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1号按

新势力崛起,老江湖转型,传媒天下上上下下、分分合合,正式进入战国时代。传媒1号(id:zcfhxy)特为“广大盟友”献策属于2018传媒战国策的“八大论”,分别是:

第一论:行规论(李媛)

第二论:粉圈论(张答应)

第三论:下架论(胡言)

第四论:分化论(香雪兰)

第五论:集群论(香雪兰)

第七论:资本论(810’)

第八论:国创论(胡言)

在影响文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版权较少进入大众视野,却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版权内容是文娱产业的流通要素,构成了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版权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流通成为文娱产业运营的主要内容。从版权法的立法精神来看,对版权和著作权人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内容的极大生产和丰富,而版权创造是文娱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作品的生产者、传播者能够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另一方面创作者能够通过授权获得财产利益回报。有说法称“版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也因此,在美国,文化产业亦被称为“版权产业”。

作为舶来品的版权,以及广义概念下的知识产权,在中国经历了从低声到昂扬的发展过程。就文娱产业来说,是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技术的高速迭代、国际化的对齐需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叠加,促使了近年来文娱产业对版权要素的高度重视。

2018年3月,国内视频网站三巨头之一的爱奇艺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业界普遍认为,爱奇艺从创立到上市的这8年,经历了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习惯从免费获取到愿意为版权内容付费的变迁过程。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视频网站的版权付费在2015年迎来了市场的爆发期,该年,一部大IP网剧为爱奇艺带去了1/3的会员。在由李易峰、杨洋主演的《盗墓笔记》播出前,爱奇艺VIP会员数仅为500万,而宣布开通会员即可观看《盗墓笔记》第一季全部内容后,短短几天内会员数便增加了260万。《盗墓笔记》一部网剧就让爱奇艺会员数增长了50%,足以体现优质版权内容对视频网站发展的巨大作用。

随着付费用户数量的增长,此前视频网站严重依赖广告收入单条腿走路的营收结构逐渐产生了变化。

爱奇艺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爱奇艺总营收分别为53.186亿元、112.374亿元和173.784亿元。其中,期间在线广告业务收入分别为33.999亿元、56.504亿元和81.589亿元,广告收入占比从63.92%降到50.28%再降至46.95%。而2017年爱奇艺付费会员收入为65.36亿元,较2016年的37.622亿元增长73.7%,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8.7%上升到2017年的37.6%。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用户的付费意愿不断提高,目前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总数超过1.7亿人次,并且每月支出40元以上的付费会员从2016年的20.2%增加到2017年的26%。截至2018年2月底,爱奇艺会员规模突破6010万,腾讯视频宣布其会员数达6259万。

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的竞争进入胶着期,大力开拓付费用户存量市场成为其扭转严重亏损的重要路径。相较视频网站的用户基数与在线视频观看的消费趋势,目前三家视频网站六、七千万级的付费会员规模远远不够,后续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内容版权争夺升级,独家与合作交相博弈

由于视听文化内容的产品特性和版权付费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用户并非跟着平台走,而是跟着内容走。因此,对视频网站而言,抢夺优质的独播内容来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便十分关键。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好内容在视频网站上独播,且有专供VIP会员的增值服务(如提前看、加长版等),开遍三家的会员成为许多用户的选择。爱奇艺在《中国有嘻哈》之后,继续推出S+级自制超级网综《偶像练习生》《热血街舞团》《中国新说唱》,还有最近的小爆剧集《延禧攻略》;腾讯视频则是在上半年推出了大热出圈的《创造101》,备受瞩目一再延播的大戏《如懿传》最后也在腾讯视频独家网播;优酷之前有多档与爱奇艺打对家的节目《这就是街舞》《这就是铁甲》,6月份的世界杯与网剧《镇魂》强强联手,为优酷VIP会员的拉新作出了较大贡献。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显而易见的是,视频网站付出了巨大的内容和版权成本,但是与前几年经费大头用于外部版权采购不同,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地转向了自制与合作。未来几年,在用户增量持续开拓的市场情况下,这种“重金投入+自制内容+独家版权”的模式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然而,在另一文娱消费重点领域——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在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下,抢夺独家版权的情势得到遏制,网络音乐巨头开始尝试合作与版权共享。

