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烙」的疑似歷史原型:明朝中期的冒姓嗣王醜聞

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明神宗接到楚國輔國中尉朱華趆(音“滴”)奏疏,指稱楚王朱華奎不是皇室血脈。東林黨人禮部尚書郭正域主張查實,而出身浙黨的首輔沈一貫主張以年代久遠為由不了了之。而朱華奎也指控郭正域出身湖廣,與朱華趆早有勾結。郭正域憤而辭官。

因為最終未能查出朱華奎不是老楚王之子的證據,只有朱華趆之妻一人指證,不足為憑,此案以朱華趆獲罪被廢為庶人、附和宗室分別受罰、郭正域罷官告終,史稱“楚太子案”。同年又發生“第二次妖書案”,沈一貫再接再厲,幾乎將涉案被捕的郭正域拷打致死。

“楚太子案”在明朝東林黨爭的格局下只是一個插曲,但在整個明朝宗室的歷史上,卻不是第一次上演。

“梅花烙”的疑似歷史原型:明朝中期的冒姓嗣王醜聞

瓊瑤作品《梅花烙》的主線就是由一位王爺正室將不明男嬰(男主)冒稱自己兒子換走自己剛生下的女兒(女主)引發的故事。

類似的故事若是發生在明朝,有可行性嗎?一旦如原著那樣被揭發,富察·皓禎會是什麼下場?他會因為冒充王子之事發生時自己還是個完全被大人操縱的嬰兒而免於刑責,從而像原著那樣等到皇帝的特赦、全身而退嗎?

歷史記載已經給出了答案。

託明朝宗室政策的福,大明宗室大多比較能生,人數眾多,封國也多。

韓靖王的次子朱徵鍉,在明英宗年間受封為漢陰王,娶了教授周恂的女兒為妃。

但不是所有宗室都很能生的。

明憲宗成化初年,漢陰王就

病得不行了。他才十七歲,放現在還是未成年,還沒來得及造人呢。

眼看漢陰國就要一世而亡了,岳父周恂趁探病之機,慫恿漢陰王抱養男嬰傳承王位。於是漢陰王和兩個宮女串詞讓她們假懷孕,在兄弟們探病時告訴他們:我是有孩子的,拜託你們照顧了。

周恂的老婆正好生了女兒,周恂也弄到一個男嬰,就分別通過小妾和兒子偷運進王宮,冒稱漢陰王的子女。整件事,漢陰王的母親平氏和王妃也就是周恂的女兒都有參與。漢陰王的小姨子成了漢陰王名義上的女兒了,呼比自己大十多歲的姐姐為嫡母,也不知道是不是同胞。如果是個男孩,周恂也不會放棄讓自己兒子做王爺的機會吧。

這事還真沒被發現,漢陰王死後,諡恭懷,明憲宗也為這位不幸早逝的年輕王爺輟朝一日。

而那一對少男少女就這樣成了大明的宗室,男孩襲封漢陰王,按老祖宗定下的輩分字賜名

偕汪;女孩作為郡王的女兒,封縣主。《明實錄》上明文寫了偕汪的身份是老王爺的庶長子

成化十三年,朝廷還幫年僅十三歲的第二代漢陰王解決了婚姻問題,王妃是西城兵馬副指揮劉瑄的女兒。

第二年,周恂不知怎麼得罪了姻親,對方把這件事捅了出去。有關部門一調查,水落石出。

首犯周恂當眾凌遲處死,抄家,妻、妾、兒子都處斬

漢陰王府眾人也團滅,老王爺的母親、王妃和一對冒充的子女都賜死剝奪老王爺的“漢陰恭懷王”諡號,追廢為庶人

通報批評,引以為戒。

叫你混淆皇室血脈。

至於漢陰國,當然也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了。

只可惜了那一對無辜捲入的少男少女,做了一輩子的皇家血脈,享受了十多年的榮華富貴,突然被告知自己的身份是假的,隨即便在現在看來還是未成年的年紀,為了大人做的事用生命買單了。

還有第二代漢陰王妃……莫名其妙嫁了一個假王爺,年紀輕輕就成了未亡人,找誰說理去?

2年後,晉王房也被曝光了類似的事件:鎮國將軍朱鍾鏕無嗣,於是與夫人張氏、岳父張瑁、岳母孫氏合謀,找了張氏懷孕的弟媳婦入府產子,冒稱自己的兒子。同出自晉王系的方山王朱鍾鋌也為他們遮掩,奏請為這個男孩賜名

奇漺,並授予封爵。同時方山王也被告發其他各種不法行為。於是方山王被廢並通報批評,朱鍾鏕削封號,張瑁夫婦處斬,朱奇漺賜自盡。

“梅花烙”的疑似歷史原型:明朝中期的冒姓嗣王醜聞

如果《梅花烙》的故事發生在大明,東窗事發之後,富察·皓禎的結局,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不過賜死總比當眾處決要來得體面一些吧……

“梅花烙”的疑似歷史原型:明朝中期的冒姓嗣王醜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