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爲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今天國慶節,讓我們共同祝福我們的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不知道大家還能不想起來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那篇課文的名字叫做《狼牙山五壯士》

萌噠君記得,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家裡的老人對革命先輩尊崇至極,牆上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想必很多農村地區都是這樣,客廳的牆上會掛著毛主席或者共和國十大元帥或其他革命先烈的畫像。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他們在我們老百姓的心中是英雄,是大救星一樣的存在,尤其是在跟著毛主席一路走過來的老一輩人的眼裡。他們在艱苦的歲月裡,堅定地簇擁在黨的身邊,同甘共苦,團結一心,最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開始了共和國的美好的新紀元。

在長輩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對那段往事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懷,但是我們那個時候年紀尚小,即使讀到了一些紅色經典課文,我們也只是一知半解,直到我們長大以後,偶然間重讀了那些課文,我們在某個突然理解到了其中的那些苦澀,那些悲壯,那些偉大!

誰還記得為掩護部隊而手持炸藥炸掉敵人碉堡的董存瑞,誰還記得為了不暴露部隊位置而被燃燒的彈烈焰吞沒的邱少雲,誰還記得為減少部隊傷亡而用身體堵搶眼的黃繼光,誰還記得狼牙山上那壯烈殉國的五壯士……

誰還記得在我們的課本里延續生命的那些英雄們……

今天,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重溫當年的悲壯故事,緬懷為了共和國的未來而犧牲的先烈,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們現在這般安逸的生活:

《狼牙山五壯士》原文: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區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這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一帶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撤退,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

戰鬥進行了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跟在身後,容易暴露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另一條是通向三面懸崖的棋盤陀頂峰。

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

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他們把敵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

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這時候班長負傷了,子彈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裡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裡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又一群敵人撲上來了。班長“嗖”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炸開了花。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班長馬寶玉激動的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隻從敵人手裡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向懸崖,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這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為了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們的安全轉移,狼牙山五壯士以堅定不移頑強不屈的精神同日寇作著殊死鬥爭,視死如歸,最後光榮殉國!

國慶節,重溫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緬懷為共和國犧牲的先烈!

為共和國犧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今日國慶節,願你們在天上能夠看到今天的繁榮盛世,祖國如你們所願,將大踏步向前邁進!深切懷念為今日的和平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

共和國的生日,我們一起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