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所面臨的困難在哪裡?

浮雲財經觀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至今已經過去了16年,東北的經濟是否振興了呢?它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否提升了呢?我想只要不是睜眼說瞎話,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2003年,遼寧、黑龍江、吉林GDP總量在大陸地區分別排名第8,第13和第18位。15年之後的2018年,以上三個省的GDP在全國的名次變動為第14位,第23位和第24位。


東北三省GDP佔全國的比重,由2003年的10%下滑到現在的6%。如果站在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位來講,東北地區不但沒有振興,反而在衰落。所以說過去十來年,東北經濟的形勢在惡化,而不是在振興。

那麼東北地區振興存在什麼障礙呢?或者說是什麼因素阻礙了東北地區的振興?

氣候是一個重要因素嗎?我並不認為。美國的東北部天氣也特別寒冷,冬季經常是零下二三十度。但是美國東北部形成了一個全球最有名的城市群,紐約、費城、華盛頓公司位於美國東北部。我認為是以下兩個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東北地區的振興。

第一,人口,尤其是人才的流失。人才資源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如果連人才都流失了,那就這個地方真的發展不起來了。人才這種東西並不像工業中的原材料可以自由買賣,它是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培養。


東北地區有不少全國知名的高等院校,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這些院校培養了不少的人才,但是東北卻留不住,紛紛跑到東部沿海地區去了。

第二,東北地區“偏重”的產業結構,長期沒有得到改善。東北三省的產業結構都偏向於重工業,汽車、機械、製藥、化學、能源等重工業發達,是輕工業發展卻相對滯後。這裡誕生的全國性日用工業品牌並不多。服裝、電器、傢俱、玩具、電子等輕工業力量薄弱。


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定水平之後,民眾對消費升級換代的需求較高。這種需求會刺激消費工業的飛速發展,看看這幾年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大增的局面就知道了。這幾年全國的電子、電器等產業出現了大爆發,華為、美的、小米、OPPO等品牌快速增長,但是和東北沒有關係。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反而有的出現了萎縮。


財經知識局


回答問題之前應首先明確一點,東北人素質很高,因為東北是新中國重工業基地和集約機械化農業基地,產業工人占人口比重相當的大,東北人文化程度高,技術水平高。近些年來,東北的經濟水平下降很正常,從三個方面就可驗證:一是東北是中國的大糧倉,但現在什麼都可漲價,唯獨糧食不能漲;其二是東北是中國國防企業聚集的地方,沈飛、哈飛、大連造船、本鋼、齊重這些公司的產品不能調價,否則國防軍費開支受不了;其三是東北歷經百年的開採,資源枯結了。至於噴子們胡噴的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我很想問一下:東北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裡的政權是不是歸共和國領導?這裡的幹部是不是黨任命的?國家的政策、法規在這裡是不是得無條件的執行?山海關裡與關外有區別嗎?要提高東北現在的經濟水平,我想並不難,只需解決兩點:一是解決“剪刀差”問題;二是放鬆體制管理,培養東北人的經營文化(東北人的計劃經濟理念太重),造就大批的民營企業家。


草狼的平淪


東北振興最難是在哪裡?最難的就是不知道咋辦!可能你會說,不是有好多專家給出來這個和那個計劃嗎?葉姓的財經美女也來指點過,郎鹹平也來介紹過,可是效果呢?可事實上有用嗎?有可行性嗎?事實證明都是沒有啥可行性!東北的GDP全國倒數,吉林的GDP增速全國倒數第一。實際上,按照單一城市長春市的水平來看,長春的排名在全國中游,但是吉林省其他的地方不行啊,這嚴重拖了後腿。東北其實是一道難題,你不好解決。有人說東北人不思進取,有些人說東北人圖安逸,也有人說東北的辦事太難。這些都對也都不對,當有制度在約束和鞭策時,按照規定來就可以了。就是東北差,也真的不至於差得不能辦事。為何東北這個狀態,很大程度上有一個問題,因為過去生活得好,所以他們變得追求安逸了。當這一代東北年輕人生活得不好的時候,未來也能很好,不是說三窮三富過到老嗎?其實說到這裡感覺有一些消極,可事實上當觀念深入骨髓後,你是很難令他們改變的。改變只有是真窮得如何後,才能真正醒悟。

其實關於東北,怎麼發展他們的經濟,我們時候可以給他們規定一個項目,他們的糧食好,他們的重工業基礎好,是不是可以就把國家的大型資源都調配給他們?讓他們專門幹自己喜歡的,自己能幹的?沒有民營經濟的土壤,是不是就讓他們發展國有經濟?


球哄哄


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我就是東北人,在東北辦事要是不找幾個認識的人,這事就好像辦的不踏實。比如說去醫院看病,我覺得掛號看就行,誰看問題都不大。家裡大人不行,他們一定要四處託人找個認識的人或是大夫。好像只有他們認識的人才會給他們認真看病。再比如說普通的的剮蹭,他們第一時間不是給交警打電話。他們第一時間是給什麼三哥,二哥這類人打電話。我也不知道這三哥二哥都是誰。結果我直接給交警打電話,人家來了處理事故直接就說了,誰的責任誰負責。別說你哥,就是你爹來也是這麼處理。然後還語重心長告訴對方,是不是傻,現在什麼時候。誰敢收禮走關係?巡查組常駐東北!為你說點逼事下崗?心真踏馬大!


