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时报》休刊!3年内多数地铁报或将告别市场


《地铁时报》休刊!3年内多数地铁报或将告别市场



9月28日,《地铁时报》在2版上发布了休刊公告,内容简短扼要:“地铁时报自2018年9月29日休刊。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广大读者谅解。”公开资料显示,地铁时报是由大连报业集团于2015年5月22日创刊,是大连新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份地铁报,被誉为大连市“地铁族”的第一读本、白领生活的深度介入者。

这份只有3年寿命的地铁报在创立之初被大连报业集团寄予了颇大的期待。在这座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地铁线路迅速扩张,白领上班人群愈加庞大。地铁生态圈的巨大人流让新闻人一度心潮澎湃,对地铁报的发行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那种心理有点像国门初开时往中国贩卖礼帽的外国商人:这么多人,每人买一顶就发财了!

十年前,地铁报作为中国报业舞台的一股新兴力量,被业界视为平面媒体中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报纸业态。“这么多人,人人会看上一眼,广告自然趋之若鹜”。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手机会变得如此强大,挤兑的地铁报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了。

现在看来,地铁报的行情已经急转直下。

进入2018年,曾表示“地铁线延伸到哪里报纸就发行到哪里”的《北京娱乐信报》、内地最早的免费报纸《I时代报》等,都在经历短暂辉煌后相继湮灭于历史烟云中。 当年(2008年7月3日),在京举行“首届全国地铁报发展论坛”并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地铁报联盟”的“地铁报四大元老”(北京娱乐信报社、I时代报社、羊城地铁报社、东方卫报社)如今已故其半。

另一个现象是,不少停刊的地铁报都非常年轻,长则十年,短则两三年,总体发行周期较短。部分地铁报的早夭,进一步削弱了外界预期。这两年《青岛地铁晨报》、《合肥地铁报》、厦门《城市捷报》相继创办,背后原因都不外乎相应城市开通了地铁。未来的城市,地铁自然会越来越多,但地铁报的发展却并不稳定,数量甚至可能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渠道费的压力实在太大。今年7月,在接受媒通社采访时,全国地铁报联盟秘书长、成都《新城快报》总编辑达海曾坦言:“有的城市一条线要一百万,如果是十条线,那成本就是一千万,即便有扶持打个五折,也都要大几百万。一个传统的纸媒,如果仅仅有报纸而没有其他的渠道,是承受不了这么高昂的渠道费的。”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蚕食了用户阅读时间。在智能手机实现全覆盖之前,地铁报更大的优势是垄断阅读,但如今,地铁报需要跟智能手机抢夺读者在地铁上的注意力,二者间的吸引力差距显而易见。有读者曾向媒通社反馈,“什么时候会选择看地铁报?坐地铁手机没电的时候。”

因此,尽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有32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全年完成客运量总计超过200亿人次。但对于地铁报而言,这些庞大且具备增长空间的人流量都处在日渐流失的状态。

自1995年世界第一份地铁报——《国际地铁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刊以来,地铁报作为新兴报纸业态于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但在中国传媒业,未来三年内,绝大部分的地铁报或将告别市场。据媒通社得到的消息,今年年底最晚到元旦,还有几家地铁报将停刊。

除了宣布休刊,《地铁时报》今天还在封面发表了题为《假期快乐》的文章,最后有一句话引人深思:时间奔流不息,生命是传送带上的甲乙丙丁。一味埋头向前,到头来也许只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悲剧。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