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凭最低的大学老师,最后竟成一代大家,还娶“校花”为妻

大学,是学问的象征。做大学老师,历来要求比较高,汉代的大学老师叫五经博士,后面各朝代一般也是进士及第,还要有个翰林出身,可见条件一般是比较苛刻的。自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成立以来,大学教师的资格准入基本都是要求有留洋经历,或者是大学学历(中师、中专学历那是凤毛麟角)。发展到现在最低也得是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一般都要求的是博士毕业,那些“985”“211”名校基本都在海外名校挖掘人才。除此以外,还需要有极其优秀的科研成果和能带着科研项目。所以,要做大学教师不容易。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大学教师,只有小学文凭,却做到大学教师,而且留下传世佳话。此人叫做——沈从文。

他是文凭最低的大学老师,最后竟成一代大家,还娶“校花”为妻

沈从文1902年生,14岁在家乡湖南凤凰县读完高小后从军,15岁开始随军外出剿匪,军衔做到上士,后来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迫切希望上大学,因为只有小学文化,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就在北京大学旁听,过着苦涩的日子。后来,胡适看不过意,在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校长时,他觉得沈从文尽管只有小学学历,但却在创作方面颇有成绩,于是就破格地录用了沈从文做教师。因为为人木讷,没有学过师范,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可是距离下课时间尚早,他毕竟是老实人,就实话实说,于是他再次窘迫的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学生中就有沈从文后来的妻子,当时学校的校花张兆和。

胡适任用沈从文是基于徐志摩的推荐,徐志摩推荐沈从文是由于沈从文有着文学才华,在北漂期间,沈从文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学作品。尤以1934年完成“牧歌”式小说的代表《边城》,达到创作的一个高峰。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文凭最低的大学老师,最后竟成一代大家,还娶“校花”为妻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只有小学文凭的人,后来却成为“中公最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而且先后在青岛大学任讲师、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北京大学任教授,还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解放后,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除了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爱情故事。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却默默的爱上了当时的校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封接一封的情书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他是文凭最低的大学老师,最后竟成一代大家,还娶“校花”为妻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作家、教师和学者沈从文的一段经典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