文學流浪漢


假如,瀋陽和東莞都有一萬億的製造業資產,瀋陽的這些資產由國企掌管,東莞的這些資產分佈在民間,由民企掌控。現在,我開發了一個產品,需要很多工序才能完成製造、組裝和測試,而我自己的手段又有限,需要外協加工。那麼,我是選擇瀋陽的國企,還是選擇東莞的民企呢?從質量、價格、供貨期等綜合因素考慮,東莞更有優勢,因為民企更具活力。在東莞,幾元錢的單子都有人接。而在我大瀋陽,幾十萬元的單子國企都不一定接。這不是因為瀋陽人懶,而是流程複雜,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接單就是虧損。

這就叫“營商環境”。這種環境能否改變呢?能,但需要內行人,外行白扯。振興東北的口號已經喊了十幾年了,張國寶都離世了,可東北還在振興中……。[微笑]


在路上90888


東北思想封閉,階層固化。沒什麼新鮮血液,有本事的人都走了。在東北也混不下去,工作也不好找,比如我一個朋友他爸是鐵路的我家種地的,高中畢業了他去鐵路了。我回家種地了。現在他是個小站長。出個門就找他買票。票都讓票販子壟斷了沒有關係只能買高價票了。還有個同學家裡是醫生,學的電子維修中專畢業家裡就在血庫給他找了個活。我沒上完中專我媽就叫我去當兵,我是真沒想太多,就去驗兵了。過了幾天武裝部長來了給我發了一套軍裝,說是發到新疆當兵,問我願不願意,我媽不太願意,我說去就去吧沒啥。第二天武裝部長又來了,說我去不上了。有人聽說去新疆回來能分配工作,把我的名額頂了,我要想去得拿三萬塊錢。我說去了能掙三萬塊錢啊?我家到是有這個錢。也不是這個花法。我就沒去。到把我媽起的直哭。武裝部長說來年一定叫我當上兵今年實在是沒名額了。我就笑了!現在在農村過的還不錯,有車有房有人


馬文51543141


東北振興面臨的困難在哪裡?在人,人都走了,還怎麼振興,不過人都有思念故鄉之情,他鄉扎不下根,留不住深夜的夢。

我想說,在外地的東北人能回去一半,東北也就發展起來了,東北人在外地還是很有戰鬥力的,能吃苦肯幹,想比身邊群體都混的挺好。全國各地都有東北人的聲音,好爽的性格,能融入各種群體。之前工作中就認識好幾個東北人,跟他打交道特舒服,做事認真負責,有頭有尾,不是每次都能辦好,但每次找他總覺得他能辦成,當然大部分他都能解決好,後來他升職就很快,沒做幾年升到經理了,經理幹一年多跳槽了,問他乾的好好的幹嘛走了,他說公司發展太慢,帶不動,跟老闆理念有衝突,就是這麼直接。

或許大部分能幹的東北人都出走他鄉了,誰知道呢?

東北的振興,還需要東北人自己回去搞啊,政策引導他鄉遊子迴歸故里,為家鄉建設拋灑青春汗水!


財來不會晚


那麼多人說風涼話瞧不起東北,試問見過初,中期就算是現在,不是東北大面積開發地下資源煤,油,礦,別說南方,就算是整個中國靠什麼發展,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資源都無私奉獻出去了,現在資源用的差不多了,全中國都發展起來了,開始瞧不起東北人了,那些人都是白眼狼嗎


A清心4


分析幾點。

1、營商環境:弱項、頑疾。

2、自然環境:天然造成營商成本無法與南方競爭。

3、地理位置:相鄰國家幾乎無貿易大國(除能源,自然礦產等)。

4、人口:其實東北的人口素質很高,但由於偏重南方的經濟發展地理分佈,造成東北人口大量流失,使得東北提前全國步入老齡化。

綜上,基於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東北內向型、外向型經濟均不容易取得成功,註定需要走一條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經濟道路;而人口及營商環境又使得東北發展特色經濟模式的原動力不足。特別是人口流失造成東北經濟活力越來越弱,市場越來越小,創新能力幾近於無。

故而,我覺得,東北的經濟發展必然要走一條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經濟道路。東北特色經濟要麼利用自然環境(如旅遊),要麼自然環境對成本投入不敏感(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但與此同時,東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抑制人員的流失(甚至應想方設法的吸引人口),使經濟保持活力,未來的經濟,得人口者得天下。而營商環境,雖然大家都說是東北的頑疾,但其實不過是因為東北多年來都是國家企業主導和驅動的經濟,體制僵化是必然結果,在東北經濟孱弱的今天,全面推行體制改革阻力未必會很大,空降高層領導,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特殊情況下也未嘗不可。

結論:營商環境是頑疾但不是根本問題;自然環境對於東北發展傳統經濟(如勞動密集型、價格敏感性產業)十分不利,但亦可加以利用發展特色經濟或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人口流失問題是東北面臨的最大問題,流失人口多為青壯年勞動力、高素質人口,這些人都是社會主要消費群體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勞動力與驅動力。


OUR禮


東北振興面監的困境,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三個偏”。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二是“四個短板”。體制機制短板,經濟結構短板,開放合作短板,思想觀念短板。三是營商環境軟。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普通話卻折射大間題,說明東北投資環境令人擔憂,讓人忘而卻步,吃拿卡要現象產重,制約了發展。重塑東北營商環境,首先要強化法治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