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带。东起中国古长安,西至地中海地区,南达印度次大陆,全长绵延七千多公里,将亚洲次大陆、中亚、西亚和近东等不同的古代文明连接起来。今天要说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曾踏上过这条“求索之路”,然而他想要寻找的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神秘贝叶经。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白十源与外宾

白十源本名白松,后来认识的国学朋友觉得名字不好,说是:“五行当中,白是金,松是木,金可木”,于是就给改成了白十源,名字既有禅意,十源又寓意着十股泉水,做什么事的顺顺利利。

然而,说起白十源年少时的经历还是颇为艰辛的。白十源的爷爷是大资本家兼地主,文革时期被归为了“黑五类”,父母都是教师的白十源,从小很重视学知识,加之性格颇为安静,放课后从不出去疯闹,偏喜欢在家归置东西,上小学的时候白十源的妈妈给他了一个小皮箱,他喜欢的不得了,将自己的书本、作业和难得得来的七巧板玩具统统放进去。

白十源现在回忆起来,也常常在想,自己从骨子里喜欢收东西的习惯或许从那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另外一方面的影响来自于他的爷爷,小时候白十源听奶奶提起过,爷爷年轻时做生意很厉害,也喜欢收藏,因为趣味相投结识了一众爱好收藏的朋友,其中就有我们现在熟知的收藏大家张伯驹、王世襄两位先生。很可惜的是,爷爷积攒下来的书画全都撕了,烧了,没敢偷偷留着。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坦博艺苑

白十源最早收藏的是古钱币,学校课下活动上大家踢毽子时,总是会发出“砰砰砰”,清脆的响声。几次观察下来,看到每个毽子底部都绑着一枚铜钱,那时候这东西还很不起眼,他来了兴趣便私下里花几分零用钱从同学那里买来。

之后的日子越发的不顺利,家里因为

“成分”不好的问题总是受人侮辱唾骂,有时候甚至要拉去批斗。白十源的母亲不堪压力,精神抑郁送到了医院治疗,偏偏年幼的弟弟在此时身体患病,急需医疗费用。一家的重担都由父亲扛起,白十源早早就学会了独立,极尽所能的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他从小学起就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的假,一有时间就参加街道互助组织,做手工活挣钱为家里贴补家用。但白十源却天生的通达乐观,别人眼里艰辛痛苦的儿时回忆,他也将之视为一种经历,帮助自己增加技能,开拓视野,从不多抱怨。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成绩很好的白十源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选择了能更快找到对口工作的技术学校继续学习。技校毕业后的他立刻找到工作,一个月36元的工资,他就交给家里35块,然后再到外面修电器、装电视倒腾点外快自己余了下来。

有了铁饭碗的白十源并不满足,正好80年代初时候国家下了一个红帽子文件,个人可以挂靠国有企业自己干。他当即心一横“下了海”,自己做起了法人和老板,那时的他才21岁。

为人勤恳聪慧的白十源,事业做得顺风顺水,考虑到当时国内电子工业的市场越来越小,而汽车行业正是刚刚起步,日后石油化工肯定有大前景,他下定决心和朋友一起合资成立了北京长城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企业越做越大,资本越来越雄厚,此时的白十源却觉得心里某处还是空落落的,物质是一方面,但还是得有精神上的追求,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思索良久,

他决定成立一个文化窗口,2000年时,机构建立,取名“坦博”寓意机构能发展的顺顺当当,平平坦坦。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坦博艺苑内景

坦博艺苑一成立,白十源就放弃了部分原先的生意,花了更大的心力在经营艺苑上。如今已经走过18个年头,很多认识他的人都将白十源称为文化的守望者,然而比起公众知名度颇高的观复博物馆创办人,

收藏大家马未都,白十源就显得更为含蓄低调了。然而说起他的收藏和收藏故事却毫不逊色与他人。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中国国家画院

