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的新高考改革突然被叫停,你怎么看?

自在人生wub


我就是从考生大省、高教弱省-河南走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有颇多感慨。

数个省份的新高考改革为什么叫停?首先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其次再分析具体如何改革,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突然叫停了。

好了,言归正传。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或不足之处在于:

1.录取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单纯的应试教育让一些成绩较差而其他方面突出的孩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了更大的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

2.对于学生而言,高考是个分水岭,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反差太大。高中时玩了命的学习,大学是玩了命的玩。于是,很多遗憾的事就发生了,有些同学大学阶段成绩一塌糊涂。

3.高考录取名额分配不公。在考生大省河北、河南、山东,学生多,名额少,竞争惨烈,考生及家长怨气不小。

基于此,高考改革的呼声及动作每年都有,人人都意识到高考必须改。

那么,怎么改,以河南为例进行说明。

在河南,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

由现行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改为“3+3”,取消文综和理综,外语考试两次,取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第一个“3”比较简单,就是语数外,第二个“3”比较复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调出3门。

在河南,新高考改革的目的:

一是促进升学机会公平(这个是老生常谈,每次都这么说,没啥新意,听听就可以了)。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这个比较复杂,执行起来难度也是最大)。

三是改革录取方式。最大的变化是,合并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录取,改为同批录取

结论

(1)从现行高考弊端以及高考改革措施来看,坦率的讲,治标不治本,没有对症下药。

(2)在没有找到足够解决现行高考制度弊端的完整方案之前,谨慎一些,没毛病。

(3)在河南等省份,高考最大的弊端,是录取名额少,不增加录取名额,只改变录取方式(变来变去还是以分数录取,总的名额还是那样),对于考生及家长而言,无太大意义。而且,从3+3的方案来说,其实是加大的学生负担,比如,外语要考两次。

(4)不解决升学率这个核心问题,其他的工作都是无意义的。

(5)其他省份,也是各有各的原因吧,应该说,这次及时叫停是好事。


有态度的童桐


我来自上海,谈一下2017年改革后的首次3+3高考带来的变化,以及身边朋友的感受。

以南洋模范中学为例,作为上海的传统名牌高中八校之一,南模在2017年高考中遭遇重创,具体表现为小三门中的地理和生物成绩,等级分之低超乎想象,原因在于学校严重缺乏地理和生物老师,临时借调来的初中老师负责高中毕业班,老师同学都非常不适应,平时上课就基本是对作业答案,但是没有讲解,再加上走班制的混乱,导致选这两门课作为小三门之二的同学高二等级考B居多,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成绩,而南模的理科强项并未体现出强势,最好班级科创班的成绩差强人意,往年的清北复交大户南模中学沦落到全市十五名之后,2017年6,7月间,南模应届学子吐槽南模中学的帖子在知乎上高挂多日,成为一时奇景。

上海高考小三门实行6选3,浙江实行7选3,理论上的20和35种组合给学校老师同学造成的困扰前所未有,看似模糊了文理科,实际上造成了大学选材方面的困难,复旦大学招收的2017届新生在第一次《大学物理》科目考试中,浙江和上海考生有多达30%的同学不及格,复旦老师评价这些同学的物理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由于这届学生参加新高考,高一下完成选科,不选物理的这些同学整个高中阶段已经与物理绝缘,而《大学物理》作为复旦这种综合性大学所有专业必修的扫盲性质的科目,难度并不会太高,但是依然出现了大面积不及格现象。如果交大的《普通物理》也出现类似状况,对于我国理工科强校的学生培养机制都会带来巨大冲击,今年新出台的强制选物理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在进行纠偏,如果大学规定多数专业物理必选,似乎又与新高考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从某种意义上说,2017高考的上海浙江试点已经失败了。

正是基于此现象,很多省份踩了急刹车,暂停高考改革,以规避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啻为是给高考改革一记响亮的耳光,希望主管部门认真论证这次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不要让高考牺牲的2017届学生的悲剧重演。


Jngto


准确的说,高考改革不是被叫停,而是推迟、暂缓。主要原因不是大家理解的3+3方案要进行调整,而是推进3+3方案,很多地方的条件并不具备。按照教育部的意见,要对各地实施高考改革的条件进行评估,达到改革要求的条件再启动。但从现实情况看,即便推迟、暂缓一两年,各地还是无法达到高考改革所需要的条件。


新高考改革在推进时,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3+3方案本身的局限,新高考改革,虽然也有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但总体而言,这一方案,主要进行科目调整,并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由于高考录取主要还是按3+3总分进行,因此,针对新的3+3科目组合,出现了新的应试,并导致科目失衡(包括语数外和选考科目之间的失衡,学生存在的选考博弈等)。简单来,3+3科目组合,并没有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也没有减轻学生负担。


二是推进3+3方案,对中学师资、课程、场地,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上海和浙江,实施新高考改革,都出现师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选择,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本上要求的问题,那么,在其他省市推进新高考,师资、课程、场地的问题会更突出。这就使得本来就有局限的改革方案,在推进过程中,会被更加功利的对待。


