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审报告,引用了浙二眼科中心的一篇论文

2018-10-13 07:37 | 钱江晚报

诺奖评审报告,引用了浙二眼科中心的一篇论文

资料图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杭州的缘分有多近?只有一篇论文的距离。

在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关于今年物理学奖的评审报告中,引用了来自中国浙二眼科中心发表的一篇论文《全飞秒和半飞秒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视觉疗效比较》。

得知消息,论文作者、浙二眼科屈光手术中心杨亚波教授表示:“很吃惊,也非常兴奋。”这篇文章到底什么来头?为何会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审报告相中呢?

比较不同飞秒矫正近视疗效

这是全世界第一篇论文

被引用的论文发表在2014年4月的屈光手术界Top期刊《the 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上。

论文是针对两种主流的近视激光手术,即全飞秒和半飞秒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视觉疗效比较。作者随访了31个全飞秒术后和27个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比较了2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术后残留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结果。

得出结论:全飞秒和半飞秒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和散光都是安全、有效的。由于全飞秒手术在术后引入的高阶像差和球差比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少,因此,全飞秒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好一点,并且全飞秒手术的小切口让手术变得更微创和舒适。

杨亚波教授说:“论文第一作者林芳宇当年是我的硕士生,我们是在2012年1月开始做小切口全飞秒手术,论文是在2013年9月份投稿。”

“当时,业界对全飞秒更微创是认可的,但对比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它的术后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视觉预测性,都没有定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早早开始着手研究。”

据了解,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全飞秒与既往最常使用的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疗效的比较论文。

诺奖“啁啾脉冲放大技术”

成为最锋利的“手术刀”

为何引用杨亚波教授的论文?要先来说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驾驭光,把光成为工具,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题。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一授予了激光的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以下称CPA)的发明者热拉尔·穆鲁以及唐娜·斯特里克兰。将短激光脉冲适时拉伸以减少峰值功率,然后放大它,并最终把它彻底压缩,这能让更多的光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从而大幅提高脉冲的强度。简单地说,他创造了世界上脉冲最短、强度最强的激光,应用领域包括材料加工、通信与光存储、医疗、美容、科研军工和仪器传感等。

CPA在医学中的应用,眼科拔得头筹。CRA成为最锋利的手术刀,全飞秒和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都利用了CPA技术。

在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飞秒激光被用作手术刀来切割角膜制作角膜瓣,随后还是要接受准分子激光的扫描。而全飞秒手术,则全程利用飞秒激光,制作出一个凸透镜,然后在角膜边缘做一个小切口(微笑型),从而来矫正近视,精确性达到微米级。也就是说,全飞秒手术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应用了CPA技术。

在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报告中,一共引用了两篇眼科领域的论文,除了杨亚波教授的文章,还有一篇来自德国专家Dr W.Sekundo。他是第一个参与研发和应用全飞秒手术的眼科医生,发表了最初4mm切口的全飞秒矫正近视和散光6个月疗效的结果报告。

“相中我们的论文,我觉得,不仅因为我们是第一篇关于全飞秒和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比较研究的论文,还包括我们对全飞秒术后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给出了确切的报告。”杨亚波教授提到一点,是否安全是医疗领域应用CPA技术的医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从2009年成功研发“全飞秒”屈光手术系统至今,关于全飞秒手术的研究论文,仅中国眼科医生就发表300多篇。钱报记者在web of knowledge平台查询到,杨亚波教授的这篇论文被引用频次是82次,位居前列。

全飞秒手术全球突破150万例

其中一半在中国

CPA技术摘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让几乎天天与飞秒激光打交道的中国屈光眼科医生备受鼓舞。据统计,全飞秒全球手术量已突破150万例,其中一半在中国。

浙二眼科中心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展全飞秒手术的单位,时间是2012年1月。当时,对于是否引进、引进什么样的飞秒技术,杨亚波教授与恩师、浙二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委姚克教授谈论过N次。

在姚克教授的支持下,浙二眼科中心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他看重的是飞秒激光具有极佳的精准性,把手术的创伤降到最小。五年多来,浙二眼科中心完成了5.3万例飞秒激光手术。2017年,中心施行了近8000例全飞秒手术,占全年飞秒激光手术量的70%左右。

如今,飞秒激光不仅应用在近视矫正,而且也应用到白内障手术,实现了“无刀化”操作,这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贡献。

“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大大拓宽了白内障手术的适应范围,给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姚克教授说,目前,浙二眼科中心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数量不仅是全国第一,也是世界首位。

对医生来说,一项技术从研究到临床应用,不仅考验其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对安全性的把控,更彰显对技术发展的追求与期待。

比如姚克教授拿出了《飞秒激光与常规超乳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比较研究》,基于对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证明应用CPA技术,使疑难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更高。

比如杨亚波教授几年来坚持做全飞秒手术的相关研究,涉及患者术后干眼、角膜结构稳定性的情况,探求CPA技术如何帮助患者以简单且尽可能不损伤眼球的方式来矫正近视和散光。

“飞秒激光也在发展,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也从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激光更精准,角膜承受飞秒激光的时间也缩短到30秒以内。我们也期待以后的技术,光斑能更加细腻,激光扫描频率能更完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与术后的视觉质量。"

(原标题:《最锋利的眼科“手术刀”,助攻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奖评审报告,引用了浙二眼科中心的一篇论文》作者:郑琪 编辑:李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