在国家版权局的协调推动下,今年3月,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宣布双方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腾讯音乐也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2017年,国家版权局就网络音乐版权有关问题约谈了相关互联网音乐平台方,指出哄抬版权授权费用、抢夺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侵权使用音乐作品等现象,不利于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不利于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提出

要促进网络音乐全面授权、广泛传播,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

网易云音乐曾在公开信中提到在购买音乐版权过程中,遭遇“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封锁式竞争”。网络在线音乐的话语权始终由版权曲库来界定。正因如此,即使有了国家版权局的强势介入,即使互联网音乐流媒体方表示要相互合作,平台间的版权曲库仍然泾渭分明,并未如所称的那般实现大范围共享,独家的音乐曲目仍然是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所在。

IP联动成新一轮增长热点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8月13日,阅文集团宣布将以不超过155亿元的价格收购新丽传媒,交易完成后,新丽传媒将成为阅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消息一出,引发业界震动。

此举被视为腾讯在IP领域打通生态的又一重大布局。阅文与新丽传媒均为“腾讯系”企业,腾讯是阅文集团的大股东以及新丽传媒第二大股东。阅文集团在由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整合完成后,几乎拥有了国内90%的版权改编市场份额,成为网络阅读产业中的巨无霸。但它的野心不止于此,IP的版权开发是下一步重头戏。半年报显示,在线阅读为阅文集团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入,但同时,阅文集团的IP运营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为3.1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3.64%。

新丽传媒是业内领先的影视剧制作机构,电视剧代表作有《我的前半生》《白鹿原》《虎妈猫爸》《如懿传》,并投资拍摄了《失恋33天》《夏洛特烦恼》《妖猫传》等热门电影。新丽传媒的加入,补足了阅文集团在影视剧改编方面的短板,有助于阅文在IP商业化上更进一步。

事实上,阅文集团与新丽传媒的“联姻”,使得腾讯彻底打通了其IP布局和版权生态,未来在文娱市场将要迸发的能量不容小觑,是让人战栗的竞争对手。

在BATJ等互联网巨头中,“进击的鹅厂”较早地对泛娱乐领域和IP布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考,囊括游戏、动漫、文学、影视四个领域,腾讯副总裁程武表示其泛娱乐业务的核心是IP;而早前马化腾曾向媒体表示,IP的价值在于"一鸡多吃",IP在影视、文学、动漫等泛娱乐领域的联动是关键。

另一家盯紧文娱市场的巨头阿里,实则也没有放松在版权和IP领域的蓄力:优酷是阿里大文娱战略的“旗舰”,阿里影业在几个不温不火的案例后转向对文娱领域基础设施的搭建。在IP布局方面的最新动态是,阿里影业旗下的衍生品业务“授权宝”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IP授权交易平台“阿里鱼”全面整合,为IP版权方和品牌商家提供IP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意图在方兴未艾的IP授权、衍生品市场占得重要一席。

新兴技术与版权的结合,将为文娱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根据《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的版权创作、推荐与交易平台,平台不但能提供版权交易业务、版权保护业务、内容发布业务、IP推荐和质量判断等服务,还可以替代传统的线下版权交易业务和内容发布业务,为文娱行业的规范化、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为创作者提供帮助,并极大地解决文娱产业一直以来的发展瓶颈。

关于当下风头正盛的区块链技术,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认为,未来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项目,即“产业区块链”项目,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到泛娱乐产业,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着数字版权的交易方式、收益的分配模式,以及用户的付费机制,未来还可能形成融合版权方、制作者、发行方、用户等的全产业链价值共享平台。

1号结语

某种意义上,文娱产业就是对受版权保护的智力作品进行经营和持续开发的产业。版权内容、版权资产、版权技术、版权制度,这些版权因素以或直接或间接的多种面貌渗透进了文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在当下的文娱市场呈现出彼此分离但又贯通互融的丰富面貌。为了使版权要素在文娱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提高从业者的版权意识应是题中之义,而这也正是目前亟需加强的薄弱之处。


2018传媒战国策之“版权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