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编者按:2018年9月15日—16日,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生命科学的实修实证者,围绕“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的主题,共商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构建新轴心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期间,与会嘉宾们进行了数场别开生面的精彩对话,现将对话内容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时间:2018年9月16日

地点:中国武汉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会场

嘉宾:伍柳天仙法脉传承人曾庆余先生,武当松溪派传人琴人谷谷主吴一琴子先生

主持人:李昌坤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曾庆余先生(左)、李昌坤(中)和吴一琴子先生(右)

李昌坤:大家好!这里是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道家伍柳天仙丹法的传人曾庆余老先生和武当松溪派的传人琴人谷谷主吴一琴子先生。

曾庆余、吴一琴子:大家好!

李昌坤:我们本次对话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生命修行在当代为什么是必须的。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从小也是到处去寻访“高人”,想学得一些真正的生命真谛。但我最终发现,在目前社会上,想真正获得一些道家丹法的真传或佛家绝学的真传,都非常地困难。道家的丹法传人或者道家的法脉传人,在当今社会非常稀少——道家的一些绝学“山、医、命、相、卜”(玄学五术),在我们历史书上、在很多道书中都有记载,但是真正的传承人非常少。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了这样两位身怀绝学的高人!现在有请两位先生结合各自的人生体验,谈谈这个话题。好,首先有请曾老师。

曾庆余:境由心造,相随心变。一个人心情不好,觉得周围世界都不好:自己跟家里人的关系处理不好,跟领导关系也处理不好,同事关系也处理不好,运气也不好。就是心情一不好,好像周围什么东西都变得不好了。后来,我腰受了伤,不像年轻时候受了伤吃点舒筋活络药很快就好了,年纪大了就不行了,吃药、打针都没什么效果。那时刚好兴起气功大潮,我就尝试练练气功,后来参加了刘汉文老师的中国禅密功的修持,此功法比较系统、比较完备,我练了一段时间,觉得身体慢慢地改善了。当时我在单位担任工会主席,后来教其他的一些老同志练气功,养生保健的效果都很好。

我觉得这里面很有学问,所以我买了些资料书来看。一钻进去,发现书里面是另外一个世界。后来我就逐渐放下本专业,一心一意地研究道家的养生之法。

随着练气功,我的身体逐渐改善,而且改善得非常明显。身体一改善,心境跟着也就改变了,心境一扩大,心情也好了,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也好了。

李昌坤:

曾老师的意思是身体健康是心灵快乐的根本。

曾庆余:是的!有些人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讲修行纯粹靠修心,又随时靠戒律来戒。实际上,靠很多条戒律来戒,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看,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动——像对自己判了精神徒刑。

李昌坤:这等于是外界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自己内在的要求。

曾庆余:就是这样。等到身体一改善、一升华,心情一改善,修行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所以身体越来越好,心境越来越宽,甚至慈悲心都出来了,见了谁都想帮人家一把。这样一来,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都越来越好,运气也就越来越好了。

李昌坤:曾老师说到了修道、修行的关键,它是能给每个人带来身体健康的,能为每个家庭创造快乐的。

曾庆余:是啊!家里如果出现一位身体不好的人——老人也好,孩子也好,本人也好,搞得全家人都很紧张。随着身体改善得越来越好,心量扩大,慈悲心自然生起,而且越来越浓,见到谁都想帮帮忙。由于我有了这个体验,所以我在外面教气功时,都尽量让大家尽快把功夫修上去。

李昌坤:您传的是气功呢,还是丹法?

曾庆余:气功可以作为丹法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丹法练起来反而很慢。

李昌坤:曾老师,您今年多大了?

曾庆余:82岁。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曾庆余先生(左)、李昌坤(中)和吴一琴子先生(右)

李昌坤:您修持丹法修持了多少年?

曾庆余:说到纯粹丹法修持,我是在2005年拜静虚子老师为师,入伍柳天仙法的门下。2005年以前,我学的是气功,主要以刘汉文老师的中国禅密功为主。气功方面,禅密功还比较系统一些,其他都是支离破碎的单独法门。

李昌坤:您这么大的年纪来修这个丹法,才十多年,看您这不像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根器很好啊!