徽派建筑可称为是江南建筑的典范,极为将求建造的规格礼数。八十年代末,安徽是最早改革的省份,大家纷纷盖起了新房,可因为地少人多的问题,只能推倒原来的旧建筑,这一推就把上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全部损毁了。

白十源前些年到了徽州,看到这样的景象着实心疼,决定采取措施,整栋整栋的将所剩的老徽州古建购买保护了起来。前后20年的时间里,他保护性收藏的徽州老房子超过百间。为了保证文化的整体性,能在原址修复的白十源就请来师傅在原地复原,实在残损的厉害就一砖一瓦带回北京,收集到坦博艺苑里慢慢复建。

早几年花几万元其实就可以将一栋徽州古建买下了,然而要修复它却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最困难的是,从晚清民国起就没怎么见过这种古建了,修复师傅很难凭空想来完成复建。于是,白十源就买了书学习,和老师傅一起讨论怎么操作最好。修复里的一大原则就是要修旧如旧,不能用新转新瓦,得找来同时期的老材料来修复。一栋徽州古建的平均修复时间需要十几个工人同时工作2年以上才能完成,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白十源却从不觉得修复完的古建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修复好的一件古建中,有一栋他就完整的捐献给了中国国家画院。

他浅笑安然的说:“有千年物,无千年主,这最终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我的任务就是将其保护好”。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书画收藏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艺苑收藏

距近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贝叶经,起先发源于印度,在人类发明纸张之前,一直用贝叶树叶作为记录古人类哲学、医学和科学发现的载体,古人将贝叶取下,修格成形后再反复蒸煮,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中国关于贝叶经最著名的记载是唐代高僧玄奘不远千里跋涉去印度取经取回的就是六百多部贝叶经,后藏于大雁塔中。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贝叶经

白十源第一次接触到贝叶经时极为偶然,两位陌生人慕名登门拜访,神神秘秘的掏出两卷包裹严实的贝叶经,白十源立刻就被吸引了,当时的他不确定这个物件是否就是他想的那样东西,只记得自己在史书典籍中读到过“闻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他很是兴奋,立刻爽快的将来人送来的约一百来部统统收下。其实在当时,国内很少人认识到贝叶经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白十源也从没想过买来后能高价倒手再卖出去。按白十源的话说,当时他是“把吃肉的钱省下换了艺术品”。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收藏文物2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收藏文物3

自从接触了贝叶经,白十源就研究的入了迷,见国内已经不太容易收到,就独自踏上了寻经之旅,一路走过尼泊尔、西藏、新疆,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做贝叶经的收集,整理翻译,编目和汉传佛经的校队(贝叶经上多以巴利文,梵文为主)。他联络了北京大学的专家做年代鉴定,请来最懂梵巴文的

季羡林金克木两位老先生做经文翻译。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收藏文物

白十源:京城收藏大家,一生只为收藏梦

精美文物

台湾著名的收藏家卢钟熊先生的收藏年资达五十年以上,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白十源,白十源请他看了自己收藏的贝叶经,其数目之巨、种类之繁、质量之精令卢钟雄瞠目。

白十源清楚的认识到文物的最大价值还是它的文化价值,他曾暗下决心,要将自己所收藏贝叶经里的文化价值一一发掘出来。不止一个人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气力做收藏文物这件只见大把花钱不见进账的赔本买卖,白十源特别认真的说道:“我觉得是骨子里的喜欢,其实对它的价值并不是最看重的。因为那会儿大家的经济都不富裕,我们把吃肉的钱换了这些艺术品,使之沉淀下来了,保存下来了。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收下它,那么这些贝叶经不知道要流向何处,能否很好的保存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这批世界文化历史上重要的证据有可能丢失。所以,不管话费再大的价钱,我们也要留下这些贝叶经。生而为人总要做点事,特别是在需要很多人为文化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我们又有机缘走到了这条路上,接触到了,那你就不能不出手。简单说件事,就是路上碰到了个病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不出手,那你这个人的人性都有问题。文物其实也是道不同理同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