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齐桓公最看重的儿子,却终生笼罩在齐桓公的阴影之下!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有子嗣;他的六位如夫人,却分别为他生了六个儿子。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元,郑姬生昭,葛嬴生潘,密姬生商人,宋华子生雍。其中,郑姬子昭最符齐桓公与管仲之心意,将他立为太子,托付给宋襄公代为照拂。

他是齐桓公最看重的儿子,却终生笼罩在齐桓公的阴影之下!

宋襄公兹甫

管仲死后,其他五公子都想要成为齐国的国君,他们不断地拉拢权贵,壮大自身的势力。齐桓公患病,被长卫姬子无诡拉拢的易牙与竖刁将齐桓公幽禁,活活饿死。二人杀害了打量的异己,强行将无诡立为齐国的国君。

无诡继位,太子昭逃到了宋国。即是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同时也寄希望于宋襄公能够帮助他重新坐回齐国国君的宝座。

不管是出于何种因素的考量,宋襄公最终决定帮助昭。他联合了曹国、卫国、邾国,率兵功齐。

与此同时,部分齐人在高氏、国氏的领导下,借由宋襄公率领的联军所带来的恐慌,趁机诛杀了无诡与竖刁。迎立太子昭,也就是齐孝公。

他是齐桓公最看重的儿子,却终生笼罩在齐桓公的阴影之下!

齐孝公昭

齐孝公满心欢喜的准备归国继位,却不料其余四公子出兵阻截,还是多亏了宋襄公再次发兵,将四公子的联军彻底击溃,齐孝公这才得以归国为君。

齐孝公二年,宋、楚为了争夺齐桓公死后空缺的‘伯’位,随时都有爆发一场大战的可能。唯恐被殃及池鱼,夹在宋、楚之间的陈穆公假借勿忘齐桓公之德的名义,于齐国,请诸侯们重修于好,盟于齐。参与这场会盟的,有齐、鲁、陈、蔡、楚、郑等国,独独缺少了宋国。

这场会盟,对其他诸侯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不太清楚。但对于齐孝公而言,这场会盟,给了他赶超其父齐桓公的野心与希望。

此后,齐国在齐孝公的领导下,多次积极的参与到其他诸侯国内部,与诸侯国之间的困难与矛盾之中。处处效仿曾经的齐桓公,意图能够让他自己成为赶超齐桓公的那个新的‘伯’。

齐孝公不知道的是,齐桓公之所以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诸国内部的纷乱,调节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依仗的是齐国本身强大的实力,以及他逐年累积下来的声威。

经历过一番内乱的齐国,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他自己在诸侯之中的声威,别说与齐桓公相比,就是比照宋襄公、楚成王,也是远远不如。

齐孝公的所作所为,在其他诸侯看来,不外乎是一个笑话。

齐孝公四年秋,宋襄公会楚、陈、蔡、郑、许、曹等国于盂,并没有邀请齐国。宋襄公于此次会盟被楚成王所俘,还是靠着鲁僖公会诸侯于薄,才得以被释放。

齐孝公五年冬,宋、楚战于泓水之滨,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身负重伤。

隔年,志大才疏的齐孝公挥军伐宋。虽说齐国在此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齐孝公在诸侯间的声望却是大大降低。

此后数年,齐孝公都不再有什么举动显于世。直至齐孝公九年,鲁国大饥,齐孝公认为这是他重整声威的大好时机,兴兵攻鲁。

鲁僖公命鲁大夫展喜于犒劳齐军,名为劳军,实际上是希望他可以将齐军劝退。

展喜没有令鲁僖公失望。在劳军的过程中,他借由齐孝公‘鲁人恐乎’这一问,将这一话题引申到齐桓公之所以能够被诸侯们所推崇,成为‘伯’,是因为他帮助诸侯们解决纠纷,弥补过失,救援灾难,而不是以武力征伐。

他以齐孝公继承了齐桓公的君位,诸侯们都期盼着齐孝公能够继承齐桓公的伟业为名,以鲁国不曾派军抵御之实,巧妙的斥责了齐孝公的行径,使得一心想要赶超父亲的齐孝公不得不撤军。

他是齐桓公最看重的儿子,却终生笼罩在齐桓公的阴影之下!

展喜犒师

另,成语‘有恃无恐’,就出自于展喜与齐孝公的这番对话。

从鲁国撤军归国不到一年,齐孝公就去世了。齐孝公的去世,与他的心结必然有着一定的关联。一直致力于赶超父亲的他,却屡屡被父亲伟岸的身影所击溃。这种打击,似齐孝公这般心高气傲之人是难以承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