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昨天恰逢我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依农写了一篇名为:庆丰收识“稻、黍、稷、麦、菽”,莫要“四勤不通,五谷不分”的文章(此四勤为勤思、勤学、勤观、勤怀!为何用四勤不通,只为映出,就算不是农业从业者,就算不种地也该识五谷,也该观看思考学习尊怀农耕文化)。受到了很好的反响,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可见大家十分重视中国农业的发展并敬畏华夏农耕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依农在倍感欣慰同时,也坚定了誓为中国农业发展建设尽绵薄之力的决心!

我国自古有对生产生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祝愿,今天又恰好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丰收节我们识了“五谷”,中秋节我们就来谈谈“六畜”。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统称“六畜”。古语有云“马能负重致远,牛能耕田,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可见“六畜”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

“六畜”在传统中有丰富的文化内含,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表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与西来游牧文化的混合。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从青铜器时代开始成为显贵的家畜,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六畜概念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文献,猪和马的相对重要性意味着定居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消长。六畜起源版本较多、争论太多,依农不敢妄谈起源之说。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马、牛、羊、鸡、犬、豕”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马的驯养代表游牧文化的兴盛,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9000-6000年),中国人已驯服马和养马,冷兵器时代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秦朝时盗马定死罪,可见古人对马的重视。到了现当代,养马的少了,马多用作食肉、旅游观赏、马场骑乘体验等。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牛的驯养代表农耕文化的兴盛,在农业耕作中有举住轻重的地位,莫说古代就是在建国初期耕牛也不能随意宰杀,因此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来二斤上好的牛肉”,我们笑笑也就完了。到了现当代,牛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牛奶、肉食。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在古代因羊性格温顺,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因羊有“跪乳之恩”而受人尊敬,被当做是第一祭品。现如今多做肉食,也提供奶源,羊毛皮还能做衣。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鸡在农业时代的家庭经济中,起到拾遗的作用,雄鸡能司晨报晓,雌鸡可下蛋换钱。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狗能帮助古人狩猎,是看家护院的好帮手,现在狗品种繁多,被当做宠物饲养,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古时中华田园犬竟是狩猎高手。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豕即为猪,古语说: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可见古人对猪肉的喜爱。现当代猪肉同样是我国主要的肉食品。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动物的种类成千上万,惟有六畜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的品种优化,有的一专多能,这都是人类的杰作。人类的社会进步,又离不开六畜的无私奉献,相辅相成。六畜取长补短,为我们大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愿我华夏民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愿我炎黄子孙家团圆、业团圆、事事如愿!

度中秋谈“马、牛、羊、鸡、犬、豕”,享我华夏千年农耕文化!

如果您喜欢有关农业、三农、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 我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