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一部長達75集號稱東方魔幻題材的電視劇《九州·海上牧雲記》終於在視頻網站收官了。這樣的一部播出就跌宕起伏的電視劇經歷了湖南衛視退檔,遭遇刪減堅決抵制,轉戰視頻網站曲線播出後,最初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好評,精美的服裝道具和化妝,以及實景拍攝可圈可點的景緻還有演技在線的演員,讓這部劇開播就受到關注。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很多網友還表示,湖南衛視終於為自己退檔該劇腸子都悔青了吧。然後隨著大結局的爛尾以及中間無數次的回憶再回憶,終於讓觀眾和網友忍無可忍,紛紛棄劇。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最後大結局中,講述了穆如家族婦女兒童被處決,男丁被流放殤洲,根據前情,牧雲合戈一黨陷害寒江弒君,導致穆如全族被問罪。而穆如槊愚忠到人神共憤,竟然認罪受罰。虞心忌為穆如平反,手刃合戈一黨,南枯月漓撞牆免死。寒江隨家族去往殤州,蘇語凝千里尋夫被狠拒。牧雲笙逃出宮找盼兮。瀚州人遭滅頂之災,碩風和葉赫蘭兄妹等被救,速沁紫炎成女巫傀儡。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很多網友表示忍過了漫長的回憶,終於追完了該劇,卻覺得莫名的失落和傷心,而之前挖的一個又一個坑也沒有填滿填好,就這樣草草收場了。尤其是說好的有星命的三大男主角最後為了爭奪同樣被星命附體的蘇語凝和天下而上演的“三國殺”居然連一點影子也沒有。

主角的命運沒有交代,十八線配角的命運卻又帶出了一個又一個隱藏的伏筆,就連夸父也出現了,這難道是為了拍第二部、第三部續集做的準備和留的懸念嗎?

觀眾看的好傷心,好累啊!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試問,這樣的拖沓和劇情以及沒有填好的坑,後續的劇集哪個視頻網站和電視臺敢購買後當試驗品啊?

我們仔細想一想,如今的玄幻和神話劇似乎都進入了一個怪圈,唯有拍的越長越好,彷彿經典的故事不怕長,然而這是一部經典的故事嗎?拿《九州·海上牧雲記》和金庸經典小說《天龍八部》作一簡單比較來看,同樣是講述三個青年的成長故事,為什麼《天龍八部》最後成為了經典被多次翻拍,而《九州·海上牧雲記》卻成為了吐槽對象而遭遇批判?

首先從作者來說,關於今何在的百度介紹是這樣的:原名曾雨,1977年生,江西南昌人,199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曾為九州公司的副總經理。曾出版小說《悟空傳》、《若星漢天空》、九州系列、《西遊日記》,拍攝電影小說《天下無雙》、話劇版《悟空傳》、系列網劇《我的西遊》。是電影《悟空傳》的編劇之一。

知乎網友“舒心看影視”提到了關於今何在的從影經歷。

《九州·海上牧雲記》原作者今何在,2000年左右就和王家衛合作,後來王家衛監製的《天下無雙》,梁朝偉、張震、王菲、趙薇主演,今何在當了編劇。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他一語中的指出,在大導演身邊耳濡目染固然是好事,可是今何在學到的,明顯形大於神。情緒大於故事,姿態大於講述;抒情性,大於戲劇性。

對於整個世界觀的構架。從翰州八部的名稱,到大端朝的政治格局,到“星命”的冥冥中自有定數,構建者都顯得志大才疏。

比如故事衝突的核心開端,牧雲笙被星命寓言、當上帝王將為禍天下;穆如寒江也被星命寓言會成為下一任帝王;而蘇語凝也被寓言是下一任皇后。而偏偏當朝的皇帝暮雲勤特別相信星命,為此,牧雲笙被長期幽閉,穆如寒江一出生就被拋棄,蘇語凝一入宮就被所有人當王后參拜。

“宿命”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國人多少有幾分半信半疑;宿命的蒼涼主題,原本是很多經典作品的深層追問;但《海上牧雲記》裡的用法,過了,又淺了。

被當成核心衝突,在編不下去故事時,當開掛工具,所謂編劇“金手指”。

此外,有網友指出,九州系列畢竟是十年前的作品,作者還年輕,導致一些宏大的歷史問題,有少年囈語的奇怪形態。

而對於金庸的成長以及作為一個記者和主編的成長經歷,在此就不贅述了。一生的跌宕起伏和對於周遭繁華落魄的見證,讓他有一顆敏感而蒼老的心。作為一個武俠作家,他區別與古龍和梁羽生,開創了一種新派武俠的寫實風格。既不同於古龍的奇思幻想,也不同於梁羽生的嚴肅莊重,金庸的武俠在真實的歷史朝代中用虛構的武俠人物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金庸的小說之所以好看,除了他模仿莎士比亞戲劇結構的衝突,製造一個又一個懸念之外,更在於他寫的是人的感情。感情比愛情更加複雜。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作家寫小說,總是有技巧偏好的。金庸寫《神鵰俠侶》,很有《紅樓夢》的手法。嘴巴上說的不算數,要看他的腿是朝誰在走。表面上的褒義和溫柔深情,也不一定算數,要看人物實際上對誰更加在乎。

