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髒一人 服務千萬家——「最美水利人」陳秋燕同志先進事跡

寧可髒一人 服務千萬家——“最美水利人”陳秋燕同志先進事蹟


在徐州西部城區26平方公里32條主次幹道上,附設有150公里排水管網和5千多座窨井。這裡活躍著這樣一個集體,她們就是新時代“時傳祥式”的先進集體——下水道四班。陳秋燕是這個集體的帶頭人,一個職工心中的熱心大姐,一個幸福家庭的賢妻良母,一個群眾眼裡的先進典型,一個工作中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

一、崗位平凡,使命偉大——“下水道工作雖然平凡,但要當作畢生事業來幹,做一名有理想的下水道工人”

下水道是城市裡排放物、廢棄物集中的地方,各種髒、毒東西可謂應有盡有。下水道清淤在徐州叫做“扒陰溝”, 工作特點是“苦、髒、累、險”。1999年9月7日,調到下水道四班工作第二天的第一次井下清淤令陳秋燕終身難忘。當時,有些井子在地面上無法清理乾淨,必須下井清理。因井子裡水位深、雜物多,很快汙水就越過皮衩浸溼了衣服,主動請戰的陳秋燕渾身沾滿了油泥、蛆蟲,等她從井子裡上來的時候,衣衫盡透。大家都勸她別下了,但她想到自己的衣服已經溼了,讓別人下還會和自己一樣,於是又堅持下了兩個井子。陳秋燕心中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儘快掌握下水道清淤技術,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陳秋燕做工作,講的是良心:上班,留心最多的是汙水的流向;下班,留心最多的是窨井的位置;防汛,留心最多的是易積水的路段。很快,陳秋燕就對班裡的工作範圍及路線特點有了基本掌握。陳秋燕認為:這看似普通的下水道工作,卻牽動著千百萬市民的生活,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百姓,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她說:“該挖的下水道,少挖了一米,該掏的窨井,少掏了一個,我都會覺得良心上過不去,好像做了很大的虧心事。”正是抱著這樣的理想信念,陳秋燕幹一行愛一行,在平凡又偉大的崗位上無怨無悔、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在不斷熟悉業務的同時,陳秋燕越來越得到班裡姐妹們的信任。2000年3月,她被姐妹們推薦擔任副班長,2001年7月,當老班長調離時,她又全票當選為班長。

二、孝慈小家,堅守大家——“家裡的事再大都是小事,班裡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當了班長的陳秋燕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然而天意弄人,從她進四班那天起,就沒有斷過和醫院打交道,奶奶、媽媽、公公、婆婆幾個人輪番進醫院。每年3-5月份,由於汛前準備,班裡工作總是非常忙碌。2001年防汛期間,四班的職工們都分成早晚兩班輪流工作,可陳秋燕卻堅持兩班都到崗,白天、黑夜連軸轉,為職工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由於工作勞累,她的腰椎增生日益疼痛。可不巧的是,和她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婆家奶奶由於年事已高,此時也住進了醫院。那時的陳秋燕想到班裡的工作千頭萬緒,年輕職工又多,尤其是下水道是城市的地下血管,一處不通八處無功,會影響到防汛大局和市民生活,她就瞞著班裡的職工,把奶奶送到醫院,自己買幾貼膏藥貼上,硬撐著和班裡的職工一起天天在工地上大幹、苦幹,下班後再去醫院連夜照顧奶奶。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陳秋燕兩個胳膊肘落下了炎症,每年都要打封閉才能止住疼痛。

2004年2月陳秋燕的公公身患肺癌,住院治療。而這時除了班裡汛前準備工作相當忙以外,陳秋燕還要經常出差參加省市兩級人大代表會議及一些社會活動的安排。有一次陳秋燕從南京開會剛回到徐州,就接到群眾求助,說有兩個窨井下水較慢,積水嚴重。群眾的困難就是命令,陳秋燕立即帶領幾名職工趕往路段,辛苦工作一個多小時,終於清理了所有的雜物,疏通了管道,排除了積水。陳秋燕說,急難險重活,就是要班長、共產黨員等骨幹衝在前,是黨員就要多奉獻一點。5月份,陳秋燕公公不幸辭世,料理完後事,陳秋燕又立刻投身汛前準備工作,並在局裡組織的防汛檢查中,帶領四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多年來,陳秋燕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逢下雨,別人都朝屋裡跑,而她卻穿梭在馬路上,檢查道路積水情況和清除窨井篦子上的漂浮物。有時雨下的急,下水道一時排洩不了,她就一直在風雨中堅守崗位,直到積水退下才離開。陳秋燕在父母面前是女兒,在孩子面前是母親,不論是做女兒,還是做母親,她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下水道工人,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為了城市的排水管網養護事業,為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大局為重,舍小家、顧大家,這是陳秋燕的追求,更是四班和徐州水利人的形象。

