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55年前,发端于浙江的枫桥经验,是引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旗帜;55年后,历经岁月淬炼,“枫桥经验”在之江大地绽放芬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这为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明了方向。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作为老社区,濮家联合社区,以社会化、专业化为突破口,诠释着“枫桥经验”的新内涵。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老张,在家吗?身体好点没?”一天中午,家住杭州市江干区机神新村28幢3单元的吴年兴,一口气爬到5楼,敲开邻居老张家的门。这几天未见老张外出散步,他有点担心。

吴年兴是居民自己选出来的“邻里坊”坊员。在濮家联合社区,像这样的坊员一共有27人,平均每三幢楼一人。他们管乱拉电线、乱扔垃圾、乱停车,还管老弱病残照顾、邻里纠纷……他们用两年多的时间,让昔日“脏乱差”的小区实现完美转身:社区环境大大改善,矛盾纠纷再无上交。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吴年兴(右一)和邻里坊成员在开例会

步入濮家联合社区,干净整洁的马路旁种满绿植,社区活动室内欢声笑语。最让人惊讶的是,一般老小区里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广告,这里也很少见。

“都是‘邻里坊’坊员带着居民们自己铲掉的!”社区党委书记陈振凤笑着说,濮家联合社区是江干较大的安置房社区,“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常住人口有一万六千多人。由于人员庞杂,环境和城中村差不多。”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小区环境整洁优美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如何破题老旧小区的管理困局?濮家联合社区尝试分区域组建“邻里坊”,由居民推选坊员,全力协助社工,形成居民自治。

首先,由居民自主推选坊员,他们大多是在居民中威望比较高的热心人或社区能人。比如,吴年兴以前当过多年的居委会主任,坊员何宁生是社区锣鼓队队长,平时就经常组织居民参加公益活动。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居民自主推选邻里坊成员

社区规定,每位坊员都要做到“五访二巡查”,即病残家庭、独居空巢、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和重点家庭必访,对自己负责的住宅楼和小区卫生治安必巡查。何宁生说,“其实没有规定,我们平时也做这些事。”对他而言,每天的买菜和散步就是履职时间,谁家房子卖掉了,谁家来了新租客,他都一清二楚。

52岁的社工朱忠和是吴年兴的好搭档,他说:“坊员们摸排到的信息,我们一起分析研究,找解决方案。而平时大家一起在办公室里聊家长里短,也能加强对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坊员的加入,朱忠和下班后不再焦虑,一旦遇到问题,坊员们都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他,并协助解决。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坊成员清理牛皮癣、端午包粽子、调解邻里矛盾。

在吴年兴的工作日志上,有树被刮倒砸坏汽车的,有楼上漏水淋湿楼下家具的……在坊员的耐心调解下,都得到了圆满处理。“以前居民一有问题就找社区或打12345,现在最先想到的是找坊员。”朱忠和说。

“邻里坊”的坊员并不固定,做得好的坊员,居民每年坚持选;做不好的坊员,居民每年换着选。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唐再甫老人,就因为敬业的工作态度,连续两年被推选为坊员。为了激励更多居民加入“邻里坊”,濮家联合社区专门出台了保障机制:坊员每月可拿700元补贴,表现突出的坊员优先推荐入党。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坊员走访、工作日志

银亲眷不如金邻居。将邻居当成当家人,把社区事当自家事,“邻里坊”把社区治理变成熟人治理,不仅社区的事情好办了,居民间的感情也更亲密了。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的亲情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