目前看来,要调整3+3方案比较有难度,因此,推迟、暂缓高考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就是给各地有更多时间去准备,但问题是,在上海和浙江启动新高考改革4年之后,其他省市还没有做好准备,多一两年准备期,恐怕还是难以准备好。而且,这也无法解决3+3方案本身的局限问题。


因此,推进新高考改革需要对3+3方案进行系统的审视,要让3+3科目组合,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必须以招考分离为原则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必须意识到,如果不打破总分录取模式,任何科目改革,都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引发新的应试问题。


熊丙奇看教育


山东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2017年秋季入学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选课走班,从选课走班的情况看,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困难,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校长不知道怎么管。
前两天跟高二历史组的老师交流新高考的课程设置,给我的认识就是他们什么都不清楚,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比如历史有3本必修、3本选修,在老高考中,3门选修是涉及3到非选择题,学生只需要3选1就可以,但是新高考下,由于高二就已经选课走班,所以历史必修三也成了选修,那么高考题目怎么设计?必修怎么考查、选修怎么考查,有没有选择题等各个方面的疑问,现在根本搞不清楚。

再就是走班制度,虽然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选课走班的需要,同时尽可能保持班级的稳定,但是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小的冲击。比如有的班级可能人数要达到七八十人,有的班级只有二三十人,同一个教室里的学生选的科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同学需要走一科,有的同学则为了避免走班,选择一科自己并不擅长的科目等等。

再看看老师,由于学生选课的不确定性,学校的师资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物理老师本来非常富足,但是由于学生弃物理的趋势比较明显,所以导致物理老师出现了很大的富余,富余的老师一下子安排到哪里?去别的年级还是去后勤还是待业?政治学科的老师,各学校储备的并不多,但是山东新高考下,由于政治的学考放在高二进行,导致其他年级的政治老师非常紧缺,这还是对于教师资源比较丰富的高中,对一些教育资源落后的学校来说,新高考改革就是一个麻烦。

改革的方向没有错,改革的初衷也非常好,但是中国太大了,中国的教育太复杂了,各地的教育资源差距非常大,即便是同一省份不同的地方的学校,差距也非常大。

今年暑假,去浙江某高校参加了一个教师培训,从培训的情况看,新高考在浙江的试点很难说是成功的,存在很多问题。改革有来自校长、家长、老师、同学等不同方面的压力,很多问题并没有妥善解决,然后就在全国全面推行,步子显然迈的有的大,很多省份自然缺少改革的底气。现在不是叫停改革,而是推迟执行,推迟不是放弃,只是为了借鉴更多的经验,吸取更多教训而已。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中国现在的国情,和欧美发达国家是比不了的。 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欧美的年轻人不会为了将来吃饭而发愁,欧美的年轻人不会为了生病而发愁,欧美的年轻人也不会为了将来子女的教育而发愁,欧美的年轻人也不会为了将来赡养老人而发愁,更不会为了将来住在哪有一所房子而发愁 ,所以欧美的中学生或者是大学生,都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我国现在孩子将来要自已解决上述问题。而现在的孩子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必须努力学习,必须比其他孩子更优秀,才能生活的更好。而为了这个目标,你就得必须上一个好大学,要想上一个好大学,就得必须有一个高分数,所以那些难不易得分的科目就不会被选了。中国的国情是,现在的年轻人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活着而努力拼搏,坚决不能说是为了兴趣而去学什么。所以现行的高考6选3模式都实行起来困难,或者说物理在选考中,弃考是一种必然现象。举例来说,四川大学的口腔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在设置选考科目时没有任何要求,也就是说六科中三科任选均可以路道川大的口腔专业,那么试想一下相同智商情况下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怎么能够考过学历史地理生物的呢?而口腔专业难道就不需要学物理吗?大学如果要求专业上设置必考科目,教育部也要求设置不能是一科,也就是说某大学的理论物理专业要求考物理,但同时你也必须设置其他选考学科。同时教育部也规定了,学生在做选考科目时,只要有一颗与大学专业的要求相同即可报考该专业。所以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不考物理,也能上大学的理论物理专业。虽然网上总宣传,大数据统计,学物理能报95%以上的专业,但这些专业同时也有选考的非物理科目,也就是说不选考物理这样的专业也基本上能够报考。国家需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物理这一学科尤为重要。现在学生升学压力大,将来生活压力大,在高考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物理被弃考是必然。


石头打中头


新高考早三年,我已向省、中央提出,浙江高考等级划分赋分是不科学的,比如甲乙学生某门考分实分相差一分,可等级划分赋分后相差三分,还有考分少几分,也会划到一个级别,再综合各科计分,排名发生了变化,就是录取变了。还有选物理少,都言中,不过浙江修改这政策了。不过这政策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建议高考4十2模式,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十其他二门选科,继续进行40年实分实计好办法!