寧可髒一人 服務千萬家——“最美水利人”陳秋燕同志先進事蹟

三、財利微塵,奉獻至上——“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們的義務,收你們一分錢,我們就不值一分錢”

作為下水道工人,陳秋燕和四班職工的職責是養護城市主、次幹道的下水管道,然而四班人大大超越了這條分工的界限。幾十年來,她們與一些學校、工廠、駐徐部隊、社會福利院等都建立了聯繫點,定期為他們義務服務。

海鄭裡小區有位住紅軍樓的姓楊的老幹部,提起陳秋燕和四班總是十分激動。楊老的兩個兒子都在部隊上工作,只有兩個老人獨居生活。2000年,楊老的化糞池把下水道堵了,困難中,楊老找到四班,陳秋燕和四班職工瞭解情況後,二話沒說就來到楊老家中,跳入化糞池一鍬一鍬地為老人疏通管道。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清淤是要收費的,但四班人沒有給楊老說一個錢字。化糞池清乾淨了,下水道也通了,老兩口很受感動,非要付錢不可,四班人笑笑對楊老說:“老人家,您是國家的功臣,我們為您做些服務是應該的。”四班人常年工作在馬路上,四班人的品德、情操也表現在馬路上,那就是堅持急人所急,幫人所需,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誠心和愛心彰顯人間真情。

為進一步弘揚四班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從1999年起,陳秋燕就帶領四班開展了“情繫弱勢群體,無私奉獻愛心”活動,每年都要自發捐助兩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至今已資助貧困兒童30名。2001年,四班先後在徐州西關化工廠、社會福利院等六家單位實行了掛牌義務服務。2004年,陳秋燕倡議全班職工加入到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隊伍。2006年,下水道四班成立了優質服務隊,為市民提供管道疏浚、化糞池清淤等服務,受到了市民的歡迎,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四、寬容偏見,淡泊名利——“下水道工人不比別人矮,不管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體諒理解陳秋燕所從事的工作。有人嫌髒,見了就躲;有人說風涼話,也很常見。對於社會上一些對下水道工作的偏見、輕視,陳秋燕從不去爭、不去吵,也從未放在心上,該怎麼幹還怎麼幹。但人間自有真情在,四班的職工愛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愛四班。三伏天裡,經常有人到工地給四班送雪糕、西瓜;寒冬臘月,沿街的人家或單位,經常熱情地招呼四班職工進屋暖暖身子再工作。四班成為全國先進典型後,並沒有居功自矜,依然虛心向其他先進典型學習,學習他們一些好的做法和先進經驗,以此來指導四班的工作。近年來,陳秋燕領導四班先後和駐徐某部“學雷鋒”模範四班、揚州“三八”女子疏溝班、江蘇東航蘇燕乘務示範組、觀音機場建國路售票處、市首創水務公司藍帽子服務隊、徐鐵分局三家青年文明號等先進單位結成了共建對子,並定期開展活動。

寧可髒一人 服務千萬家——“最美水利人”陳秋燕同志先進事蹟

五、四班精神,薪火相傳——“寧可髒一人,服務千萬家”

自陳秋燕當上班長以來,四班“寧可髒一人,服務千萬家”的優良傳統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在陳秋燕的倡議下,四班開展了“別人學四班,四班怎麼辦”的討論。一個又一個活動的開展,使四班人的面貌越來越新。在班組管理上,陳秋燕總結前三任老班長的經驗,創新了“三個一、三走訪”的工作方法,開展了“老幫新、新促老”,“一幫一、一對紅”的活動。起初,陳秋燕擔心四班是個先進的班組,榮譽眾多,怕自己勝任不了這份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如今,歲月荏苒,在陳秋燕的帶領下,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四班又取得了新的成績。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江蘇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2009年獲得建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稱號,2010年獲得全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先進班組榮譽稱號,2011年7月,下水道四班黨支部,被中組部和中共江蘇省委分別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陳秋燕本人也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七、十八大代表,並受到習近平、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陳秋燕是一名黨員,更是一面旗幟,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為四班、為黨和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譜寫了輝煌感人的篇章,四班精神也必將通過陳班長的勤勉耕耘和無私奉獻而傳承光大,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