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阿里与ofo僵持不下,谁将成为“弃子”?

据报道8 月 22 日下午,ofo 出售给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 20 亿美元左右。除 ofo 创始人兼 CEO 戴威保留董事局职位,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均出局。

不过很快 ofo 联合创始人于信就在朋友圈辟谣,否认了这则收购的消息。

滴滴、阿里与ofo僵持不下,谁将成为“弃子”?

这已经是 ofo 最近第四次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也是 ofo 第四次辟谣。

伴随着这些收购传闻一起来的,还有ofo裁员的传闻。关于裁员,今年以来详细的官方说法只有于信在6月接受采访时提到的“ofo运维人员从12000人缩减至9000人”。于信将此描述为是“重新梳理团队”,而不是“裁员”。负面消息传出,紧接着官方辟谣,这样的戏码反复上演多次,很难不让人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圈内人士称,“有可能是ofo方面为了自抬身价而在自导自演。”

但空穴来风不是没有道理的,随着共享单车行业大面积倒闭,共享单车两大龙头企业摩拜和 ofo 也面临资金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2月,ofo两次通过动产抵押换取阿里巴巴17.7亿元借款。3月,ofo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阿里巴巴领投。6月7日,来自阿里的4.5亿元借款已到还款期。而有消息称,ofo偿还这笔贷款后, 又在尝试通过抵押动产的方式获得资金。

滴滴、阿里与ofo僵持不下,谁将成为“弃子”?

ofo,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救的步伐。

滴滴、阿里与ofo僵持不下,谁将成为“弃子”?

ofo 已经开始探索广告盈利方式。6月份,ofo方面曾经透露在车身广告的业务营收超过1亿元。8月22日,ofo又在APP进入页面植入了5秒钟的品牌广告视频。戴威在朋友圈表示,这一项目被命名为「视听风暴」,投放排队的合作伙伴已经到达20家,而这让ofo有希望成为「户外分众」。

整个城市的小黄车集体升级某家公司的广告,让ofo车体成为城市的feed流,再配合二维码工具,完成线上线下融合交易。盈利模式需要大胆创新,不断地去探索,我相信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模式。

对于这段时间点的 ofo 来说,这些好消息带着些许「背水一战」的意味。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后,资本对于 ofo 的耐心似乎进一步被耗尽。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滴滴曾经开出的报价不足 27 亿美元的一半。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一直悬浮在团队上空,一位 ofo 员工向极客公园透露,公司里的悲观氛围也在小范围内弥漫。甚至有点羡慕摩拜,起码卖出了个不算太糟的价格,如果被收购是注定的事,不明白戴威为什么坚持这么久。

从共享单车知情人士处获悉,ofo 被收购的价格已经降到了 14 亿美元,由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从戴威和于信的多次表态来看, ofo 似乎仍希望保持独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收购或许已经是 ofo 为数不多的选择了,否则随着车辆投放大幅减少和高额的运营费用,还要面对全国免押金的摩拜,ofo 到底还能撑多久呢。

这意味着什么?

滴滴的共享单车(如小蓝),被卡在大城市边缘。所以我们看到小蓝单车一直在大城市边缘“徘徊”。

哈罗的共享单车也被卡在大城市边缘。虽然阿里巴巴高管曾鸣透露哈罗日订单总量超过摩拜和ofo之和,但是外界很多人都并不相信。

如果不能大规模进入这些大城市,滴滴和哈罗就很难施展拳脚。

ofo“死死地”站在那里,对于ofo、滴滴、阿里、哈罗,都是僵局,也是死局。或许局面对于开始走上正轨的摩拜反而是利好。

所以,多方势力都希望打破僵局。

当然,还有一些人更希望打破僵局——比如被ofo欠钱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下面的供应商。

“ofo和滴滴、阿里的这种僵局,我们最难受。”一位供应商吐槽,如果指望ofo独自还债,已经没有可能了。而无论是滴滴接盘,还是阿里接盘,供应商的欠款就有着落了。这位供应商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去ofo总部催过很多次款,ofo从来不说不给,只说“再给我们一点儿时间”。但他知道,自己再等下去,公司的运转已经难以为计了。同时,自己下面的那些供应商,也快“活”不下去了。

据懂懂笔记了解,被欠债的大户有:飞鸽,凤凰,科林,富士达,小米移动,伟创力……此外,还有N家规模稍小的供应商。

这位供应商告诉懂懂笔记,他并不是被欠债最多的。但是他的公司规模小,不像上述那几家,那几家最多只是亏损,而他要是拿不到钱(付款给供应商),恐怕就要倒闭了。所以,他怕小黄车真的“黄了”。

可以看得出,各方势力都希望的是,先打破今天的僵局。

当然,打破僵局的“姿势”不同:有的人希望它“黄了”,有的人希望它“妥协”。当巨头的目的实现,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共享单车企业只能成为“弃子”,被所有人丢弃在创业的垃圾堆里,永远遗忘!

更多财经见闻,点击右上角关注A股枢密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