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宿遷一景

隨著宿遷農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以來,宿遷本土很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企業的電商轉型升級,農產品類目越來越豐富,質量越來越可靠,單品包裝設計越來越迎合市場,農產品上行配套體系越來越完善,涉農產品行業,整體初具規範性體系建設提升階段。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電商服務平臺很重要

但是,農產品上行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急需深層次整體解決。例如:農產品品牌意識還不是很強;農產品內、外包裝電商屬性仍需提升;農產品上行過程中從業人員技能還有待提高;農產品上行的方式還需要在手法上升級;農產品展銷載體需要建立;涉農產品線下活動需要常態化、品牌化;涉農企業電商轉型需要務實落地;涉農產品電商應用手段需要時代化;農產品線上、線下服務載體還需要完善;宿遷整體涉農行業對外綜合宣傳的廣度還需擴寬等等問題。

本單位在涉農行業特別是涉農電商行業涉足多年,有一點心得體會,在此斗膽獻言,現在是打造和建設宿遷農產品上行綜合體系較佳時機,可行嘗試。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網貨集中地

一、打造宿遷農產品網貨體系

不是什麼農產品都可以在網上銷售火爆的,但沒有好網貨,一定是沒有辦法在網上銷售好的。所謂好網貨就是:有品牌、有價格優勢、有利潤空間、有內涵文化、適合快遞運輸。圍繞這幾個方面,細數一下,宿遷的農產品上行的好貨,並不多。大都還是在大宗貨物交易的物狀。這就需要,對於現有的農產品進行綜合改良,通過系列運作,實現農產品向網貨的轉變。先期可以在各縣區,選擇3-5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基地,網貨打造團隊與這些企業聯手,共同謀劃,打造一批宿遷農產品的“網紅”貨。在試點的基礎上,取得經驗並有成績後,再全市鋪開。這個過程分為二個階段,一是試點階段,這個階段需要5-6個月時間,取得實效大約需要10-12個月時間(具體做法和流程,可以再預約交流)。基本上,在開始試點的時間12個月左右,可以開展第二個階段,就是全市依據試點取得的經驗和實際成績,參照全面實施。最終達到,各縣區線上都有各自特色的“網紅”網貨銷售目的。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美好農村

二、打造宿遷農產品上行技能培訓體系

有了好網貨,不是簡單的把它們放到線上就可以有一個好的銷售結果的。現在第三方電商平臺,由於流程獲取成本太高,以及很多操作方式和方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心化”電商紅利期已經遠去,農產品在第三方平臺上,以開特色館或者什麼專區進行銷售的方式,只能用五個字,二個詞來表達,那就是:“無用”、“沒結果”。宿遷本土很多的涉農企業都在試水電商,為什麼成功不多?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網售人員,技能不強,沒有電商思維。很多涉農企業,就是讓自己原來的銷售部門的一個人,過來直接做電商,沒有任何電商運營基礎,如何做?最終現狀就是,做不了三個月,企業老總感覺,電商銷售帶來的收入,遠不夠這個幾個人的工資開支,就又把這些剛剛接觸電商的人員,又讓去做傳統渠道銷售去了。更有的企業,為了顧及臉面,會保留一個人,在應付著,有外人來看的時候,或者上邊有領導來視察的時候,才會讓這個人來做做樣子,做些介紹。

農產品不是在線上銷售不出去,而是沒有很好的銷售技能做保障。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

以前宿遷涉農培訓,在5年前,大都是頭腦風暴運動式的,主要以轉變涉農企業主意識思維為主,捎帶會以PPT 的方式,講述一下一些平臺入駐和運營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最近2年,有些進步,會延伸到一些企業電商或者具體經營人員層面,那也都只是靠講師的“講”,聽者只是“聽”這麼一個方式,效果不太好。

我們認為,現在宿遷涉農電商培訓,應該走培訓+實訓+實操的方式。讓涉農企業帶著自己的銷售店鋪,在實操的場景下,開展實訓。培訓結果不是靠“講”和“聽”達到的,而一定是通過上手實操才最有體會和效果。

特別是在“去中心化”電商時代,更要注重自媒體電商的培訓和實際應用。例如:視頻直播銷售、短視頻引導式銷售、抖音傳播、自媒體號的培育、農產品“網紅”代言人培育等方面的培訓。

