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理財市場調查:146款萬元理財產品入市 你想認購嗎?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週,銀行理財市場迎來新變化,一批“1萬元即可認購”的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密集登陸市場。近日,記者走訪瞭解到,本週以來,國有大行紛紛將旗下部分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下調至1萬元;同時招行、浦發等股份行也迅速跟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日,我市已有12家銀行向投資者下調申購門檻,推出“萬元起購”的理財產品多達146款。

業內人士分析,近段時間貨幣基金收益持續下跌,銀行理財收益相對更高,加上投資門檻的降低,或吸引一部分投資者將手中的活錢迴流銀行。

理財投資門檻降到1萬元

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作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配套實施細則公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由此前的不低於5萬元大幅下降到不低於1萬元。

延續現行監管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麵籤,但不強制網點面籤。同時,規定銀行應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並根據風險匹配原則,向投資者銷售風險等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理財產品。

正式落地的“新規”還引入了投資24小時冷靜期的規定。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及時退還投資者全部投資款項。10月11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進一步透露,在將要出臺的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將不再強制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面籤,理財產品銷售起點也有望進一步降低。對於市場機構反映的進一步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等內容,擬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予以採納。

12家銀行下調產品起售點

“新規”設定單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從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也就是說1萬元就可買理財產品,讓更多的普通投資者可以方便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記者走訪獲悉,在重慶設有分支銀行的金融機構中,本週以來,已經有中、建、農、交等4家國有銀行以及招商、光大、興業、浦發、中信、廣發、恆豐、浙商等8家股份行相繼調整認購門檻,紛紛將部分理財的起投點下調至1萬元。

建設銀行是首個按照新規降低理財產品購買門檻的銀行,將乾元-惠享(季季富)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首次購買金額調整至1萬元起售;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也發公告稱,部分理財產品首次購買門檻下調至1萬元。交通銀行公告稱,10月8日起下調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至1萬元;招商銀行則從10月9日起批量下調部分理財產品認購門檻至1萬元;光大銀行在10月10日、17日分兩批對部分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進行分批次調整等。

據不完全統計,本週重慶地區首批降低申購起點金額的理財產品有146款,其中最多的為交行和農業,分別有47款和41款產品。農行還包括兩款美元理財產品,起點降低至0.2萬美元。

預期收益型賣得快

值得關注的是,本週降低申購起點的產品,約8成為開放式淨值產品。這對於風險偏好偏低、更習慣於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客群,在市場接受度上一直不如預期收益型產品。

從這周申購來看,雖然多家銀行密集下調了申購金額,投資者仍對淨值的波動容忍度較低,對收益率呈現剛性。比如交通銀行10月8日下調申購金額的23款理財產品,有兩款投資期限分別為83天、120天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募集規模分別在30億元和4億元。10月9日開始購買,次日手機銀行上最早顯示售罄。

在招商銀行本週下調銷售起點的朝招金系列理財產品、日日盈系列理財產品、日日鑫理財產品,相比傳統產品,這類開放式理財產品的購買、贖回較靈活。“購買當天就會計息,工作日下午4點之前贖回,本金及利息當天即可到賬,快速贖回也非常方便。”招商銀行兩江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符合條件的投資人在手機操作即可購買。

從收益情況來看,以招行日日盈理財計劃的8166、8169等數款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在3.35%~3.55%。記者對比看到,作為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相比互聯網理財的寶寶類產品優勢並不十分明顯,不過從投資時間點來看,互聯網寶寶類產品一般在工作日15:00前買入、第二個工作日起計息,而開放式理財產品工作日當天買入即可計息,隔夜收益優勢凸顯。

支招

門檻降了銀行理財該如何買?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門檻降低,普通投資者的機會多了,可以擴大到更多的投資空間。並且發行低門檻產品,有利於投資者嘗試並適應淨值型理財產品,從而推動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的轉型。

那麼,在理財新變局之中,投資者如何購買理財產品呢?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相較於過去銀行理財產品的低風險、中等收益,可以覆蓋多數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理財新規落地後,投資者需要更多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可投資金量等條件選擇對應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在理財產品選擇上必然會根據產品特點的不一樣進行分散投資,根據自身可承受的風險程度,搭配出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資組合。

“今後不再像以往一樣全部剛兌,因此在選擇時一定要看清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魏驥遙提醒理財產品投向不同導致產品風險差異擴大,尤其是在公募理財產品可以間接投向股票市場之後,投資者更應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力,選擇對應風險等級的產品。

同時,由於《辦法》對於銀行理財的披露要求提升,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多地瞭解產品信息。魏驥遙建議投資者多關注產品的投資範圍、投資標的等披露信息,以避免購買與自己實際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

相關

今年最後兩期電子國債開售

三年期年利率4%

記者從多家銀行獲悉,今年最後兩期電子式儲蓄國債於10月10日起發售,其中第九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4%;第十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4.27%。

兩期國債發行期均為10月10日至19日,10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10月10日支付利息。

據瞭解,今年3月份發行的首兩期儲蓄國債中,3年期國債票面利率較上期提高了0.1個百分點,至4%;5年期提高了0.05個百分點,至4.27%。自此,儲蓄國債票面利率已連續7個月未變。對比目前銀行利率,3年期基本在3.5%左右,因此,本次發行的儲蓄國債利率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0.5%。

提前支取方面,此次兩期國債支持投資者提前兌取。具體計息上,從10日開始計算,投資者持有兩期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十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