夫余东家干干


是应该取消而不是叫停!教育应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说改就改,这不是教育改革,是对教育的伤害!教育改革的目的应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果,是让学生学有所用,学生学有一技之长,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能拿考试来说改革,这是绝对错误的!我认为中国的教育要做的事就是让学生的品质、身体、知识和技能并重!而不是现今的只重智。


今日养生1


就要看大学要什么能力,按大学的需求来考核!

1、体育要不要考?大学生需要健康的身体。

2、艺术要不要考?各行各业很多优秀人士可能是音乐美术的弱者。

3、英语要不要考?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交流的工具。听说能力比起抠语法重要太多了!

4、语文要不要考?文科学生要求掌握很好的一门功课,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就靠他们了!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文言文、诗歌以及文学,真不需要掌握太多!现在文理同卷什么意思?

5、数学要不要考?理科学生要增加教学内容,要保证考核难度!但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说,高中数学只要基本上懂就行了,什么解题技巧,什么学透吃透都是多余的!当然,可以额外设置类似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有些文科专业比如金融类,要求达到某等级能力。

6、文科必考,历史、政治;理科必考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为选考科目。反应学生深入学习能力的科目,要往深了学,要往难了考!


大卫7611


回答这个问题,一句话“因材施教”。不仅仅改革高考制度,要进行系统改革。

一、改革教育体系

目前的教育体系是全面教育重点培养。这种方式造成如下问题:一是为了考试(总分),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全面发展”,既失去了个性发展(不能集中精力),又浪费了教育资源(包括时间)。试想一个文科生去学物理化学有意义吗?因此,因材施教是培养人材的重要理由。

那么如何改革呢?本人以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初中是综合教育(也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是分类教育,大学是专业教育。基于此,通过小学打基础,再通过初中的全面教育(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分化),再经过高中阶段文、理科分类教育,即文科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文科相关的科目学习,理科学生把精为集中在理科相关门科目的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诚然,这样会让学生不能德智体全面发展。我想问一下,现在大学毕业的文科生,有几个懂数理化的?反之理科生也是如此。试想诸如外语、地理、生物等知识是属于再教育的课程,是孩子们走向社会根据需要再学习的问题,全国人民有多少出国、有多少知道地质结构、有多少知道世界上多少动植物?除非上了这个专业的学科。试问一个导弹专家有精力去写一部小说吗?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能去解一道数学难题吗?

所以,中国的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搞平均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端人才,这叫多快好省。

二、改革高考制度

本人认为,高考制度改革分两个方面:

一是分类高考。综上所述,高考要分文、理科考试,物尽其用,物展所长。目前的高考以总分论英雄会造成学生或家长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埋默了个性不说,也会让大学录取的学生专业上的参差不齐,大学教育上就会出现分化,60分万岁让人材培养事倍功半。如果实施分类高考,高考分数才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才实学,大学教育才会有的放矢,成才的几率要事半功信。

本人建议:高考实行文理科分类考试,文科只考语文、历史和政治,理科只考数学、物理和化学。至于外语那是走向社会的再教育,不用考,就业需要学生自然会去学,就如北京大妈为了赚外国人的钱,都能学英语一样,就如大学生为了生存去考驾照,去考各种资质证书一样。

如果为了让考生有所特长,可以考虑在文理科考试课目外,增加一项专长考试,如生活(考动手能为)、文体(考个性爱好)。

三、中考、高考录取改革

(一)高中录取改革

首先在高中阶段设置文科班,理科理和综合班(选拨特殊学生)。

(二)分类录取

不能用全科总分录取,按照文科科目(同大学分类考试协同)总分录取,理科同样。学习内容向文理科分类倾斜,文理科内容只是辅助,只学设及文理科相关的文化课程。

(三)大学录取改革

高考录取也分两方面:一是按文理科分类高考分数录取,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文理科的真实专科水平,录取的质量会大大提高。二是取消各大学在各地区的录取名额分配,把录取学生的权力放给各大学,由各大学决定根据各大学的需要去各地区录取。实行动态录取,把录取权为交给各大学,让各大学公平竞争。实行动态录取,也能解决百姓关心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究竟每一年冬地区高考的质量都在变化,不能浪费每一年每个考生的特质。

(四)高考改革适度发展

目前高考制度让每个考生的家长迷茫于本科教育。我国现阶段不缺少大学培养的人才,缺久的是实用人才。但现在的教育观念让人们(家长)认为考上大学才“光宗耀祖”,忽略了工人的作用。公务员考试,跟定大学学历,单位录取要大学学历,一些劳务公司也是大学学历优先,甚至我们各级领导的简历反映的都是硕士博士,就没见一个是高级技工出身。因此。建议高考制度改革,要实行总量控制,向职业教育倾斜,并在选拔、录取等方面,一视同仁,大力提高工人的待遇(不仅仅是工资),让人才各有所用。

说的有点多了,感谢能看完我的问答的朋友。


-豫A-


我当年高考的时候,实行的是3+1+X,3是指语数外,1是大综合,X是其他的科目中任选,每人最少选考2科,最多不限,我当时选考了物理,化学,政治,放弃了比较强的地理,历史和生物,记得当时也有同学选考了6科,整个高三下来,课程压力也不大,其实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微调一下,就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