「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上期课程回顾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大家常常容易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在校园的日子是多么美好纯洁,不用“买房买车娶老婆”,不用“养老养小还贷款”,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也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在校园能收获友谊以及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美好,而那些不美好往往被大脑选择性的遗忘。比如,离开校园以后,你突然发现,曾经恨得牙牙痒的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恨;曾经给人起过的“花名”,想来也觉得自己滑稽;曾经伤害过的人,如今也觉得自己缺德。看着曾经做过的缺德事,想来只觉得自己幼稚可笑,却从来没想过带给别人的伤害有多大。在被欺凌的同学眼里,校园就不是一座围城,而是一座坟墓,他们奋力挣扎着想出来,从不想再进去,更不想去回忆!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过什么过分的事吗?给同学起“外号”?联合大家孤立同学?传播同学的谣言?殴打?谩骂?这些都属于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就是指,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或诽谤,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实施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而校园霸凌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校园欺凌不只发生在校园,校园欺凌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随着科技进步,通信软件、网络论坛、微博等交流平台也成为欺凌事件的发生场所,欺凌者用网络或电信设备以文字和多媒体长期、反复攻击受害人,称为网络霸凌。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首先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让大家能更深切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后果。

01

案例一:一名女生惨遭十人欺凌暴打

2015年4月24日下午。一名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小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事发之地在北斗草亭佛祖庙旁,与北斗中学仅一墙之隔。受害女生当时双手拽住自行车,被四五个女孩强行掰开,然后拽进巷子,后来围观学生越来越多,有20多个。这一幕被一个洗车的车主看到了,他跑过去一看,“四五名女孩对着一名女生,又是脚踹,又是扒上衣、内衣,还揪她的头发往铁门上撞,旁边还有围观者拿手机拍照”。

令人心寒的是,围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那名车主赶紧喝令她们停止打人,但这时女生已被打了3分钟,她的上衣、内衣都被扒光了,车主赶紧将上衣递给那名女生穿上,而其内衣直至昨日仍遗留在现场。那名女生被吓傻了,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她手上、后背都流血了,裤子也被扒下来一截。

事发后,受害女生小红的父母赶到后报警,经查,打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听说谁说了谁坏话,然后几名女孩子纠集一些网友共10人,在小红上学途中堵住她。10人都是非在校生、未成年人,有7名女孩,3名男孩,有的是被打女生的小学同学,有的在务工。打人者是5名女孩,其他5人在围观,旁边还有一些人在拍照。受害者小红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去上学,在家疗养。

02

案例二:15岁少年不堪同学欺凌自杀身亡

事发前一个月,原本在校寄宿的陶某某突然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再三询问下,他告诉父母自己是由于受到同学欺凌才回家的。一番责骂后,第二天一早,任某某就将陶某某送回了学校,而班主任老师也并没有详细询问孩子逃学原因,在让逃课回家的陶某某写了份检讨书后,此事就算作罢。

可是一个月之后陶某某再次逃学,而这次,陶某某并没有回家。原来,陶某某逃学后来到西宁大厦附近的一家饭馆,称要在这里打工。老板看到孩子还穿着校服,便觉得事有蹊跷。经过详细询问后才得知,孩子是由于长期在校受到同学欺凌,所以才逃学在外。好心的饭馆老板收留孩子后便给任某某打了电话,让其领走孩子,并在电话中告知了任某某孩子逃学原因。回到家后,任某某再三劝说孩子不能逃学,陶某某也答应了母亲。在家休息了两天后,任某某决定六月一号将孩子送往学校。任某某怎么也没有想到,陶某某会以如此极端的方法结束一切,她也没有想到,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大人们的想象。

陶某某的第一份遗书是与同学之间的对话,大致内容就是选择怎样的自杀方式会减少痛苦。看得出用结束生命来结束痛苦的想法已经不止一次浮现在了陶某某脑海中。

而从第二份写给班主任老师的遗书中,家人隐约知道了这些痛苦的根源。“有一次不小心踩到了同学张某某的袜子,张某某便让陶某某买一双新的,要五元钱。小张还说每星期涨8元钱,现在是34元钱。昨天晚上小张打了我一顿,现在我感到头晕眼花,希望老师通知双方家长到医院检查解决,不要告诉张某某是他说的。”

陶某某的第三份遗书是写给老师,父母和弟弟的,在这份血迹斑斑的遗书上陶某某写道: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遗书中,陶某某讲述了被同学欺凌的种种遭遇。拿饭盒,打开水、洗饭盒、倒洗脚水、洗头,甚至是殴打。从这三份遗书和图画上可以得出,陶某某非常恨欺凌他的几名同学,而且是由于长期受到欺凌,不堪侮辱,所以选择轻生。三份遗书一字一句,诉说着一个少年心理上遭受的侮辱与委屈。

从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生理心理等不同程度的伤害,而欺凌者却不以为意,仗着自己是未成年,可以逍遥法外。如果大家有这样想的,那就错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校园欺凌呢?被欺凌者应该如果自救?老师应该如何管理班级,避免校园欺凌的现象出现呢?

