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與之前主要針對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平臺有所不同,近日的“綜藝限薪令”以及迅速啟動的“收視率問題調查”等一系列監管措施,主要集中在影視及傳統電視行業。

多個行業“頑疾”被爆出,使得本來已經日漸式微的傳統電視雪上加霜,火熱的影視行業開始感覺到了“寒冷”。但這些是行業近年來“野蠻生長”的代價,只有通過有效監管,剝離行業“毒瘤”,才能有一個更健康的行業未來。儘管這個“剝離”的過程可能會“血淋淋”。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行業毒瘤1:收視率等數據造假,混淆行業評價標準

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官網以“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為題發佈一則消息:

“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與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至此,“郭靖宇導演抨擊收視率造假”事件真正開啟了影視和傳統電視行業對“收視率造假”這一行業毒瘤的“剝離”行動,同時引發了業內諸多的思考,比如:大數據時代,傳統的抽樣收視調查方式是否已經過時,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收視率數據造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危害在於混淆了整個行業的評價標準。這樣的“數”,已經不能作為決策參考的“據”。

▲造成整個傳統電視傳播效果的“虛假繁榮”。

隨著視頻網站、短視頻、直播等多種新興文娛方式的崛起,分流傳統電視的受眾人數和收視時長是必然產生的結果,也是業內人士能夠親身體驗到的趨勢。但這種分流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對電視的衝擊到底有多大,造假之後的收視率還能準確體現嗎?

所謂“收視率造假”,所謂“買收視率”,肯定是要把自己的節目或電視劇收視率做高。這種情況下,難免造成整個收視市場“虛假繁榮”的現象。表面上,收視率都還不錯,但實際上,可能電視的傳播效果已經下滑到誰也不願意相信的“冰點”。這一點,從傳統電視臺大幅下滑的廣告創收中有更加明顯的體現。

▲混淆節目和劇集優劣的評價標準,為行業樹立錯誤的榜樣。

高收視率的節目和劇集通常都會被當成是行業的榜樣,被研討,被解析,被學習,甚至被解讀成為行業審美的未來發展趨勢,引得模仿者蜂擁而至。

高收視的節目和劇集,儘管口碑極差,但也會有無數業內外人士解讀出無數個優點,低收視率的節目和劇集,儘管有的可能口碑很好,品質不錯,但難逃被解讀出無數個缺點。

建立在“虛假收視率”基礎上的這個榜樣本身是站不住腳的。之後所有的“模仿”和“學習”,就更像是“空中樓閣”了。

而且,這種情況下,“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開始顯現,那些不做收視率、品質不錯的節目類型和劇集題材,就會越來越少的有人去“碰觸”,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節目和劇集市場同質化嚴重,但一些優質的題材和類型卻無人關心的局面。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虛高的傳播效果與廣告價值不符合,進一步傷害“金主爸爸”對傳統電視廣告營銷效果的信心。

“收視率造假”誇大了節目和劇集的傳播效果,廣告客戶根據這樣的數據進行廣告投放之後如果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必然會沉重的打擊廣告客戶對傳統電視廣告營銷效果的信心。廣告客戶大量流失,對於傳統電視而言,將會是“釜底抽薪”式的衝擊。

其實,除了收視率數據涉嫌造假之外,視頻點擊量等更是造假的“重災區”,直接導致了“愛奇藝關閉前臺顯示播放量數據”的事件。搜狐娛樂的相關調查還顯示,當下市場上可以被用來衡量口碑、熱度的平臺——豆瓣、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視頻平臺、百度指數等等,水軍公司都有報價。

而且,有媒體曝出消息,數據公司艾瑞諮詢多名高管,自9月13日晚開始失聯。艾瑞諮詢官博發佈聲明稱,“公司個別管理人員”應相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因此暫時無法取得聯繫,“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由此可見,傳媒影視行業的數據評價標準正處在“大變革的前夜”,整個數據行業需要進行一次大的“洗牌和換血”,產生出新的監管和調查方式,並構建出更加完善的防造假機制。

人民日報的評論認為,觀眾的口味,不是靠“注水數據”培養出來的;好的內容,才是視頻產品話語權的真正底氣。期待能夠肅清“數據造假”的那一天,還給行業一片“藍天”。

行業毒瘤2:明星片酬畸高,攪亂行業投資分配結構

近日,在被各路娛樂明星和社會新聞佔領的微博熱搜上,“綜藝限薪令”卻牢牢的佔據了一整天的熱搜位,可見受關注程度之高。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繼網站平臺與製片方共同發起演員“限薪聲明”之後,對明星天價片酬進行限制的做法終於蔓延到了綜藝節目領域。新浪娛樂報道中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接下來將嚴控綜藝節目藝人的片酬,每期節目藝人總片酬不能超過80萬,常駐嘉賓一季節目下來的片酬不能超過1000萬。”

從劇集到綜藝,為了熱度,為了播出數據好看,為了招商順利,都在一定程度上圍繞著明星嘉賓進行整體設計。沒有明星參與,基本上就不知道怎麼做節目,怎麼做劇集了。這種情況下,明星片酬畸高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明星片酬過高,導致整個節目或劇組在投資分配上出現問題,用於製作和劇本創作等方面的投資明顯減少,大量的資本押注的一兩個主演的身上,導致整體品質不過關。而且,這背後還牽扯出了“陰陽合同”“偷稅漏稅”等違法違紀行為。明星片酬問題治理勢在必行。

但也有觀點認為,只要內容產業的發展理念一直是圍繞“明星”進行生產,以“明星”帶動播出效果和廣告招商的規律不變,則明星片酬可能會轉變成更為隱秘的形式而存在。

因此,“綜藝限薪令”能起到多大作用,還不能確定。但可以肯定是,這一監管政策必然會推動整個行業關注“明星依賴程度過高”問題,有助於影視行業以及播出平臺從內容評價標準、內容製作規則、行業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革新,逐漸調整到一切以“受眾為王”的方向上。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1號結語

嚴厲的監管政策,有助於肅清行業“毒瘤”的同時,也會讓行業內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曝光在大眾面前,對現階段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是行業走向正軌的必經之路。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對於收視造假問題,一方面在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的同時,需要組織起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和學術力量,構建更為科學的“替代品”,讓相對科學、準確、專業的數據,成為行業發展的“量尺”。

對於明星片酬畸高的問題,一方面進行嚴格限制的同時,還要通過評價標準等配套措施的改革和完善,讓內容製作產業真正的開始關注受眾的需求。

如何評價9月的傳媒業|政策篇:行業進入寒冬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