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故事|少年入戶偷盜,爲何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早晨七點多,我發現家中監控攝像頭被扭到一邊去了,大門下邊的擋門板被拆了,家裡一桶食用油被人拉出來倒了,廚房裡的一袋大米被煮了……”家住鄆城縣某鎮的李大姐,一大早向公安機關報案。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據李大姐介紹,從2017年大年初一,家裡就一直丟東西,一開始是丟吃的,後來是被子和鞋,再後來是錢、手錶和自行車。“所以我在家裡安裝了監控,想知道到底是誰三番五次的來偷東西。”

經過看監控辨認,李大姐發現前來偷盜的是本鎮魏莊村的小齊(化名,未滿18週歲)。鄆城縣公安局隨即鎖定犯罪嫌疑人,2018年7月16日,該案被移送鄆城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案件承辦人、鄆城縣檢察院檢察長劉紹軍:

經過進一步梳理證據,我們發現犯罪嫌疑人多次進入鄆城縣某鄉鎮居民家中,先後盜竊自行車、鏟子等物品;後又到該鎮某超市盜竊方便麵、礦泉水、被子、枕頭等,總價值600餘元。我們審查後認為,犯罪嫌疑人多次、入戶盜竊,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構成盜竊罪。

偷盜菜刀、食用油,偷偷在被害人家中做飯……細數小齊前前後後的盜竊事實,我們不難發現,犯罪嫌疑人所偷物品均系餬口之用,並非值錢的貴重物品。

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不惜翻牆入戶,只為偷一些餬口的東西?辦案檢察官不禁產生了好奇。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取保候審期間,在一個陽光明麗的午後,在小齊奶奶的陪同下,檢察官與小齊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當提到父母親的時候,小齊說:“他們!他們早就離婚了,媽媽離開後,就沒再管過我。爸爸,他只知道喝酒、打我,他出去打工,我也不知道他在哪裡。”說到這裡,一旁的奶奶也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眼前這個身材消瘦,始終低著頭的大男孩讓檢察官動了惻隱之心。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決不能讓孩子誤入歧途,遺憾終生。”考慮到小齊系未成年人,盜竊財物數額較小,案發後認罪悔罪,積極退賠了贓款、贓物,取得了被害人諒解。本著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鄆城縣檢察院在徵詢各方意見後,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小齊作附條件不起訴,並舉行附條件不起訴宣告活動,簽訂了《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協議》,小齊保證將服從監督,接受教育和矯治,定期彙報思想、活動情況。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孩子是家庭未來的希望,孩子父母離異,爺爺奶奶在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上要多費心費力。”宣告過程中,劉紹軍檢察長對小齊進行了訓誡教育,“我們檢察院也衷心希望你能夠認真吸取教訓,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勇敢面對以後的人生。”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檢察官

寄語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這種職責任務,不僅僅是供養吃穿,而是好好教育。

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父母關係的破裂、親人關愛的缺失、孩子自身價值觀塑造的偏離等等,都會是引發他們走上犯罪的誘因。還有一點不容忽視:教育方式。再富庶的家庭也難免有不肖之徒,再苦難的人家也可能出現“寒門貴子”,關鍵看怎麼教育孩子。而營造家庭健康和諧、積極樂觀、相互尊重的氛圍,培養孩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勞的做人品格,教育未成年人勤奮努力、遵紀守法的處事態度尤為重要。

另外,犯錯不可怕,只要勇於承擔、積極悔改,同樣會贏得尊重。“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希望我們都能對孩子傾注更多的關注和耐心,也希望孩子們能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沐浴在愛和法治的陽光裡健康快樂長大!

團隊介紹

曉航揚帆

鄆城縣檢察院未檢部門“曉航•揚帆”工作團隊系全省十大未檢品牌,致力於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以“關愛未來、呵護成長”為己任,在嚴格依法辦理未成年人案件基礎上,注重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心理矯治和幫教挽救力度,努力實現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的統一。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注:文中犯罪嫌疑人名為化名)

審核 | 仝義順

检察故事|少年入户偷盗,为何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