01

校园欺凌出现的原因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1.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精力和体力都比较旺盛,有时需要对外发泄自己多余的能量,但心理上还不成熟,有时为了“面子”将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

2.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很多家长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甚至会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致使青少年容易错误地宣泄情绪。

3.同伴团体的影响。人都有合群性,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在团体里的归属感非常重要,因此同伴的影响对青少年的行为影响也非常大。

4.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影视、图书、网络等大众传媒对暴力行为的大肆渲染,会增强他们的攻击性。

5.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当下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老师的重点关注一直在成绩上,因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也没有投入精力关注校园欺凌事件。

02

作为被欺凌者该怎么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避免冲突。对于那些平时就很霸道的同学,要让孩子尽量远离,不要去招惹他们,尽可能不要与其他同学有冲突,起码不能自己去挑起冲突,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家。回家如果总是一个人,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所以,放学的时候最好是能几个同学一同回家,路上不要玩耍,直接回家。

锻炼体格。

在平时应多做运动,让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一般侵犯者都是找那些身体瘦弱的人,他们都是欺软怕硬的,最好是进行自卫训练,或者也可以学跆拳道等,这样就不怕被人欺凌了。

不要默默忍受。如果不慎遭到欺凌,不要默默忍受,要不然只会让侵犯者变本加厉,这个时候要懂得反抗,如果在公共场合被胁迫,可以尝试向路人呼救,如果已经被带到封闭的地方,则要学会迂回战术,可以假装迎合对方,然后伺机逃脱,事后一定要告诉老师、家长。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慑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慑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03

面对校园欺凌,老师该怎么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教育的目的除了是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会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而与人相处的技能唯有自己亲自去探索去经历才能获得。成人在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过程中所起的角色是辅助孩子们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将自己的办法强加给她们。就像游泳教练的角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游泳,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游泳。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不要问“为什么”。当孩子打人或是将新买的书给撕了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干?” 但是,这样的问题往往无法帮你找到真正的答案,因为办了坏事后人的本能是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一旦家长问了“为什么”,孩子就会顺着思路来给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并不一定是孩子有意撒谎。(你可以想象,如果哪天你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了,孩子问你为什么,你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你太吵了”或是“谁让你不听话?”,而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太累了)

对于施暴者,应该问这么几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

“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想的是什么?”——而不是你为什么这么做。

“你知道这件事情对xxx造成的影响吗?”——问这个问题是引导施害者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你打算如何做,才能弥补对xxx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很重要,这是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此发问,不带任何主观判断,仅仅是引导孩子自己梳理出事情真相,并且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孩子的注意力会从“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转移到“我的行为究竟有何影响,我该如何弥补。”

而对于受害者,老师应该这么问:

“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

“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最难接受的是什么?”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校园暴力(包括严重的身体暴力,还有被孩子隔离、被取外号等冷暴力)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远远低于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响,而后者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老师需要孩子自己将心底深处最难以承受的事情表达出来。

“你觉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你才可以完全接受呢?”老师可以要求施暴者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受害者有权接受或否决这个方案。

总之,处理校园暴力问题的核心原则和方法就是:

1.保护受害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最为关键,远远比解决身体上的伤害重要(所以,如果自己孩子受到欺负,千万不要再跟他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他打你了,你打回去啊!”)

2.让肇事者明白并且体会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是他因为懊悔而停止不良行为,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

3.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权威地位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04

面对校园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首先,一定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许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欺负,这会让校园欺凌的情况持续存在。实际上,校园欺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很多情况是,有些家长在家中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有可能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霸凌勇敢面对、保护自己。

家长在孩子被欺负时需要亲自出面,采取行动,联系老师,要求老师和学校有所作为,教育惩戒欺凌孩子的学生,而决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孩子遭受伤害。

其次,帮助孩子学习识别和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对抗人际孤立和欺凌。另一类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是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孩子遭受欺凌,而仍然能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家长也需要和孩子解释,某个同学的孤立和排挤可能是出于嫉妒或其他动机,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其他同学建立好的关系,让孩子对合作伙伴关系抱有合理的预期和期望。

家长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友间的社交活动,营造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参与同伴社交,耳濡目染,会对孩子上学后的人际适应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果察觉孩子性格有些孤僻,缺少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定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校园欺凌不仅会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那么,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位同学的美好回忆,还校园一片净土!让校园欺凌终于我们!

下期课程预告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苏晓航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的家长导师/学校导师

儿童学习潜能测评师、学校老师培训师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亲自带导的全球12名导师之一

珠海电台新闻特约评论员

讲座、课程被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等官方媒体多次报道

服务了60000多家长、30000多孩子和1000多名在校教师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2018年9月18日20时

讲师题目及提纲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 :

一、与青春期孩子谈“性”,家长需要具备知识

二、与青春期孩子谈“性”,家长意识要到位

三、与青春期孩子谈“性”,家长需要掌握“谈”的技能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进群方式

(一)微课堂二维码:

(二)直接搜索添加小助手微信号:happyrider-pd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