曾庆余:从气功来看,气功的气,繁体字是氣,一般我们把它叫做后天之气,你修得最好最好,也不过是基本上可以少生小病;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把我们的潜能开发出来。

李昌坤:潜能和气有什么关系呢?琴子老师。

吴一琴子:怎么解释呢,气在身体的经络中流动。潜能是指意识方面的。潜能可以带动气。

李昌坤:有个观点叫“气聚成形,气散成风”,中医都是研讨气的,也就是我们人体经络中运行的气这种能量。它和我们道家的性命双修有关系吗?

吴一琴子:有很大的关系。

李昌坤:您觉得是哪种关系?

吴一琴子:性命双修,这个性讲的就是意识,就是引导;命指的是这个身体。但是现在更多人连身体都还调整不过来。很多人都知道“抱元守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一”是什么东西,甚至连“一”都没有,还有的人有了“一”可能很快又没了。

李昌坤:这个“一”在不同的丹法中,应该有不同的意义,最终的“一”就是道。我们要归一。

吴一琴子:对。

李昌坤:归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个“一”。

吴一琴子:对。

李昌坤:这个“一”能不能理解为太极呢?

吴一琴子:也可以称为太极,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李昌坤:琴子老师所传承的法脉,是张三丰真人传承的这条法脉。

吴一琴子:龙门派的道家内丹,我们所学的叫卜爻。卜是占卜的卜,是能量的进来;爻就是上济的意思,您肯定听过。上济,按照某种角度是一种小周天,也可以说是大周天。每个人身体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它需要上济。这种修行方式就如同找医生看一下到底是什么病,然后你就对症下药。不是所有人打坐都能够达到内丹的效果,绝对不是这样。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李昌坤:对,这就是道家,非常非常高妙!“山、医、命、相、卜”这些绝学一展开,有奇门遁甲、太极拳、预测、山法、精妙的医术等等,特别多的传承。但是慢慢地,道家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我们本土的修行宗派、思想,反而越来越萎缩了,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曾庆余:主要是古人有些禁忌,说道不轻传,往往一辈子只传一个人。你看伍冲虚就说:“百年百劫传一人。”如果他觉得你不是那块材料,不能把这个道统传承下去,他是不传的。由于这种保守,古人很难找到一个传承人。

吴一琴子:我觉得对于道家来讲,该思考与现代社会的契接问题。因为现在的社会是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现代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对传承都会产生影响。

李昌坤:道家有个特色是无为,逍遥,也就是遁世。

吴一琴子:对,在现代社会想要逍遥,跟古代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古今结合去思考。因为时代在变化,有很多东西需要找到契接点,配合上去。

李昌坤:是的。在我小的时候,也是很喜欢修道的,到处去找修道的高人,找这方面的丹经。最后发现原来道家的传承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我当时就绝望了,我觉得自己找来找去都是一场空。

曾庆余:现代这种情况,我主张普传。为这个事情,我和师父争论了多次。师父和我讲,他的师父华阳禅师说,真正成就的人,确实是师父找徒弟,找到了徒弟,就得要对徒弟终身负责。所谓终身负责,就是师父要把你度化到神仙那个层次,就是道生一的一,你就超越阴阳五行了,师父的任务就完成了。

李昌坤:是,道家是有这样的说法。

曾庆余:道家有句话:“命功修持九道坎,坎坎都是鬼门关”。如果你不是那块材料,很多关过不去,把你修得走火入魔,修成精神病,历史上不少。他要看你过不过得去,过得去就说明你的道心坚定,可以传授道统,他才会收你当徒弟。你要是这辈子修不成,下辈子还要管你。他(华阳禅师)对我师父讲,你这辈子修我管你,下下辈子我还要管你,直到你修成神仙,到了“道生一”阳神成就,超越阴阳五行,我所有任务都完成了,我才敢走。

李昌坤:是的。

曾庆余:我就不赞成一辈子只传一个人!我说我赞成普传。人要修到阳神成就,那需要很大的因缘,要历一切修行,最后集中一下爆发,厚积薄发才行。大多数人肯定是不行的,大多数人首先需要的是身体健康,那你还是得普传。

李昌坤:但道家的丹法的确能给人带来身体健康。

吴一琴子:的确可以。只是现代更多的人是做不到的。

李昌坤:是的。琴子老师修得年龄都看不出来;曾老师也是82岁高龄了,身子骨多么硬朗!这就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好处。话说回来,刚才曾老师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道家的修行有很多坎,要求很高,很多人不得其门而入——就是我传给你了,你都入不了门,没有气感,没有内景,这才是问题。

曾庆余:是的。

李昌坤:这怎么办?

