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屯那些事儿:按规矩,新媳妇儿在当天晚上是不能下地的

里面的那个人一点都没有客气,伸手就把红包接了过去。但他没有马上开门,嘴里还说:“这个,我是不是得去里头说一声儿,里头。。。。。。”话还没说完,吕桂英又递过去一个红包,马上把他的话给堵上了:“得,得,我开门,你们快进来吧。。。。。。”

“先不要进去,永得,你披上塑料先过去,等他们把水泼得差不多了咱们再进。”马玉福拉住正要往里进的李国福,沉着地说道。

李国福和孙才山马上从马背上扯下来一大块塑料布,盖在了极不情愿还在那里噘嘴嘟嚷着什么的吕八一身上。这也是一个风俗,里面肯定有人站房顶上备好了一桶一桶的凉水,等着泼娶亲的这帮人呢。

“哗啦啦,啪啪啪。。。。。。”果不其然,吕八一刚把脚迈进去,就被一马勺一马勺的凉水浇了个大马趴,若不是他身上的塑料布,早就成了落汤鸡了。

马莲屯那些事儿:按规矩,新媳妇儿在当天晚上是不能下地的

“成了,成了,好我的孙子们哪,就饶了你爷爷一回吧,又没上你们家偷月饼去!”趴在地上的吕八一嘴里丝毫不示弱。

“行了,行了,大家手下留点情,以后就是亲家了呢。大冷的天儿,冻着谁了也不好,赶明儿来我们那儿吃席,我们好好招待大家。”孙才山把头探进来,冲着房顶正泼水的人们喊着。

“就是,就是,天儿太冷了,大家抬抬手。”李国福几个人也探进脑袋喊道。

“停了吧,停了吧,别难为人家了。快把亲威迎进屋里来。”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头可能是管事儿的,边说边往外走,没想到上面的人没听到他的话,一飘水下来给老头浇了个透心凉。

“睁大眼睛看看,泼错人了,你们这帮狗日的。。。。。。”老头急了,抬起头指着上面喊道,吓得上面的人一溜烟没影了。

“您瞧,把您老都给泼了。八一,别趴着了,快给大爷把烟点上。”“大董”马玉福忙迎上前,扶着老头子,对还趴在地上撒赖的吕八一说。

“哎哟,你们三角浪人也太那个了,瞅瞅,把老。。。。。。把我泼成什么了。”吕八一夸张地比划着站了起来,甩掉身上的塑料布,竟是一点都没湿。大家说说笑笑地被迎进了堂屋。

杜家的光景从这个堂屋能看出来,过得不是特别好。黑乎乎的屋子,朝南一面是一个大炕,炕上放着一个黑黑的炕桌,上面摆放着几个茶杯。炕下面是一个大面柜,上面放着凌乱的东西,很多是当天“添香”送来的礼物,不外乎被面、馒头、茶叶包等等。一下子进去十来个人,屋子突然变得拥挤起来。大家推让着上了炕,炕下的小凳上也坐满了人。这时候姑娘的父母亲不会作陪,他们会躲在另外一个屋子里,陪坐的是那个被泼的老头(他已经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件干衣服套上了)和一些其他的村民。这就开始吃“上马席”了。

马莲屯那些事儿:按规矩,新媳妇儿在当天晚上是不能下地的

“上马席”其实没啥讲究,也就是给姑娘送行的席面,同时也给来娶亲的人们接风,所以吃起来不太热闹,半夜三更的也没啥好菜,只是应付差事而已,因为一会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接新媳妇儿,所以酒也不会多喝――肚子都留到“下马席”时喝,那时候就看谁家的本事大,能把对方灌醉了那就是英雄。只一会儿工夫大家就开始剔牙结束了。

“咱们酒也喝了,席也吃了,那我们就把姑娘接走了?”马玉福是娶亲队伍的负责人,看着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就端起一杯酒慢慢说道:“这么多年了,把姑娘拉扯大不容易。我代表玉龙父母、玉龙感谢杜家。这酒我干了。”说完举头一饮而尽。

“好说,好说,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只要小辈们好好过日子,我们也就放心了。马家是有名有望的大户,我们把丫头交给你们也放心。”老头代替杜家也把杯中的酒喝干了。

马玉福冲坐在地上小凳上的吕桂英使了个眼色,吕桂英心领神会,忙从怀里掏出来两个红包,双手举着递给老头:“这是一点小礼,您老收着。”然后又指使身后坐着的李国福和吕八一从拿来的大包里掏出茶叶、大红绸子等东西,双手递给了老头。

老头点点头,也没有推辞——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也没有必要假客气,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吕桂英又招呼孙才山走了出去。她这是去找新媳妇了。

好在杜家总共没有几件房子,新媳妇儿所在的屋子就是西面厨房边上的小屋子里。吕桂英和孙才山是给了一个小孩一些糖后问出来的。当她们进到小屋里却傻眼了,只见炕上坐了一溜小姑娘,大概有三四个吧,而且每个人都穿得差不多,大红棉袄、大红裤子,更糟糕的是每个人头上还蒙着一顶大红的头巾!

这下把吕桂英和孙才山给弄傻眼了。总不能把这些姑娘都当成新媳妇儿抱上马吧?正一筹莫展时,还是吕桂英心细,她悄悄地朝孙才山使了个眼色,孙才山顺着她的眼神望去,发现坐在最里头窗户边上那个女孩跟别的不太一样,因为她的双肩在颤抖!这说明这女孩在哭泣。只有将要出嫁的女孩才会哭泣,而且那个颤抖的双肩是装不出来的,那是确实悲伤的人才能做出来的样子。

吕桂英看了孙才山一眼,慢慢上到炕上,抓住了那个女孩的手。其他女孩也感觉到新媳妇儿已经被认出来了,就纷纷把盖头掀开了。

“玉梅。”一个女孩扶着新媳妇儿的肩膀,轻声叫道。

马莲屯那些事儿:按规矩,新媳妇儿在当天晚上是不能下地的

没有声音。

“玉梅,咱下炕吧,时头不早了,鸡都叫两遍了,咱还有七八里路要赶呢。”吕桂英轻声细语的抓住杜玉梅的手说道。

仍然没有反映。

吕桂英抓住杜玉梅的双手,回头召唤了孙才山一声。孙才山马上背过身去站在炕沿下,吕桂英扶起杜玉梅,把她放到了孙才山宽大结实的背上。

按规矩,新媳妇在当天晚上是不能下地的。

杜家已经在当院点燃了一堆松木火盆,“噼哩叭啦”正往外爆着火苗,一阵猛烈的松木香味直窜人的鼻子。整个个院子被照得透亮。这时候院子里已经站了很多人,都是来送杜玉梅的。不知是谁把应该在门外放的鞭炮拎到院子中来了,在人群中“叭叭”爆响起来,吓得人们直往屋子里跑,整个院子跟炸了锅一样,骂人的,叫人的,喊爹叫娘的,寻哥找妹的,踢翻脸盆的,弄倒桌子的。。。。。。好不热闹。

在这混乱中,马玉福等一伙人也从屋子里扒开人群走了出来。跟那个老头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几个人把新媳妇儿放到马上,踏上了回马莲屯的路。后面跟着一伙人,是杜家专门请来送亲的队伍,他们负责把新媳妇儿送到马家。来时的七八个人,一下子成了差不多快二十个人的大部队,气氛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直到走出三角浪村的大豁口,吕桂英才回头看了看杜家,只见那里还灯火通明,人们好像还没有从热闹中缓过劲儿来,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总算顺顺当当地把新媳妇儿接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回到马家正正经经地恭喜、吃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