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邊上這個逐漸消失的村莊,再不去就晚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越來越多的風景與文化,隨著時間逐漸消逝,慢慢地消失在我們的面前。有的大部分是因為環境問題,(例如馬爾代夫),有的大部分是人為原因,今天小SHUI為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就是後者。

不賣關子,這個即將消失的古村落,就是

蟳(xún)埔村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蟳埔村是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社區的一條小漁村,距泉州市區10公里;

這個小漁村其實也在泉州內晉江出海口的鷓鴣山下,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裡盛產紅蟳、蚵蝦,蟳埔村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蟳埔村有著兩大特色,全國絕無僅有的蚵殼厝建築群,和頭戴簪花的蟳埔女。

據說,這裡居住的是古時阿拉伯人的後裔,雖說歷代阿拉伯人和當地漢族通婚,但蚵殼厝和蟳埔女的頭飾,都能看到遺風尚存的中亞文化。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閩南建築奇觀:蚵殼厝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蟳埔村的蚵殼厝在宋未元初開始建起,主要的特色在於,用蚵殼、磚石砌成牆,大面積的灰白色蚵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井然有序地交錯排列,形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富有美感的圖案。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蓋“蚵殼厝”是一件難度不小的手藝活。建造“蚵殼厝”時,要考慮房屋的坐向、是祖厝(祖屋)還是民居等因素。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一堵堵的蚵殼就好像一片片的魚鱗,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獨有的磷光。

當然,蚵殼厝不僅有顏值,而且很有實力。

蟳埔村位於沿海一帶,海風帶有鹽分,紅磚容易腐蝕,而蚵殼牆體不易腐蝕,也不滲水,冬暖夏涼,隔音效果好,牆體也十分堅固,因此在閩南有句俗話是:“千年磚,萬年蚵”。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師傅還要按照主人家的意見,根據外牆的大小,處在哪一位置,用什麼形式建造等進行一系列設計,然後再對蚵殼進行篩選,分出上蓋、下臼,大和小,再清洗乾淨。精明老練的師傅砌得錯落有致,片片如魚鱗。

穿過“新區”,走進蟳埔村,幽靜且極具特色的建築呈現在眼前。

蚵殼拌泥而砌古牆,雖然很多因為年久失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坍塌現象,但依然透著漁村別具一格的韻味。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漫步在彎彎曲曲,靜謐整潔的古老小巷中,不經意觸摸到堅硬的蚵殼,宛如觸摸到了來自遠古的故事,彷彿再次走進了那個,漁民之間互相吆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世界。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儘管有些牆已倒塌,但是蚵殼的紋理,依然清晰、白淨、靚麗,堅硬無比。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隨著古牆的坍塌和新樓的築起,不少人把這些蚵殼作為裝飾鑲嵌在外牆上,讓這些經歷了無數風雨洗禮的蚵殼,繼續延續著它的故事......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盤頭插花的“蟳埔阿姨”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蟳埔女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並稱福建三大漁女,到現在就只剩蟳埔女還保留著頭戴“簪花圍”習俗。

尤其是年長的婦女,都把頭髮盤起,中間用一根簪子插住,在盤起的頭髮上插上用各種小花紮成的小花環。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雖然頭上都是戴著花,看似只為漂亮,但其實,戴花是有講究的。從花的顏色、數量可以分辨出婚嫁與否、家族大小、子嗣狀況、輩分何許等。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很多簪花圍都是用應季的小朵鮮花紮成整齊的花環,有紅、黃、白、紫等不同顏色,就像是頭上頂著一個“小花園”。

也有些不戴簪花圍直接插花兒的,簪花圍也有不用鮮花用絹花的,顏色更加豐富。

似乎嫌簪花圍還不夠美,她們還在頭上插上一支支或者一簇簇的絹花,好一片奼紫嫣紅。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待到女生十五歲,親人就要為她們“梳髻”。從此,把秀髮盤在腦後,梳成圓髻,佩上金銀首飾,中間橫插一根象牙筷子。

圓髻四周戴上幾串四時鮮花綴成的花環,有潔白高雅的茉莉花,有“六月雪”美稱的素馨花,有含苞欲放的鵝黃色的含笑花……

據說以前都是以鮮花作為花環插於頭上,由於鮮花顏色、數量等不及絹花,現在基本上都以絹花或塑料花作為簪花佩戴。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逐漸消失的村落與民俗

現在很多想去走訪探索蟳埔村的歷史與風俗的人,站在村口的時候,難免都會有一點小失落。

地方還是那個地方,村莊還是那個村莊,村名還是那個名,但舊貌已換新顏。

想象中那過去的閩南民居已不見,代之而來的混凝土結構的樓房,高大的門樓,安裝著嶄新的防盜、防火門,門外的上方安裝有監控攝像頭。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蚵殼厝建築群聚集在村內一個比價難找的地方,散發著濃濃的古城餘韻,在現代的建築群中的夾縫中生存著。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其實,現在大部分蚵殼厝都已經荒廢掉,蓋“蠔宅”的手藝人現在也很少,當地人住在小別墅裡,有的只保留一面蚵殼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還有,蟳埔女盤頭插花這個習慣,也慢慢地被淡化掉,根據當地蟳埔阿姨說,現在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不適合戴花。即便逢年過節回來,也因為短髮或不願意盤發而無法戴花。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時代在發展,或許我們不能只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強求一個小村落或者一個村民,為了保留古老的氣息,而不跟上現代化步伐。

畢竟,一種風俗一種文化的傳承過程,“傳統”與“現代”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並非易事。

但小SHUI想要自私一點,希望這種獨特的風景線保留的更長一些,不因為現代化改造而被人淡忘。

慶幸的是,據說政府已經開始在保護這一片古老的建築了。

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厦门边上这个逐渐消失的村庄,再不去就晚了!

泉州火車站到蟳埔村怎麼走?

公交線路:k1路 → k301路,全程約20.7公里

1.從泉州火車站步行約10米,到達高鐵泉州火車站

2.乘坐k1路,經過10站, 到達客運中心站南門站

3.步行約70米,到達金帝花園站

4.乘坐k301路,經過6站, 到達潯埔路口站

5.步行約590米,到達蟳埔村

趁著蟳埔村還保留著一絲古老氣息

趕緊出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