一切培訓要以結果為導向,沒有結果的說教式培訓,其實就是“耍流氓”。

所以,要依靠宿遷電商人和外聘電商實操能手,梳理出適合宿遷農產品上行的培訓課程和教材以及實操方法,進行實操式培訓。建立宿遷農產品上行技能培訓體系。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網貨

三、打造宿遷農產品品牌體系

宿遷農產品眾多,但在全國能叫得響的又有幾個呢?在全國人的心目中,一想到螃蟹,就會想到”陽澄湖”,一想到好大米,就會想到“五常”。所以,宿遷農產品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優先要打造一到二個,在全國可以叫得響的品牌。

沒有品牌的農產品,只適合小區域自產自銷,是沒有遠景和未來的。

這些農產品的打造,不要盲目,要很好的策劃。目前,宿遷很多涉農企業,在品牌打造方面,大都有意識,也有在去做,但整體策劃層面,品位不高。建議這方面,就需要農委牽頭,聯合部分有潛質的企業,對接國內專業農產品品牌策劃設計專業團隊來打造。

先期,每個縣區可以邀約2家涉農企業參與這個宿遷農產品品牌創建試點工程。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電商時代已經到來

四、打造宿遷農產品上行平臺體系

現在宿遷很多涉農企業都在開展電商銷售,大都選擇淘寶、天貓和京東以及拼多多等第三方平臺。還有京東宿遷館、淘寶特色宿遷館等等。在第三方平臺上去開館,這個勞民傷財的事情,可以休也,不要再去主推了。因為,到目前為止,放眼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區域可以通過“館”的模式獲得成功。這個表象,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

宿遷所需要的是,企業在第三方平臺上已經開設的企業店鋪,可以繼續維繫好想辦法去運營好以外,更需要是有一個可以融合目前多種應用場景的自建電商平臺。

任何一個第三方平臺,都有一夜之間滅失的風險,所以確實需要一個自建平臺。例如,京東在3年前兼併騰訊的“拍拍網”,在一年半前,說關閉就關閉了。

各位可能要說了,以前市裡做過一個“農三品”平臺,可是,到目前也只是商城存在而已,為什麼現在還需老話重提呢?因為“農三品”平臺無論是搭建思路上還是運營模式上,都是傳統思路和半行政行為。一個為農產品服務的電商平臺,一定是要社會化、市場化來操作和運營的,只要有行政化的影子,最終都難以良性發展。遠有中糧集團的“我買網”,多年來,燒了多少錢,自己都不敢對外公佈。近有省供銷聯社的“地平線”,三年投入幾個億,到現在也沒有看到回頭錢。所以,平臺一定要尋求市場化搭建和運作。政府就不要在這上去投錢了。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來為此項工程服務,在社會資源在運營過程中,做出一定成果的時候,政府可以以獎補的方式,對於這個社會載體運營者進行幫扶。

目前比較適合宿遷的平臺體系應該是:企業自主入駐的第三方平臺+自建平臺+自媒體電商網紅號+直播電銷平臺相融合的模式。現在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更為農產品上行提供了獨特的土壤。通過自媒體獲取免費流量,在通過這些獲取的流量來做農產品銷售的變現,是目前一個低成本,結果佳的一個路徑。

同時,這樣線上平臺運營,一定要讓農產品生產企業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共享電商平臺”,既是農產品生產企業產品上行銷售的服務載體,又是這些企業與平臺運營方合作共享的載體,每個入駐的農產品生產企業,既是產品提供商,又是平臺的“合夥人”。讓農產品提供商自己人在這個平臺上做自己的產品銷售工作,才是一種真銷售。才能把自己的產品講清楚,才能做到發貨和售後的及時性和完美性。

以前,所有的電商平臺,在整合地方農產品後,由第三方公司獨立營運的成功案例確實很少。就是因為,在線上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和企業完全脫離,導致銷售人員不懂產品,不能夠及時掌握庫存,做不到在價格上隨機應變,促銷活動沒有力度。也就是說,平臺銷售人員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現在新的模式,就是要解決這個痛點。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豐收的喜慶

五、打造宿遷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體系

在線上工程啟動的同時,要啟動農產品線下落地工程。農委可以牽頭,做一個線下農產品綜合營銷體,建議線下實體載體可以叫“宿益品”(益品同音“一品”,含有宿遷有益的食品;宿遷優質一品;一品高高在上等含義,便於後期策劃推廣)。千萬不要做成只是一個農產品展示的載體。這個線下綜合營銷體,要融合農產品展銷、網售運營、部分熱銷農產品週轉庫(可以打包發貨)、在線網紅直播銷售區、自媒體運營銷售區等功能板塊。

