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分析認爲,生物大滅絕中會游泳可助「保命」

楚天都市報10月12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陳華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海軍教授研究團隊發現,2.52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海洋生態系統發生“倒轉”,能在海里自由遊動的自遊生物“保命”能力更強,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發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學校採訪了剛從神農架野外工作回來的宋海軍教授,聽他講看似枯燥的地質研究生活中的趣事。

研究团队分析认为,生物大灭绝中会游泳可助“保命”

魚比珊瑚“保命”能力更強

宋海軍教授介紹,2.52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最大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使得九成以上的海洋物種滅絕,“我們就想研究生物界是怎麼從那場災難中恢復出來”。

在通過對全球5萬多條化石記錄進行系統蒐集、大數據分析後,宋海軍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在滅絕前的2.52億年前的海洋生態系中,非移動型動物佔據主導地位,而在滅絕後的海洋裡,游泳型動物佔據主導地位。

“形象點說,就是當時的魚類、貝殼、鸚鵡螺的保命能力比珊瑚、海綿要強”,宋教授進一步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原來在生物大滅絕期間在惡劣生存條件下,游泳型動物因其強大的運動能力,可以在海洋中快速移動,短時間內轉移到條件稍好的環境(如避難帶)中殘存下來。

研究团队分析认为,生物大灭绝中会游泳可助“保命”

80後教授栽培“石頭迷”學生

“我並不覺得地質工作特別苦,我很享受在野外採樣、踏查帶來的驚喜。”1983年出生于山東濟寧的宋海軍,2003年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期間就對地質科學如痴如醉,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後更是一頭扎入野外的科考工作中,戈壁、沙漠、草原、大山都留下他的足跡。因為科研成果突出,已經成為專業領域知名的年輕教授,是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每年除了花兩三個月時間漫山遍野進行地質考察,其餘的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和實驗室裡,與學生們在一起,沒日沒夜觀察、分析、研究化石,查找國內外各種文獻。

研究团队分析认为,生物大灭绝中会游泳可助“保命”

宋教授不僅自己痴迷,更挖掘培養了一個“石頭迷”學生王奉宇。今年研一的王奉宇,在該校師生眼裡,是個不折不扣的石頭迷。大學四年時間,他從野外“撿回來”了幾百公斤的石頭標本,把寢室堆得滿滿當當。為了鼓勵王奉宇更好“玩”石頭,宋海軍格外關心他的成長,沒有拍化石的相機,沒有修理化石的專用設備,缺乏國外昂貴的專業書籍,宋教授都想方設法排憂解難,王奉宇也不負眾望,發現腕足新物種,並在大三時期以本科生身份在行業有影響力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

“沒有宋老師的指導,我肯定沒有現在的成績”。王奉宇表示,身為80後的宋海軍教授,直接讓自己參與各種地質研究課題,並將科學研究中的好方法傾囊傳授,“很幸運,我遇到了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