作家寫小說的樂趣,就在於人物是活的,人物一旦立起來,就一定會順著自身的設定,演變出性格,跟他人產生吻合的關係,墮入對應的命運。

如果人物的性格跟故事走向我們覺得彆扭,那就是作家強行扭曲了人物。作家只能順著一開始的設定,讓人物自己生長。

哪怕是作家當時礙於連載原因,礙於讀者要求改寫了結局,改寫了情節,也一定會忍不住在故事縫隙裡留下線索和暗示。連作家自己都無法抗拒這種內在的邏輯要求。性格和命運必須吻合。

只有真正寫過長篇小說,才能體會到這一點。

這就是一個成熟作家與一個虛構作家的區別。

再回頭看看《海上牧雲記》的佈景、攝影以及人物在見面、交談、送別時的拍攝與講究,都可以說是網劇中的上佳表現。然而,說到底,這是一部電視劇,故事才應該是第一位的,一切都要服務於人物和劇情,這是劇,不是攝影展。

而網友之所以詬病該劇拖沓緩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劇在拍攝故事之外的細節中過於用心和耗費時間,再加上從主角到五、六線配角的回憶,簡直讓人無法好好有耐心的看劇了。

一部好的電視劇不是不應該講究佈景,服裝,道具和化妝以及蘊含其中的禮儀規範,但是《九州·海上牧雲記》是一部架空歷史的電視劇,九州時代縱然是皇家帝苑,哪有那麼多的繁瑣的規範禮儀?就算有,也不是電視劇拍攝出來後所要呈現的。

一切的道服化應該是為故事內容服務的。沒有必要的就應該刪減或者不拍。

現在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從《琅琊榜》火爆受到好評後,該劇所傳達出來的男女行禮、抱拳時左右手哪個在上的考究就形成了一種好劇的標準。於是,你可以看到《海上牧雲記》中,有很多處關於從主人到僕人的行禮近鏡頭,而且還不止一次的重複。

有網友不客氣的評價,因為九州的格局搭建得大而空疏,故事梗概多於細節衝突,人物情懷大於性格刻畫,導致了半天什麼都沒進行下去的詭異局面。這不是節奏慢,這是節奏弱。

而縱觀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對於故事之外細節的鋪陳和描述,幾乎都是為了襯托主角的背景以及為推動故事發展而服務的,幾乎沒有多餘的無用之物的介紹和廢話對白。

通過對話以及道具介紹推動劇情發展都是有章有法,有章可循的。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例如,在段譽誤闖入曼陀山莊後見到百花時,對於各種花朵的描述和詳細介紹,其實並不是給讀者科普花卉知識,而是對於段譽身世背景和家學淵源的介紹與伏筆。

而三大男主角雖然是三條線來寫三個人的成長故事,但是卻是主次分明,段譽是第一主角(只不過影視劇中為了突出喬峰的勇猛和武俠世界,而重點突出了喬峰的故事),最後他們為了共同的目的——找出真正的幕後黑手——而聚到了少林寺,最後大結局也是逐個交代清楚一干主角的結局。

最後,知乎網友“空蛹出蝶”拿《擇天記》舉例說明,《擇天記》是典型的披著“互聯網思維”的劇,一切以互聯網數據為準,鹿晗是目前的第一流量小生,題材是廣受歡迎的屌絲逆襲的玄幻題材,《擇天記》口碑、收視率雙撲是因為他們看到的做出這一切的大數據的選擇者的品味是極度糟糕的,加之,中國的明星的片酬相當畸形,片酬都拿去請明星,還有多少錢拿來做服化道?美劇從來都不吝惜在除演員片酬之外的投入,除了確確實實不差錢之外,服化道這些所呈現的效果也確實不錯。

總之,同樣都是資本,檸萌影業和阿里影業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他們從沒搞明白,劇本和演員的演技是重中之重,這是藝術品,藝術品能用具體數據來量化嗎?藝術品是感性的,而不是靠生硬的數據堆積起來的,能遵循無腦觀眾的糟糕品味嗎?

影視行業雖然看起來入門的門檻更低了,但是不可否認,這依然是一個技術為主行業(包括科班出身的演員的演技),專業有術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且只有專業的人做好各個點然後聯合起來後才能成一條線,從而做出完整且精美的圓,這依然是鐵律。

雖然不乏有如顧長衛之類的攝影師轉行當導演成功的,但是別人的成功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局,也並不是年年都有,也是不可複製的。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退檔一定是病劇

當然,我知道拿《天龍八部》和《九州·海上牧雲記》比較,本身似乎沒有可比性,我只是想通過比較說明,一個好的作品,故事內容以及邏輯是第一位的,自己挖的坑一定要在最後想辦法填滿填好,否則被罵是一定的。

在資本亂象的初級階段,靠忽悠和瞎編還可以騙一騙不明真相的觀眾和粉絲,但是當他們成長以及娛樂影視市場漸漸成熟後,那些華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影視劇只能被無情的拋棄。

觀眾花錢看的是好劇,而不是狗尾續貂的爛劇。

《海上牧雲記》證明湖南衛視播過的未必是好劇,但被退檔的一定是病劇,你同意嗎?

【影視最看點:最有料的影視劇評論,最深度的八卦解讀,最態度的娛樂分析。我們愛娛樂,但更懂娛樂。關注我們,為你推薦更多精彩影視劇評論。新浪微博:羿雲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