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要切腹?二戰後裕仁天皇爲何沒幹?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日本士兵或者武士在失敗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來展現氣節。在二戰期間,日本迎來了最重大的一次失敗,但日軍的首領裕仁天皇卻沒有選擇這一方式,為什麼呢?

戰敗要切腹?二戰後裕仁天皇為何沒幹?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說到切腹這個梗,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一位著名大盜藤原義,當年他被官兵圍堵,已經沒有了活路,他不願意落到官兵手中,所以選擇用刀剖開自己的腹部,並把內臟丟給敵軍,大大展現了自己的傲氣。所以他的這一舉動被後人紛紛效仿,甚至成為了日本武道的精神體現。在日本人剖腹是一種永遠不接受失敗的壯烈與傲骨,是一種信仰。

戰敗要切腹?二戰後裕仁天皇為何沒幹?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二戰期間日本可以說是輸得一塌糊塗,即便是已經投降,澳大利亞依然對日本痛下殺手,當時日本的幾萬個俘虜,本應是迴歸本土,但卻被澳大利亞的一個軍官帶領士兵用機槍掃射,瘋狂殺戮。當時的日本人對這個消息都感到悲痛萬分,甚至還在我國的報紙上刊登過。這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是慘重的一次失敗,還是一種侮辱,二戰期間各國都有條例不允許殺害戰敗俘虜,但澳大利亞卻公然對日本挑釁,日本只能默默承受,面對如此的失敗,裕仁天皇會有如何作為呢?

戰敗要切腹?二戰後裕仁天皇為何沒幹?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其實他只是選擇默默承受,甚至連日本的武士精神的圖騰切腹都沒勇氣執行。面對如此大的失敗,裕仁把所有責任全都推向內閣,成功洗清了自己的名聲,連責任都不敢承擔的裕仁,又何談切腹呢?很多日本人也認為失敗的最大原因在於有一些大將逃回本土,臨陣逃脫才讓裕仁天皇無奈之下籤訂了投降協議。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裕仁天皇知道所謂的武士切腹,只不過是一個幼稚的把戲罷了,在生命面前什麼氣節什麼苦都不堪一提,好死不如賴活著。

戰敗要切腹?二戰後裕仁天皇為何沒幹?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而且切腹自裁確實非常困難,需要選擇鋒利的刀具,而且一刀下去人還不能立即死亡,只能橫著切一刀豎著切一刀,然後用很大的力氣剖開腹部,最後慢慢死亡。所以很多日本武士在剖腹的時候都需要他人協助,而裕仁天皇是日本的最高領袖,所以肯定不會有人來協助他剖腹。說到底日本的剖腹自殺困難重重,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即便是裕仁天皇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