曾庆余:这还是方法的问题。其实古人都说过,善思古人之意,不离古人之方,意思就是古人提出了一些观点,你要好好地思考,把它吃透,但方法你不一定照古人原来那个,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实际上现在大多数人的方法还是很保守。比如丹道传承,一开始让你守窍,接着守上丹田,回来一般是中丹田,然后守下丹田,都是叫你静坐。那个方法很慢,笨得很,我碰到过很多。

李昌坤:曾老师您这里还有别的诀窍吗?

曾庆余:我的诀窍很简单,首先要动功,要锻炼,把身体练活,把经络畅通,把整个脏腑功能协调平衡了。

李昌坤:这属于气功的层次了。

曾庆余:是有气功,这部分非常重要!这部分的功夫下得好,你修丹道就很快——你把整个身体的问题解决了,你如果和老子一样四体柔若婴儿,以后再修高深层次,一打坐就能坐几十天。

李昌坤:我懂了!曾老师这个门派的意思是说先把身体调好了,身体的气脉打通了,再提高心性的要求。

曾庆余:以后的高层次学习,你一定是在大定中完成,你一坐几天、几十天不吃不喝不睡。如果你的身体不调好,你是坐不下去的。所以为什么很多人的修行上不去?首先身体问题就没解决好。

李昌坤:还是老子那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曾庆余:是的,这是他提出的。你如果身体问题不解决,是修不上去的。

李昌坤:就是先修身,后修心,后修性,以这样的顺序来修。

曾庆余:是的,这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上次碰到了一批人,学的老办法,一开始就打坐,这样想那样想,东想西想,可以说胡思乱想,坐了几年都没什么气感。有位老教授,每次学习班一交费就是上万元,结果学了十多年都不知道什么叫气感。我就叫他们老老实实地去站桩站两小时。初时他们受不了,两三天以后,就能感到气动起来了,气都在运转了。原来打坐没什么感应,没有内景,现在一打坐,内景也有了。用的时间不是很久,就有了感觉。后来他打电话来,说自己现在动极生静,一下子就能静下来了。原来他因为脏腑功能有问题,经络不通,关节又不灵活,一打坐,这里痒、那里痛,怎么可能静得下来。

李昌坤:我懂了,就是说您这里还是更多地侧重于从气功这个角度切入进去,让学人有感觉、有体悟。

曾庆余:筑基不漏这部分,离不开用气功的办法。

李昌坤:是的。琴子老师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吴一琴子:基本上都差不多,因为现代人更多的还是关注身体的问题。很多人要么就是身体有问题,要么就是心理有问题。心的问题,很多都要通过打坐去解决;但身体问题一定要通过练才能解决。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吴一琴子

李昌坤:对!这就回到道家的特色来了,它和儒、佛这两家还是有区别的,它讲究性命双修。

曾庆余:为什么张三丰要创立太极拳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书上记载,他是167岁以后才隐居了的。为什么他要创立太极拳,就是首先要把你的身体问题解决掉。

李昌坤:我懂了,太极拳是道家的一个方便法门。

曾庆余:解决身体的问题。

李昌坤:对,先让你的身体健康,有感觉,然后再慢慢地引向道家的丹法,金丹大道,从这种有为法到无为法。

曾庆余:关于修行漏丹的问题,下桥叫漏丹,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吕洞宾漏了三次,重新筑基;丘处机漏了四次;《伍柳仙宗》里面写得清清楚楚的,冲虚子的师父曹还阳也漏过丹;我的师父也漏过丹。但张三丰祖师就没有漏丹的问题,为什么?张三丰祖师,首先是丹道大师,同时他又是武术大师,内家拳的祖师。

李昌坤:关于这点,琴子老师最有发言权,他属于张三丰真人的法脉,张松溪老师是武当松溪派创始人。

吴一琴子:对。这确实有一定的技巧、窍门,但现在更多的人做不到。除了掌握方法以外,我相信包括道门中有一部分人,其实只是理悟,真正做到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万中取一。

李昌坤:是没有感应呢?还是领悟不到?

