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制度規範,貨代大數據就成了一把尖刀

大數據和網絡,如今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暢通本會提升企業的社會公信力和人們的工作效率。但如果一家企業或是一個行業沒有制度約束的化,“數據高效化”反而會成為一把直刺要害的尖刀,使很多問題尖銳化併產生大量負面的迭代效應。

沒有制度規範,貨代大數據就成了一把尖刀

舉個例子說下,最近網上接二連三爆出高鐵霸座,從表面上看,或許是人心不古,又或壞人變老了。可其深層原因卻是管理者缺乏相應的權限。這讓我聯想到另一件事。去年有個新聞,國外一列飛機票賣多,空乘沒座位了。於是強制拖拽一個乘客下機,過程中還弄傷了乘客。這就是另一個極端。霸座人的懲治措施,我們最後也在網上看到了,在有錄像證據的情況下,最後做出裁定:拒絕對此人售票半年加一定金額的罰款。通過霸座還有卡地鐵等人等事情,我們應該有更多監控同時給執法者更多預防事故的權限。

放歸到貨代行業中,很多貨主總會抱怨貨代公司不好,其絕大多數並不是能力不夠,費用不合適。只要貨代公司業務水平中上,價格合理,長期合作其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換貧而患不均,很多貨代業務因為人情,就出現加塞,因為是老客戶就差異對待升運價多賺點,這要是沒發現還好,如果發現可就會給客戶心中留下極差的印象。

沒有制度規範,貨代大數據就成了一把尖刀

在貨代溝通方面,貨主想要佔更多便宜,贏取更優惠運價,這沒什麼不對。問題就是出在了貨代身上,利用自己的大數據信息,不合規範優惠,就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會直接牽扯到很多長期合作的貨代業務。個別優惠,貨主欣然接受;遇到行情不好,適當升價也還好;但要是個別升價,就會影響到貨代公司的信譽問題。繼滴滴殺熟後,昨日微博又爆出飛豬殺熟,想來這也引起了網友的強烈不滿和維權上的共鳴。

大數據是把雙刃劍,即能幫我們贏得客戶,也能因為貪婪損失很多客戶,關鍵在誰來用。有一個健全良好的機制才是關鍵。貨代公司想要實現跨越,就要規範自身,而Skylog正是一個很好的貨代幫手,這款上海貨代操作系統能將業務進度數據化,各種數據標準化,各種貨主信息統一化處理。不僅貨代,想要公司能有所承建,標準和規範就要像一把尺子一樣,規範每個圈裡的人,讓人們感覺到公平就能給人以靠譜和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