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倒逼產業升級 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遇冷

據乘聯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50萬臺,同比增長近一倍,8月實現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銷售8.4萬臺,同比增長60%。相比之下,整個汽車市場8月銷量210.3萬輛,同比下降3.8%。

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其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一些落後的新能源產品正逐步被淘汰,由此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升級。

面對國際汽車品牌全面發力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競爭環境,自主品牌更需要練好內功,研發和製造出技術水平更高、續航能力更強的新能源產品,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頭部新能源車企銷量增長明顯

新能源乘用車良好的市場環境帶動了大批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其中,新能源頭部企業增長尤為明顯。

政策倒逼產業升級 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遇冷

今年6月開始,新能源市場的冠亞軍被比亞迪與上汽乘用車牢牢掌控。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上已深耕多年,整體銷量一直穩健增長。7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越燃油車,並在8月實現了再一次的超越。其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0845臺,同比增長85%。而排在第二名的上汽乘用車在插電混動和純電動高級車型市場表現優異,8月新能源汽車銷售11340輛,同比暴增160%。

政策倒逼產業升級 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遇冷

微型純電動車下滑 低端產品或被淘汰

進入6月,長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微型純電動車銷量驟降。今年6月,微型純電動車的銷量僅為1.67萬輛,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63%,7月銷量與6月持平,而8月微型純電動車銷量同比仍有20%下滑。與之相反,小型純電動車同比大幅增長,緊湊型純電動車處於上升期,8月同比增長了105%。

微型電動車銷量下滑是市場必然趨勢。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效應形成,國家正通過調整產業政策來引導新能源汽車的升級。一些與國家初衷相悖、與市場發展相反的車型就顯示出疲態,而以之為生的企業自然就陷入困境。

以知豆汽車為例。知豆汽車是新能源乘用車排行前列的常客,得益於政策利好,2017年全年,知豆銷量4.24萬輛,居全國第五。然而進入2018年,知豆銷量急轉直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知豆銷量僅為1.31萬輛,同比下滑42%。7月,知豆銷量只有345輛,同比下跌了91%。

政策倒逼產業升級 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遇冷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北汽新能源的EC系列車型,今年北汽新能源EC系列呈現出過山車式的波動。5月份,EC銷量還達到1.26萬輛,但6月份就跌至了個位數,雖然7-8月銷量有所回升,但與同期相比仍處於下滑狀態。8月,北汽新能源EC系列銷量3028臺,同比下滑了近50%。

外資發力 自主品牌深練內功是關鍵

隨著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國際品牌也在加快推進新能源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落地。

自7月特斯拉在上海規劃建廠以來,國際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車的節奏明顯加快:8月,北京現代推出索納塔插電混動版;8月27日,東風日產軒逸·純電下線;在成都車展上,首款全球出售的中國產寶馬——BMW iX3純電動車型亮相,將於2020年在中國投產並供應全球......

目前,自主品牌仍然佔據著市場先機,不過隨著國際品牌的加快落地,這種優勢將逐漸縮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表示:“不管是美國的增程式,還是歐洲的固態電池、日本的混動,都還沒有完全產業化,這也給中國企業留下了機會,但這個窗口期只有3-5年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更需加大技術投入,不斷提高產品的硬實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