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今天国庆节,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不知道大家还能不想起来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那篇课文的名字叫做《狼牙山五壮士》

萌哒君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家里的老人对革命先辈尊崇至极,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想必很多农村地区都是这样,客厅的墙上会挂着毛主席或者共和国十大元帅或其他革命先烈的画像。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他们在我们老百姓的心中是英雄,是大救星一样的存在,尤其是在跟着毛主席一路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眼里。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坚定地簇拥在党的身边,同甘共苦,团结一心,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开始了共和国的美好的新纪元。

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们对那段往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怀,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年纪尚小,即使读到了一些红色经典课文,我们也只是一知半解,直到我们长大以后,偶然间重读了那些课文,我们在某个突然理解到了其中的那些苦涩,那些悲壮,那些伟大!

谁还记得为掩护部队而手持炸药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谁还记得为了不暴露部队位置而被燃烧的弹烈焰吞没的邱少云,谁还记得为减少部队伤亡而用身体堵抢眼的黄继光,谁还记得狼牙山上那壮烈殉国的五壮士……

谁还记得在我们的课本里延续生命的那些英雄们……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当年的悲壮故事,缅怀为了共和国的未来而牺牲的先烈,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这般安逸的生活:

《狼牙山五壮士》原文: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棋盘陀顶峰。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这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为了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们的安全转移,狼牙山五壮士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日寇作着殊死斗争,视死如归,最后光荣殉国!

国庆节,重温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缅怀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

为共和国牺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今日国庆节,愿你们在天上能够看到今天的繁荣盛世,祖国如你们所愿,将大踏步向前迈进!深切怀念为今日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共和国的生日,我们一起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