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名 著 解 讀:第208期

文 章 主 題:昱嶺關慘敗

涉 及 人 物:盧俊義、史進、石秀等

配 圖 選 自:電視劇《新水滸》等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要說《水滸傳》中誰的武藝最高,當數玉麒麟盧俊義。沒錯,盧俊義是公認的水滸第一武功高手,棍棒天下無雙,馬上馬下鮮有敵手。但盧俊義最多也只能算個“暴力武夫”,他的謀略當真是不敢恭維。

昱嶺關之戰,因為盧俊義的指揮失誤,導致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6位好漢全都死於龐萬春的亂箭之下。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原本盧俊義是想先派人去昱嶺關打探消息,然後再製定作戰方針。我們都知道,一般都是派一個人或幾個人暗中刺探軍情。而盧俊義竟然一次性派出史進等6位頭領,並帶領3000軍士,大搖大擺地去到昱嶺關。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先是史進被龐萬春射死,石秀等5人回搶史進屍體,又被龐萬春的副將雷炯、計稷包圍,最後這5人也全都死於亂箭之下。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從小說的劇情來看,昱嶺關的慘敗的確是因為盧俊義的指揮失誤導致的。但如果只是這樣解讀的話,那就太淺顯了,而且也沒有任何趣味。今天,我們就從另一個層面來解讀昱嶺關之戰。

喜歡看《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小說中很多人物的名字並非作者施耐庵隨隨便便取的,而是結合了他所處的時代、社會以及他的所聞所見經過加工而來。比如,潘金蓮跟潘巧雲的歷史原型就是潘元紹、潘元明兄弟,而潘元紹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女婿。更值得一說的是,這潘氏兄弟最後竟然背叛了張士誠而投降了朱元璋。施耐庵曾在張士誠手下當過幕僚,他十分痛恨“雙潘”的不忠,於是便在《水滸傳》中塑造了潘金蓮跟潘巧雲這兩個淫婦,以暗指潘元紹、潘元明兩兄弟。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同樣,我們再來看看昱嶺關戰死的6位好漢。

首先是史進,他是第一個被射死的。史進是一百單八將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而在昱嶺關又第一個被射死,前後照應,不難理解。再一個,“史進”還可以理解為“歷史前進”。施耐庵經歷了元末明初的大動盪,現在總算引來了朱元璋一統江山,這當然算是“歷史前進”。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其次是陳達、楊春。朱武、陳達、楊春曾在少華山落草,他們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朱武”可理解為“朱元璋洪武”,陳達的“達”暗指朱元璋的好兄弟徐達,而楊春的“春”則暗指朱元璋的另一個好兄弟常遇春。更有意思的是,昱嶺關一戰,朱武作為盧俊義的軍師,並沒有出戰,而他的兩個兄弟陳達、楊春卻都殞命了。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殘殺開國功臣,其中就包括徐達、常遇春。這顯然是施耐庵對朱元璋的諷刺。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然後是李忠、薛永。“李忠”可理解為“理忠”,即“理當為朝廷盡忠”。無論是徵遼、徵田虎,還是徵王慶、徵方臘,這都是梁山理當為朝廷盡忠的表現;而梁山死傷無數,這當然也是一種理當為朝廷盡忠的表現;而最終宋江、盧俊義飲下毒酒,這更是一種理當為朝廷盡忠的表現。薛永的綽號是“病大蟲”,我們可以牽強地理解為“病貓”。你梁山無論多麼兇猛,哪怕是比老虎都要兇猛,但在朝廷眼中,就是一隻病貓。而現在梁山這隻病貓,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那就理當為朝廷盡忠吧。所以,李忠跟薛永也就“理忠”了。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最後是石秀。石秀跟楊雄剛上梁山的時候,就差點被晁蓋斬首(因為他們夥同時遷偷吃了祝家莊的報曉雞,辱沒了梁山的威名)。宋江成功說服晁蓋,救下了石秀、楊雄。很多人都認為射殺晁蓋的真兇就是石秀。大樹底下好乘涼,石秀為了報答宋江的救命之恩,也為了以後能更好地在梁山立足,於是他在宋江的唆使下,暗中射殺了晁蓋,為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立下一大功。多年以來,以好漢自居的石秀,一直都因為暗害晁蓋而深感愧疚。而昱嶺關一戰,石秀也是被射死的,這難道只是一個巧合?

《水滸傳》昱嶺關一戰史進等6人被射殺的真相,其實與盧俊義無關

綜上所述,與其說昱嶺關的慘敗是因為盧俊義的指揮失誤導致的,還不如說是作者施耐庵故意為之。結合施耐庵的生平經歷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我認為這樣的解讀方式並不無道理。不知道你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