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1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一月前,熱映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這句話還言猶在耳,近日,貧窮的悲劇便又再次真實上演。

沒錯,今日我要說的便是曾經因“十歲幫父殺魚”走紅網絡,近日卻因喝百草枯自殺再度走紅的“殺魚弟”。

“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殺魚弟原名孟凡森,今年已經17歲了。2010年因有人錄下視頻並寫下文章講述了他幫父殺魚的嫻熟手法和倔強眼神,一時走紅網絡。若非近日,因與父親爭執一氣之下喝了百草枯自殺,想必這曾經的一時網紅早已被人遺忘了。

如今被這事一鬧,“殺魚弟”又再一次爆紅了網絡,而這次爆紅的代價,卻極有可能是他自己的性命。

眾所周知,百草枯最可怕的地方,並不在於服了以後生存的希望渺茫,而是想死卻不能死的非人痛苦。儘管“殺魚弟”在服下之後就被及時送醫,但仍然已經重度中毒,各類臟器受損,除非奇蹟出現,否則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悔恨,和為數不多的時間了。

“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然而,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又何止是一瓶百草枯。

2

此事曝光後,相繼有媒體和爆料人舊事重提,爆出所謂“真相”,諸如其父不讓“殺魚弟”上學、其父母生了六個孩子、“殺魚弟”常遭受其父母的家暴等等。以致目前對於這件事,網上對於“殺魚弟”的父母,盡是聲討和怒罵。

誠然,在本該認真學習、自在玩耍的年紀,“殺魚弟”就已經擔起了生活的重擔,他從童年開始,生活裡便只有貧窮、冷水和死魚,這一點他的父母確實是有責任的。但是如今的網絡社會,信息雜亂,許多媒體為了博眼球、爭熱度,常常避重就輕,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我認為,網絡上爆出的許多消息並非就完全可信。

“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對今天看到這篇文章的很多人來說,生活雖然偶有苦澀,但到底是衣足飯飽,未來可期的。很多人可能難以想象,在如今的社會里,怎麼還有這樣愚昧、狠心的父母,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機會,眼睜睜看孩子受這樣的苦......就這一點而言,其父母確實應該被指責。但是,這件事的背後如何,真相怎樣,卻並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生活的苦也許大家都吃過,但人生有百苦,誰又有資格說自己全都吃過並瞭解呢?而如果不曾身臨其境,又怎能真正做到完全瞭解,甚至感同身受,可以對別人的生活隨意指點呢?

因此,我在此也希望各位看客能更理性客觀地看待這件事,而不要被所謂的“真相”牽著鼻子走,急於表達自己的正義和憤怒。畢竟,謾罵和詛咒並不能挽救這個少年的性命,也改變不了這個貧苦家庭的命運。

況且,如果各位將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MBAer,冷靜、客觀、理性的判斷力,也是一大重要的必備素質。

3

世界從來不只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

你沒見過,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在逛知乎的時候,很多抱怨原生家庭和貧窮現狀的話題下,排在前面的高讚的答案,幾乎都是些洋洋灑灑,講述自己是如何自強不息,最終擺脫貧窮、改變命運、逆襲人生的故事......

趙老師並不是懷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相反,我也常給這些答案點贊,因為每次看完心中都會深受鼓舞,並湧起一股向上的動力。但激動的同時,我也常常會想,有沒有人沒有擺脫成功?甚至,會不會有人身陷泥潭而不自知,根本不會擺脫呢?

答案是,當然有。

只是這一部分我們常常很難看到,也沒人關心。就像高考,從來人人都只在乎狀元是誰,又有誰會關心那些專科都考不上的差生?

“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認知也都是有限的,當一件事情發生並傳開,人們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理解的也只是自己能理解的。

每天出入高級寫字樓,吹著空調喝著咖啡的白領高管,肯定不會懂得烈日炎炎汗如雨下的農民工的感受;每天衣足飯飽、有車有房,家庭美滿的人,也不會知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滋味;而

那些沒有經歷過貧窮或者說沒有經歷過徹底的貧窮的人,又怎麼知道“貧窮”二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而這件事情的發生,又一次提醒了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我們不曾瞭解,也無法想象的貧窮,而這種貧窮,本身就是無藥可救的。

4

說了這麼多,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過於悲觀,認為雖然無法選擇出身,但是卻可以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當然也認同這句話,這也是我更希望看到的。但是,我也必須要說的是,事實上,能改變自己人生的只佔這些人群裡的極少數。不要忘了,比起知識改變命運的虛話,真實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可能是更大的。

“殺魚弟”自殺:人生在世,讓人絕望的何止一瓶“百草枯”

我們常常嘲笑坐井觀天的那隻蛙,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隻蛙其實也很無辜呢?

從一出生它就待在井裡,他看到的井口一樣大的天就是他能想象到的最大的世界的樣子。同樣,如果一個人從一出生就生活在貧窮的世界裡,周圍的世界除了死魚就是冰水,你能指望他有怎樣了不得的見識和能力?

“跳出自己的生活圈。”

說得容易,而要真正去做到,又有多難?畢竟井壁那麼深,單憑一隻青蛙的力量,又怎樣才能跳得出?

何況,對於很多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空去想這麼多人生道理,甚至連問一句“為什麼”的機會都不會有。他們一出生看到的就是每日辛苦奔波、與生存做鬥爭的父母。在他們的世界裡,父母看到的“天”就是他們能看到的“天”,父母走過的路就是他們要走的路。所以他們只能跟著父母,把生存當成最大的敵人,去鬥爭。

至於要不要跳出這口“井”?

這是吃飽了飯才有資格去想的問題。

5

我今天說了這麼多,不是想為他的父母開脫,也不是想傳達悲觀情緒,我更想說的是,比起同生存作鬥爭的“殺魚弟”,只要與生活小小周旋的你們是何其幸運。你們看過更大的世界,擁有別人求而不得的資源,你們的人生還有無限向上的機會,不去努力又何其可惜?

《藥神》的最後,抗癌藥進了醫保,程勇在法庭上說出那一句,

“希望未來能變得更好吧。”

我也希望未來能變得更好,悲劇不會再發生;奇蹟能夠再出現,讓悔恨的少年能有彌補錯誤的機會;同時,我也希望下一次,當我們站在高處去下達我們的審判的時候,能多思考一會,自己是不是真的瞭解那個“井裡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