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口咬定中國教育失敗落後,但中國偏偏實現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發展,這符合邏輯嗎,你怎麼看?

更改之後


經濟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因為經濟騰飛,所以中國式教育就可以因此而邀功?是不是有些事後諸葛亮了?

中國式教育,從學前班到大學畢業,無一不是應試教育,無一不是用文化課成績決定優良中差,這種只注重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就會對一個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人格的建立所做的工作以及應有的關懷造成缺失,這種教育太功利了,這也造就了現代中國人功利性為什麼這麼強。

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得益於人民的辛勤勞動,而不是單單的文化教育所能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文化教育能影響一個人哪些方面的事呢?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文化水平、藝術造詣、體育特長,以及所有因此而產生的衍生物,包括思想覺悟、邏輯思維能力、涵養、氣質、身體協調性、身體素質等等。我要強調的是,自身教養、素質、自覺性以及三觀並不包括在內,所以我們能夠在社會上看到“霸座博士”這樣的高學歷低素質、低覺悟的人屢見不鮮,他只知道自己找到了一個好位置,佔到了便宜,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甚至知道卻根本不在乎。中國式教育,也許可以培養出更多高學歷,高技術型人才(沒有權威統計數據)也許能夠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只是經濟的發展,更需要的是文明的進步。錢學森曾經對中國教育發出過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培養不出真正的大師?什麼是傑出人才?我想那些為了“學士”“院士”這些頭銜而絞盡腦汁“著論”的人,一定不會成為傑出人才。什麼是大師?就是那些可以跳脫世俗眼光,全心全意投身於職業理想的人,與我們這代人最親近的大師是誰?我能想得到的只有袁隆平,幾十年來始終堅守在雜交水稻研究的一線工作中,1953年大學畢業,直到1995年因為科研成果,才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為功不為利,也沒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賣給外國人。在中國式教育體系下,這樣的大師,我們能找到幾個?他們不僅僅是推動科技以及經濟的發展,更是推動文明的進步,是我們做人的楷模,受到眾人的敬仰。

所以,總體來說,中國式教育的缺陷是很明顯的。儘管建國初期,戰亂剛剛平息,國家需要發展經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在借鑑了日本當時教育體制的同時,需要用這種方式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快速有效的培養出新的血液。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一個已經實現經濟騰飛的中國;一個百年計劃已經到了下一個轉型期的中國,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僅僅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更是一個有文明的人。再過幾十年,我們就要再一次站上世界之巔,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後人依然像我們一樣,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沒教養而被別人瞧不起!所以,我認為中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須要深刻的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了。


觀光車1


一、德育教育是絕對失敗的,培養出來的,是自私自我的一代。二、文化科技教育也是失敗的,中國幾大“名校”“尖子”生,每年畢業幾萬,至今對世界、對中國了無突出的貢獻,使那個知識掌握在華人的腦袋裡的話,成為笑話。三、中國幾十年的發展,是農民工每年幹五百天活幹出來的,科技知識的含量不高,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在美日歐手裡。


安平144796971


中國40年來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房地產,過度開發環境資源,透支人口紅利、低端產品仿製基礎上發展的,中國的老百姓並不富裕,富裕的是少數人。近年中國教育人口素質缺失嚴重,“利”字當頭一切向錢看,科技最能檢驗教育的成果,想想中國近年來除了堅固的房價、高消費的義務教育、醫療,有哪一項民用科技引以為豪?汽車、高端電器產品、國防都是外國強大。


自由飛翔68320187


你根本不懂,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是建立在中國人多的基礎上。試問全世界有哪個國家的人們有中國人勤奮。但是這種出苦力的經濟和教育科技有毛線關係。教育落後和失敗是事實,不要和經濟聯繫。你還是多看看社會,多看看世界,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淘淘者


我是學經濟類專業的,下面簡單地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從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還是得益於“人口紅利”,這個在經濟學界基本屬於共識。經濟學界對很多事情都爭執不休,唯獨對於最近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人口紅利”這個結論爭議不多。

說四十年前中國經濟起點很低,這是實話。正是因為起點低,且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藉助於改革開放,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釋放出強勁的經濟增長的能力,也因為這個“人口紅利”巨大,才能持續數十年。

過去四十年,推動我們經濟發展的主力其實是數量達到上億的農民工,生產的產品也主要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為主,這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推動;再就是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其實房地產發展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製造(房子)的主力同樣是農民工,另一方面是巨大的人口數量的城鎮化,說白了還是“人口紅利”。

我們引以為豪的互聯網新經濟、高鐵等不過是最近十年才真正出現的,而且從整體經濟而言,佔比很小,並不是四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所以,四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其實具有“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屬性,主力並不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高素質人才,而恰恰是接受教育不多的農民工;當然,不能因此否定在這期間逐年培養出來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那一大批人才的作用,實際上這批人才大致處於組織和管理層的角色。

正因為過去四十年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人口紅利”,而現在,“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產業升級”才迫在眉睫。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必然是由“人口紅利”過度到“高等教育紅利”,依靠高素質的人才和產業升級,才有可能實現未來我國經濟的持續較高速度的發展。