這樣的載體,估計也需要2千到3千平方面積,地點適合選擇在三臺山或者項王故里景區附近,這樣可以藉助遊客和人流資源,方便做營銷。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線下社區店

在這個載體內,一定要打造一個“社區店”樣板店,面積約為40-50平方,在這個社區店樣板店內,優選部分適合小區居民消費的剛需、快消品,目的,是通過這個樣板店的打造,讓更多想在小區周邊開設實體店的投資經營者,可以看到實體社區店的實景,便於先期在本市範圍內,開展線下實體店招商連鎖加盟工程。這個社區樣板店,本身就是一個“產品”。每個社區店,又是線上商城的線下推廣點、網貨配送點。當線上有銷售訂單時,可以通過商城系統,自動扭轉到最近的社區店,讓社區店參與線下配送。同時,線上商城通過不同時間段,策劃不同的活動,為線下社區店引流,到店消費。

在宿遷取得招商加盟成功經驗後,可以進行全國區域的招商加盟,通過實體社區的外延覆蓋,通過讓投資實體社區店的經營者獲利,實現宿遷名優農產品對外輸出。

這樣一個線下載體,可以採取政府投入硬件和場地以及相關政策配套支持,由社會化公司來運營。制訂考核獎勵政策,達到一定考核標準的情況下,以獎代補,給予這個社會化公司在運營方面的投入補貼。

六、打造宿遷農產品溯源體系

農產品溯源由來已久,技術也都很成熟,溯源做的好與壞,特別是對於宿遷農產品是否可以走出去,走多遠的一個很重要的可信度的保障。目前,宿遷農產品生產者有溯源的意識很多,真正去做的,由於受到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制約,實施者並不廣泛。在這方面,需要政府牽頭,引進全國優秀或者宿遷本土靠譜(不僅僅只為一次性掙錢的單位)的溯源服務商,以政府為背書,牽手溯源服務商與農產品生產商,採取合作的方式開展此項工作的推廣。據我們自己掌握的資源,現在有溯源服務單位和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的案例,也就是溯源企業先為農產品生產企業提供溯源技術支撐服務,後期,從每銷售出去的每件單品上收取固定的回報,這種合作模式。

利用這種模式,就可以快速的把宿遷農產品溯源工作,進行大面積的推進了。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溯源體系

七、打造宿遷農產品營銷自媒體應用體系

宿遷農產品營銷自媒體應用,其實是可以歸納到自建平臺運營一起的,但是,為什麼要單獨拿出來講呢?是為現在已經是全民自媒體時代,農產品利用自媒體資源進行銷售,是一種趨勢和低成本的運營方法了。

所謂自媒體電商,就是通過自媒體,以軟文、圖片、視頻直播的方式,針對農產品做信息傳播和通過傳播,引導閱讀者或觀看者產生購買行為,實現商品銷售的一個方式。自媒體的IP是很有價值的,自媒體的IP就是流量。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自媒體人助力農產品上行

隨著電商“去中心化”時代的到來,在人人都是自媒體,每人都自帶流量的移動互聯時代,充分利用自有資源(時間、場景、故事、自產貨)和各種方式(文字、圖片、視頻),打造專屬的自媒體大號,是可以讓農產品實現低成本上行的一個路徑!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村網紅直播銷售農產品

從現在開始就要重視自媒體的培訓和大自媒體號的培育。每個縣區重點優選5家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自媒體營銷的試點,通過自媒體應用的培訓和這些自媒體運營者的內容創造,讓自媒體號實現快速吸粉,粉絲就是潛在消費者,就是後期農產品銷售轉化的對象。每個自媒體大號,就是一個大的賣場主體。

要實現,每個縣區都要在半年時間內,打造出3個有50以上的粉絲的自媒體大號,通過1年的時間,每個縣區爭取打造出2個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特色自媒體大號。到那個時候,就可以形成宿遷農產品通過自媒體網紅大號,在自媒體領域推廣、宣傳和銷售宿遷農產品的矩陣。

有了這樣的自媒體體系,後期在農產品低成本上行應用層面上,就會握有主動權。

具體自媒體培訓事宜,可以通過聯繫今日頭條、抖音和西瓜視頻等,到宿遷進行專業自媒體應用技能培訓。

八、打造宿遷農產品快遞物流體系

農產品快遞物流的價格,也是農產品上行過程中遇到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難題。由於農產品上行企業比較分散,每家每天銷售單數還不是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有快遞成本降低的議價權。

