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善用大數據,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大數據是個好東西。有了它,我們既可以從整體上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運動的趨勢,也可以從細處更深入地瞭解事物矛盾運動各方面的關係和作用方式。特別是,大數據使得作偽的難度加大了許多。其中的原因,就是大數據具有“大、全、原”三大特性。所謂“大”是指數據的規模大,這實際上是後面兩大特性決定的,因為所謂的大數據,還具有“全”的特性,即它是基於全樣本的數據而不是抽樣數據,而所謂的“全”,又根源於“原”,即這些數據是在事物矛盾運動的原始狀態(原生態)下生成並被記錄下來的。具有這樣特徵的事物的數據量不可能不大。而且,這樣的數據,在理論上只能通過互聯網(包括物聯網)記錄和收集。

按照一般的認知,“信息與數據是相互關聯的。數據是人類表徵外部世界存在狀態的初始化的符號,信息則是經過加工處理後具有特定使用價值的數據”, 美國信息管理專家霍頓將信息定義為:“信息是為了滿足用戶決策的需要而經過加工處理的數據。” 但在人類實際的認識發展過程中,依靠人體的感覺器官感知外部世界,並經由人腦處理轉換生成信息的認識方式,在相當一個時期都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主要方式。

計算機的出現,開始了人類採集和處理客觀事物存在狀態的“符號(訊息)”的新進程。這個進程使人類告別了舊的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開始藉助各種工具採集數據,而由“電腦”來處理數據。應當說,這是一個巨大進步。這個進步的意義,類似於自然科學對物質的認知從分子層面發展到原子層面。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也是先在信息層面實現,而後開始人工採集數據,直到當前能夠藉助互聯網(以及物聯網),自動採集和生成大數據,並藉助人工智能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以大批量生成信息。而知識,則是進一步系統化結構化的信息。數據就是這樣經過不斷加工,成為人們在不同層面上認識外部世界和與外部世界互動的依據。

顯然,大數據的出現是人類認識能力提升的結果。將這種認識能力轉換成實踐能力,是事所必然。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人工智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這是因為,海量的、往往是非人眼可直觀的大數據,只有通過計算機按照一定的算法邏輯加以處理才有可能在實踐中產生應用價值。

當前,大數據結合人工智能產生的大量新應用,正如火如荼,在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迅速發展。如信息分發的精準化、電商的精準化等。在社會治理領域,大數據也正在得到各種各樣的應用。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大數據應用對於緝拿犯罪分子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基於個人通訊工具位置的大數據應用也在救災、疏導交通、預防人群過度密集導致踏踩事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些大數據應用的本質,就是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相關信息的匹配,從而提升信息處理和傳播的效率,進而提升實際工作的效率。以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公司藉助旗下“今日頭條”平臺開展的公益項目“頭條尋人”為例,可以直接感受到這種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的效能。頭條尋人是2016年2月啟動的一個公益項目,運營方依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發揮用戶規模龐大的基礎優勢,幫助各類失散家庭尋親。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27日,“頭條尋人”平臺共彈窗推送尋人啟事43907例,找到6560人,其中包括2353位老人和627位未成年人。其中最年長的走失者101歲,最年幼的走失者僅3個月大。目前,頭條尋人平均每日彈窗80多例尋人啟事,每日最少找到10名走失者,最多一天找到29名。運營方舉辦的“兩岸尋親”活動截至2018年7月17日,共推送127例信息,成功幫助46個兩岸家庭團圓。其中,尋親成功者中年紀最長的有100歲的老兵,與家鄉親人失聯時間最長的長達80年,最快的僅用了1個小時就尋親成功。這個項目的最新案例是“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運營方與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合作,藉助精準地理位置彈窗技術,將“尋找烈士後人”的消息發送到烈士家鄉。今年7月9日開始推送信息,14日就首戰告捷,找到並核實了河南新縣籍紅軍烈士肖永貴的後人。活動開展以來,“頭條尋人”平臺已整理發佈158條烈士消息,成功找到了28位革命烈士的後人。由於效果顯著,民政部及全國1976個救助管理機構、公安部及各地警方、醫療機構、新聞媒體、志願者組織與運營方達成了合作。

這些事例說明,在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治理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結合,能夠產生巨大的效果。如果善加利用,將極大地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造福社會。但是也要看到,掌握著大數據的互聯網平臺運營者客觀上也因此而擁有巨大的實際權力,平臺運營者固然要善意地使用這一權力,而政府和社會也必須建立制度,把這樣的權力關進籠子,以防止濫用數據背後的濫用權力。對於正在實施媒體融合戰略的主流媒體而言,也要通過建設基於互聯網的自主可控平臺,盡力掌控大數據,實現“黨管數據”的目標,進一步提升黨和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並確保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數據的安全可控。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以媒介融合推動新型傳播體系的構建研究”(批准號:14AZD039)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