所以,過去四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並不能證明中國教育是成功的,因為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大。倒是未來經濟的發展,與中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相關性大大增強,甚至可以說,未來經濟發展如何,能否順利實現“產業升級”,能否繼續保持經濟的較快發展,主要依賴於中國教育的成敗,依賴於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到底是“人”還是“人才”。

簡而言之,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情況,才是中國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試金石。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你以為經濟高速發展四十年,教育功不可沒?錯,高速發展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生態乃至民生福祉為代價的。當然也包括利用WTO規則和國際有利條件。若說教育,也許教育產業化本身也對拉動GDP有貢獻。


心儀遠方


失敗,就是失敗,不要找任何理由。第一,不分青紅皂白傳統文化全部丟失。比如百家姓,千字文之類,小學必讀課本早已經沒了蹤跡。中國人沒有了漢字的基礎,不知道還是中國人嗎?

第二,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有多少人畢業找不到工作,就是有了工作又有幾人是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工作。我認為只要不是幹本科專業的,都是失敗,浪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學而無用學它何用。

第三,教育不光是學知識,還要學道德規範,現在的一個教師節不知道老師收了多少紅包,從小就培養孩子學會送禮還說不失敗。

第四,中國人首先要學好中文,其次再挑選自己的所好,學了一大堆到頭來什麼也沒學精,還給孩子增加了巨大的負擔和壓力。

人來到這個世上應該儘早的讓他知道自己是來幹什麼的,他就會更早的為他的理想而奮鬥。也能在奮鬥中尋找快樂,也就不會有疲憊和壓力。可現在多少大學生畢業後還在迷茫。


和事佬80


中國40年高速發展,就說是中國教育沒有失敗,這完全是錯誤的。凡是經過高考,大學畢業的人都會發現高考前拼盡全力,進入大學後大部分學生開始放鬆,慵懶,抄襲,60分萬歲,不學無術,一些非常優秀的苗子甚至變得一無是處。思想上開始腐化,本來積極上進,愛國愛民,進入大學接觸西方文化後反而動搖,紀律渙散,沒有組織性,美其名曰開放思想,搞活思想,積極引進,禍害社會。


手機用戶26082613558


打了很長一段字,刪了,可是我還是覺得我該說點什麼。

中國教育最大的失敗是竟然讓一群泥腿子有學上還鼓勵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學學外國素質教育多好,天天逗著玩玩混過去,你開心我好過多好,該去技校去技校,不要想著有啥出息,平平淡淡才是真。然後想有出息的,該去背十幾年債讀大學背十幾年債讀大學。省的那麼多人搶佔了資源該覺得自己委屈了。

作為一個泥腿子,中國的教育總體上是成功的,它分配給了我相對平等的教育資源,成功的將更多我這樣的泥腿子從小地方解放出來去見識更大的世界。

以後,隨著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也會不遺餘力的去宣傳素質教育,宣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鼓勵社會一定要解放孩子天性,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鼓勵更多的加分項和特長加入高考,讓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讓更多像我一樣的泥腿子的孩子閉嘴,這樣我的孩子才能幹掉更多人有更好的出息。

中國教育有沒有問題,有。可是你們所說的全都不是問題。



蕭水


我老闆的兒子先去日本讀書,老闆當時覺得去國外可以讀的更好,可是去了以後發現其實和中國差不多要去好的大學也是要上海補習班的,日本學生其實在高中部時就已經明確了目標,一部分是要上好的大學的所以十分努力補習班天天去,一部分就是準備去二三流大學的,這部分人相對輕鬆點,老闆的兒子感覺一樣沒區別,後來在高二時去了美國作為交換生去的,這下子老闆的兒子開心了,我們老闆說根本不用去補習班了,反而興趣班和校外活動多了很多,而且學習也簡單多了,他兒子感覺考大學不難,後來考上了說什麼是克林頓的母校,我們老闆高興的不得了,他說要是在日本讀書他兒子不一定會考上名牌大學,可是在美國他覺得沒有什麼不可能,老闆兒子回來放假的時候,他說日本和中國教育差不多,要出人頭地就必須用功或者死讀書上補習班要不停的督促自己去讀書,其它事情什麼都不要想,你活著就是為考名牌大學而生的,考上全家人快樂,考不上全家人丟臉這就是日本的感覺,可是去了美國以後,大家都不是天天去補習班的,大家去興趣班很多比如鋼琴比如足球籃球,比如畫畫,樂器,還有急救課,校外活動就更多了,比如去社區宣傳禁毒什麼的,還有勞動什麼的,反正讀書就是每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感覺輕鬆很多剛去的時候根本不習慣,過了一段時間才感覺習慣,高考日本看成績,而米國看百分之五十是成績,剩下的是看你的各個方面的校外綜合成績,也就是說你的校內成績只要不是差的離譜,你讀大學百分之百的,讓他選擇他跟願意去美國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