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昨晚錄製新書先抽芯章節視頻時,突然想到關於產品粘模的這個問題,由於新書早已交稿,這個內容便沒辦法再增加到書上去了,想來想去,把這個知識點寫篇文章出來,買書的讀者,在拿到書後,可以先看看這篇文章,再去看相關章節的內容。

一般來說,我們拿到新產品之後,首先要做的是判斷產品是否適合開模,有沒明顯的問題,在模具上能否做得出來。這個之後,再是考慮模具方案。

新產品的思路及思考點,我以前的文章曾經詳細的講解過,若沒讀過該文的讀者,可以搜《模界頂級高手公認正確的模具設計思路》

當主要點思考完成之後,產品是否會粘模,便成了其中需要思考的一個重點。

啥是“粘模”?

粘模是指在注塑完成之後,產品對模具產生大的包緊力,使產品不能順利的從模具中取出,這便是粘模。

理論上,模具設計時,為了方便產品從模具中取出,我們應保證產品停留在有頂出機構那一側(通常指的是後模側)。即讓產品粘後模。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產品粘後模是個正常的現象,我們就是要讓它粘後模。然而,對於有些產品,它不是一般的粘後模,它會粘到使用常見的頂出零件(頂針,司筒,頂塊,扁頂等)無法正常頂出時。我們就說它“粘模”了。

除了粘後模,它還可能粘前模,粘滑塊,粘斜頂等。

粘滑塊和斜頂等,咱們書上有專門的解決方案和結構,這裡不做講解。對於先抽芯章節所需的知識點,我們主要來講一下粘前後模的情況和解決方案。

試模結果出來之後的粘模問題,可歸納在粘模處理方式裡面,對於新產品,預判是否會粘模比試模出來看結果更重要。

不可否認,我們不可能百分百預判到所有產品是否有粘模的可能性,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可以預判出來。

產品上粘模的區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局部小區域粘模

2、大面積粘模

3、封閉式粘模 即粘模區域的筋連在一起,圍成了一整圈。

4、開放式粘模

即粘模區域的筋位沒連在一起,中間有部分斷開,沒形成一整圈。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粘模,一般來說,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反面增加倒扣

2、增加頂出

3、先抽芯

對於不同產品,不同要求時,這三種方法用法不一。接下來,以實際的幾個產品案例來說明,這幾種不同方式的用法。

案例一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如圖一、該產品結構挺簡單,前後模對開即可。但是,產品上有4根比較長的深柱子,柱子內凹的一側屬外觀面,應做在前模側。

此4根柱子較長,前模應該做4根鑲針,產品主體比較平坦。若該模具按照常規模具設計,4個柱子的位置直接做前模鑲針,此處,產品會粘前模鑲針。

解決方案:開模前,把這4根鑲針先抽掉。

理由和思路: 前面提的三種解決方案,第一個,反側面增加倒扣的方式,最大的問題是倒扣量不好控制,可能會由淺入深多次調節,且產品出來之後,倒扣面容易出現拉傷等問題,總之,產品很醜。不僅如此,它還會增加後模頂出的難度。

第二個方案,即在前模增加頂出。針對這個產品,該方案可直接否定掉。增加頂出會直接破壞外觀面。

所以,咱們選第三個解決方案。

案例二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如圖二,該產品,A面屬於外觀,這面應做前模。而B面紅色框中,產品光滑,無任何特徵,產品的分型線在輪廓邊處,因此,該位置所有的膠位全部出在前模側。毫無疑問,這裡會粘前模。

解決方案:產品改形,如下圖,與客戶多方面溝通後,在產品上增加兩條筋位。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理由和思路: 由於此處涉及裝配,當時該產品與客戶進行多方面溝通後,同意增加兩條筋位。筋位不到底,產品在筋位頂面處,形成兩個倒扣。這裡可以做斜頂,開模時,有斜頂拉住產品,即可解決粘模的難題。

該方案沒歸納到前面三個解決方案裡去,原因就是擔心某些人說,既然能改產品,就去改產品好了,其實吧,有些時候改產品是不得已而為之。改產品又沒一個準確的更改方案,需要臨場發揮和溝通。所以,這條就不加進去了。

案例三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如圖三所示,該產品是個透明件,紅色框中深筋的部分,需儘可能的減少拼接線。而此處筋的深度有116mm,中間圓形筋深度也有50多毫米。

若採用常規頂出的方式,中間圓形筋最好是做司筒,定做直徑50多毫米的司筒,價格不菲。而外側圓形筋,應採用頂塊頂出,頂塊的方式,必然會增加拼接線。

解決方案:兩次先抽芯。

理由和思路:由於產品是透明件,為儘可能的保證美觀。所有解決方案中,先抽芯是拼接線最少,基本不影響產品美觀的一種方式。

為啥要兩次先抽芯?因為有內外兩段圓形筋。所以,需要抽兩次。

案例四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如圖四,產品屬內飾件,A面做前模,B面做後模,A面紅色筋相對光坦的B面來說。特別是兩端的位置,非常容易粘前模。

解決方案:前模增加頂出。

理由和思路:因該產品有粘模風險的位置,貫穿了整個產品。主要集中在兩端的位置,中間的部分,還不能百分百肯定,但也是有風險,而該產品又比較小,相對這個產品來講,算是大面積粘模。大面積粘模處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頂出,該產品是內飾件,增加頂出不影響產品質量。

綜合以上幾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凡是局部小區域封閉式粘模,採用先抽芯的形式比較合適。

2、凡大面積粘模,採用增加頂出的方式,會更加合適。

3、

對於非裝配,非外觀,無其它影響,產品要求不高,局部小區域粘模,可在產品反側面增加倒扣的方式來解決。該方式會增加頂出難度,產品側面有可能出現拉傷等問題。因此,在低端模具上會比較常見,稍高端一些的模具,很少採用該方法。

4、對於非裝配,非外觀,無其它影響,產品要求不高,局部小區域粘模,產品反面平坦,無側面可增加倒扣時,可在頂針上增加倒扣,注塑完成後,人工去除倒扣部分膠位即可。

5、若既可以用增加頂出的方式,又可以採用先抽芯結構時,優先使用先抽芯。原因很簡單,先抽芯比增加頂出的方式成本要低,模具要簡單一些。

6、以上5點你弄清楚沒?如果還是不明白,沒關係,我有錄製視頻詳細講解。敬請期待。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還沒,留下一個案例,讓你來判斷一下,該產品中的紅色區域,會粘哪一側?

案例五

產品粘模預判和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

如圖五所示,該產品有些特殊,周圈側面屬外觀面,而A面和B面均允許頂出。A面整個側面的筋位較深,但筋位屬開放式,並沒整圈連起來。

B面雖整個面都有筋位,但深度較淺。紅色框中的位置比較具有爭議,問題來了,請問,該產品,紅色框的位置,會粘哪一邊?你有啥好的解決辦法?

(注:以上所有案例中的產品,均已量產)

請把你思考的答案,在文章底部留言。我將抽取留言者,贈送該篇文章內容的視頻講解文件。

結果以雙色球第18120期開將結果藍球為準,藍球的尾數對應留言的順序。比如尾數是6,那麼,6樓和16樓,均可獲獎。

素彥文章不定期更新,轉發,分享就是最真心的支持。

在這裡,才會學到別處難以學到的模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