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鸡汤不是越多越好

俄国的克雷洛夫写过一则寓言《杰米杨的汤》,大意是这样的,有个叫杰米杨的人,他是烹饪鱼汤的高手,远近闻名。有一天,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来他家里拜访,他就给朋友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鱼汤,朋友喝了一碗,他盛了第二碗,喝了第二碗,他盛了第三碗,朋友实在是喝不下了,但面子上又过不去,勉强喝完第三碗,他又去盛第四碗,朋友直接吓跑了。

为什么杰米杨的鱼汤那么好喝,他朋友却吓得直接跑掉了呢?按经济学里面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这位客人来说,第一碗汤的味道最好,接下来是第二碗,到了第三碗客人几乎已经感觉不到汤的味道了,他的满足感是在递减的。

工作鸡汤不是越多越好

现在的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有些领导和管理者,那个洗脑风暴开展的溜啊,据说有的公司还要就领导的鸡汤发表自已的感想,还要形成文字。那些领导和管理者,自以为我天天在教育员工,要让他们的心灵正能量,做法高大尚,员工们一定很感激我,尊敬我。殊不知,员工尊敬你往往是冲着你的职位和金钱,而不是你的鸡汤。这种工作鸡汤有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幻想未来,这是文雅的说法,说难听点就是画大饼。

刚刚进职场的时候,领导们经常对你说:“好好干,只要能力上去了,钱还怕没有吗?”过了二三年,有一定的能力了,领导又会说:“位子早就给你备着了,你先辛苦一下,把XXX的工作也一起干一下,要当领导就要有兼容能力。”等你又熬了一年半载的,领导又会说:“你的事我已经提了,人事已经在考察你了,你还在担心什么?”当再过了一年,你实在顶不住了,再跟领导说说是不是提升一下待遇或是职位,领导就会变着脸跟你说:“不要问公司给你什么待遇,要问你为公司做了多少贡献!”你:“¥%……&*@¥%”。

工作鸡汤不是越多越好

这就像现在企业家里面最流行的狼性文化来说,就是一种工作鸡汤的洗礼。他的基础理念是对的,要有团队精神,要有不放弃的精神,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将困难踩在脚下,但同样的,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在哪里?公司有没有正常的升职、加薪途径?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这些公司应当具备的“人性”却是缺失的,很容易形成强硬的刚性文化,员工与老板、领导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将以“性恶论”为原则,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毫无信任感,必然产生巨大的内耗。很显然,如果缺失了“人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狼性文化”是一剂致命的毒药,绝非商业大道。

工作鸡汤不是越多越好

领导真正要做的是在工作上指导下属,待遇上帮助下属,职位上提升下属,生活中关心下属,而不是只靠一张嘴来画大饼。在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你不真正的将员工当家人对公正的对待他们,他们在工作中的态度则会越来越消极,最终大家一拍两散,员工更谋高就,企业的发展得停滞不前,更有甚者面临着亏损。

工作上面的心灵鸡汤是必备的,他可以让员工充满斗志。但不要反复洗脑,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员工认为这是个只靠嘴巴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