快遞物流成本不能降低,直接會導致網售價格的提升,消費者在購買宿遷農產品的時候,由於快遞成本較高,在下單的時候,由於對運費成本承擔的敏感性,就會影響到購買者下單的決心。

如果,農產品生產者,將運費含蓋在產品銷售的成本里,就會導致銷售產品價格缺乏競爭力。

還有,部分農產品銷售企業,由於先期單量不多或者不常有單,有的快遞公司還不願意去取貨外送。這就會打擊農產品生產者電商轉型和應用的積極性。

農委可以牽頭,和民企快遞(建議全覆蓋,重點優選2家)和國有郵政小包快遞公司,進行打包式談判,實現快件取包的全覆蓋,快遞價格最低廉。因為,把所有宿遷從事農產品上行的企業每天快遞包裹總量進行打包談判,這樣就會有一定話語權。

對於每天銷售單數相對比較固定的農產品,可以和快遞公司談入庫代發貨。把庫存管理和分揀配送的工作,全部交由快遞公司來承擔,這樣是最好的方式。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快遞物流很重要

九、打造宿遷農產品宣傳推廣體系

目前,全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農產品同質化問題很嚴重。大都是由於維度的不同,生長和成熟的時間上有差異,在農產品上市銷售時間上只有先後的問題。

宿遷目前現實情況是,還沒有那一款或者幾款農產品,在全國叫得響的。

現在好產品也需要廣吆喝,好產品更需要會吆喝。所以,建立宿遷農產品宣傳推廣體系很重要。

農產品上行應該如何做?看看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農產品直播銷售現場

農產品宣傳推廣體系,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地方政府和農產品生產者都不適宜出面或者作為宣傳推廣主體人出現。政府出面,行政氣太濃,手段相對都比較保守,宣傳和推廣的新方法和方式的應用比較謹慎,這是不利的方面;農產品生產者以自我的身份為主體進行宣傳和推廣,容易讓人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之嫌疑。

所以,農產品宣傳和推廣利用第三方公司來實施,是現在很普遍且較好的一種做法。在線上宣傳和推廣手段上,更多的可以利用自媒體、短視頻、在線直播的方式開展。

在做好線上宣傳和推廣的同時,要注重線下宣傳和推廣工作。以每年在固定的時間,春秋季節分別舉辦二次“宿遷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的方式,開展線下宣傳和推廣活動。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採取走出去辦展的方式進行。

目前,部分農產品生產企業對於參加各種展會,內心是有牴觸情緒的。因為,在參加這些農產品展會的期間,直接的收入有的還不夠覆蓋參展商的人力資源成本,更不要說盈利了。

這就需要有一家社會化公司,按照前面所提到的,在農委牽頭下,整合農產品資源,做好線下農產品綜合營銷體“宿益品”載體的運營工作。在線下展會期間,由這家社會化公司,全權服務展會的布展、展銷和推廣工作。如果,農產品生產者自己主動願意派人參加的,也熱烈歡迎。

在做好農產品線下以展會和加盟“社區店”為載體的宣傳和推廣同時,每年可以再舉行,優質農產品品牌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活動,發現更優質的、更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策劃最好的、包裝設計最佳的農產品。以利於集中優勢宣傳推廣資源,重點對這些單品在宣傳和推廣上進行資源重點傾斜。

通過以上九個方面打造,再加上假以時日堅持,以農委為牽頭人,以社會化公司通過市場化運營,加之農產品生產企業的高度配合,有理由相信,宿遷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春天會很快的到來。宿遷農委作為對口服務部門的作用和影響力會越來越強大。

最終實現,農委以協調和服務為手段,以社會化公司運營為橋樑和紐帶,以農產品生產企業為供應載體,達到多方共贏的最終結果。實現宿遷農產品品牌提質升級、營銷手段靈活多樣、農產品線下銷售網點密集、線上銷售半徑無限擴張、宿遷農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的目的。

宿遷農產品整體行業實現良性、快速、跨越式發展,指日可待。農產品銷售的增加,又可以帶動更多的生活在農村富餘勞動力參與其中,特別是可以實現部分貧困村的村集體和貧困建檔戶的個人收入增加,加快脫貧步伐。

有益之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值得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