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憑最低的大學老師,最後竟成一代大家,還娶「校花」爲妻

大學,是學問的象徵。做大學老師,歷來要求比較高,漢代的大學老師叫五經博士,後面各朝代一般也是進士及第,還要有個翰林出身,可見條件一般是比較苛刻的。自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成立以來,大學教師的資格准入基本都是要求有留洋經歷,或者是大學學歷(中師、中專學歷那是鳳毛麟角)。發展到現在最低也得是個碩士研究生畢業,一般都要求的是博士畢業,那些“985”“211”名校基本都在海外名校挖掘人才。除此以外,還需要有極其優秀的科研成果和能帶著科研項目。所以,要做大學教師不容易。

但是,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位大學教師,只有小學文憑,卻做到大學教師,而且留下傳世佳話。此人叫做——沈從文。

他是文憑最低的大學老師,最後竟成一代大家,還娶“校花”為妻

沈從文1902年生,14歲在家鄉湖南鳳凰縣讀完高小後從軍,15歲開始隨軍外出剿匪,軍銜做到上士,後來當過城區屠宰稅務員。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成為“北漂一族”,迫切希望上大學,因為只有小學文化,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就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著苦澀的日子。後來,胡適看不過意,在擔任上海中國公學擔任校長時,他覺得沈從文儘管只有小學學歷,但卻在創作方面頗有成績,於是就破格地錄用了沈從文做教師。因為為人木訥,沒有學過師範,沈從文第一次登臺授課那天,因為緊張,呆呆地站了10分鐘。好不容易開了口,急促的10分鐘全講完了。可是距離下課時間尚早,他畢竟是老實人,就實話實說,於是他再次窘迫的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下課後,學生議論紛紛,傳到胡適耳裡,胡適笑著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學生中就有沈從文後來的妻子,當時學校的校花張兆和。

胡適任用沈從文是基於徐志摩的推薦,徐志摩推薦沈從文是由於沈從文有著文學才華,在北漂期間,沈從文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晨報》、《語絲》、《晨報副刊》、《現代評論》上發表文學作品。尤以1934年完成“牧歌”式小說的代表《邊城》,達到創作的一個高峰。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沈從文由於其的創作風格的獨特,在中國文壇中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他是文憑最低的大學老師,最後竟成一代大家,還娶“校花”為妻

誰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只有小學文憑的人,後來卻成為“中公最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而且先後在青島大學任講師、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北京大學任教授,還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解放後,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1988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沈從文除了卓越的文學成就以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愛情故事。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卻默默的愛上了當時的校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封接一封的情書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他是文憑最低的大學老師,最後竟成一代大家,還娶“校花”為妻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是作家、教師和學者沈從文的一段經典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