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充分认识到了秦朝制度的优越性,在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后,采取“汉承秦制”的方式,在统治层面上主要以秦朝制度为蓝本进行继承和发展,基本上没有突破秦朝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讲,或许刘邦才是秦始皇最完美的继承人。

《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秦始皇和汉高祖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汉朝初期,刘邦都继承了秦朝的哪些制度。

统治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于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于河套地区设九原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共计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郡下设县。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充分认识到了郡县制的先进性,在继承郡县制上可以说不遗余力。在逐步剪除异姓王国后,刘邦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采取了折中的方式来实行统治。除原秦国旧土十五郡由中央直辖,仍旧划分郡、县两级外,对其余六国国土采取了分封自己子侄为王的方式,先后分封楚、齐、梁、赵、燕、代、吴、淮南、淮阴等九国。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


《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郡国并行制

官制的继承和发展

汉朝的官制也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汉朝政权仍然体现除了专治和集权的特点,像秦始皇一样,刘邦同样总览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和国家财政大权。而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汉承秦制,中央依旧采取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太尉负责军事(不常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另设立九卿分管具体事务,地方则依旧承袭秦朝的“郡、县、乡、亭”制度,保证了国家队地方基层的控制。

《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西汉官制

在官员选拔方面,汉初仍然沿袭秦制,同样以军功为主。但为了避免秦朝时期武官多文官少导致国家富有侵略性的缺陷,刘邦多次下达求贤令,想方设法笼络知识分子,充实各级官吏队伍。

律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律法方面,在萧何的主持下,汉朝以“秦律”为蓝本,制定完善了法律制度。在孙叔通的主持下,以秦的礼乐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汉王朝的礼乐制度。在张苍的主持下继续推行历法和度量衡的统一,制定了汉朝的历法和度量衡制度。

《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萧何

与秦律不同的是,为了修养声息,修复长期战乱造成的创伤,汉朝的律法不再像“秦律”那样包含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朝初期,刘邦在大臣的建议下采取“具有西汉特色的无为而治”模式,在不违背《九章律》这一基本律法的前提下,给予了百姓充分的行为自由。

汉承秦制,为何结局不同

有秦朝和秦始皇的前车之鉴,刘邦在大臣辅佐下对秦朝一系列制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相对较为宽松的统治,加上战后民心思稳,使得汉初天下迅速稳定了下来。

《华夏两千年》第36期: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完美继承人

刘邦

而天下百姓之所以对汉朝这个新生国家能够迅速认同,除了刘邦的一系列政策外,还因为它具有另一项优势,那就是它取代了被六国憎恨的秦朝,却又取代了被秦人憎恨的项羽,从而使得天下百姓对汉朝这个新生国家并没有那么抵触。

此外,刘邦虽是楚人却不强调楚国(与其非贵族出身有关),对化解周时期诸侯国影响力也开了个好头,如果是大楚沙文主义的项羽得了天下,恐怕依旧会闹得天下大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