吴一琴子:都不是。说到底,还是做不到断贪欲。因为,比如家庭的问题,婚姻的问题,还有个人贪欲的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这个你解决不了,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龙门派提出不结婚。

李昌坤:是的,龙门派是这样的。

吴一琴子:因为它就是不希望有某些事情冲击到你身体的反应,或是引起你心里的贪念。

李昌坤:龙门派的重阳祖师也是兼顾了儒释道三家融合而来的。

吴一琴子:但是它有一点区别,比如打坐静坐,就跟佛家不一样。

李昌坤:佛家侧重于心性,它立在心性上面。

吴一琴子:道教的打坐有它的诀窍。比如掐子午。掐子午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你盖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能对人有保护作用,让人免于风吹雨打。打坐掐子午的时候,就是守着他的元神,不会受到惊吓。

李昌坤:对,我接触过道家高人,他和我谈过这个。

吴一琴子:我小时候在佛教待过,所以知道他们的打坐。

生命修行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李昌坤:您现在是道士吗?

吴一琴子:我算是半个道士吧!我从小在佛教里面待了两年半,后来因为各种缘分,进了道教,拜的是龙门派的师父。但是过了很多年后,也是某种缘分,我结婚了。后来我师父也认可了,我就相当于是半个道士,算是正一派(正一派可以成家)。

李昌坤:您看您现在所传承的法脉,能给现代人带来什么呢?

吴一琴子:我觉得首先还是给人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师父以前说过,佛家藏密也有性命双修,龙门派跟佛家藏密其实是一样的。

李昌坤:对,藏密有九节佛风、金刚诵、宝瓶气,都是练气的。

吴一琴子:也有一些咒语。

李昌坤:但是道教上千年来,从唐宋的钟吕丹道一直到北七真南五祖,到后期的宗派法脉不断分化之后,大家发现道家虽然谈的是性命双修,既把身体转化,也把心性提高,但最后道家还是落到一个“守尸鬼”的地步。什么意思呢?就是最终他把身体练得非常好,但是最高的境界没了,都修得很长寿,但获得道家终极成就——真正的得道高人,越来越少了。道家的得道高人,都是可以羽化,甚至于白日飞升的。这样的得道高人在近代越来越少了,是不是因为世风日下后接不上道法了?

曾庆余:有些关系,另外还有就是很不容易碰到一些真正的高士。

李昌坤:你们自己都很难碰到吗?

曾庆余:是很不容易,师父找徒弟呀!

李昌坤:这个确实是。

曾庆余:

师父对徒弟的要求也比较高。

李昌坤:琴子老师,您是师父找到您的吗?

吴一琴子:是的。对我来讲,现在还是要解决身体上的问题。

李昌坤:就是身体的转化,脱胎换骨这个阶段。

吴一琴子:想要练好丹道,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身体中。打通小周天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

曾庆余:我拜谭立三老师为师,是因为《伍柳天仙法脉》一书的出版,我联系了出版社。拜师以后才知道其实区别是很大的,有些口诀不上书,咒也都不上书。

李昌坤:道家是这样的,传书不传诀,最关键的口诀不上书。

曾庆余:

古时候书少,师父都是一辈子传一两个徒弟,全靠口诀。其实传给你的口诀是用古诗写的,如果师父不给你讲解,你不懂意思的,所以全靠传诀和讲解。但现在经典书籍基本上出齐了,有的办杂志,有的开论坛,大家互相讨论,这也是个小突破。

李昌坤:现在全国各地各种道家的学习班多如牛毛,但多数人是分辨不出真假的。比如在过去80年代,有一波气功大潮,冒出很多气功师来,闹出过不少问题。我们今天有缘聚在一起,面对全国的朋友,两位老师想提出什么忠告呢?首先有请曾老师。

曾庆余:主要看参加道家学习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强身健体、祛病健身,那么坚持打太极拳,或者练气功,选定了一个法门,精进坚持下去,都能达到这个目的。气功的一个原则是:增加产能,减少耗能,激发潜能,开发功能。所以练气功的一个要求就是动作要柔、要缓、要慢,要闭上眼睛,随时收听,这样耗能就减少了;坚持做下去,多余的能量就储存下来了。日积月累,身体会逐渐好起来。气功就是这样“增加产能,减少耗能”。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哪怕你跳街舞、做广播体操,把动作做柔一点、做慢一点,闭起眼睛,就也是一套功法,照样有作用,不是那么复杂的。而激发潜能,开发功能,这是下一步。

李昌坤:曾老师总结得非常好,下面有请琴子老师。

吴一琴子: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李昌坤:好的,非常简洁,我高度赞同。最后非常感谢两位老师接受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的专访,期待我们以后再相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