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雷鋒」 樂爲社區和諧獻餘熱

岳陽日報全記者 (李 婷)他是一位年過七十的古稀老人,生活在老舊的鐵路小區,他是社區裡的“雷鋒”,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他奔波7年,自掏腰包3.5萬元,促成社區老舊房屋居民入住新居。他就是居住在東茅嶺街道學坡社區的鐵路退休職工劉徵義。

劉徵義1945年生於岳陽縣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因生活困苦、環境艱難,母親和六個兄弟姊妹相繼離世,13歲便和父親相依為命。19歲時,由村裡推薦到鐵路部門工作,現在是廣鐵集團長沙房建公寓段的一名退休職工。在學坡社區,居民們凡是遇到了難事,都會想起向這位“雷鋒”求助,他的電話已經成為了社區的“110”。劉徵義至今沒有入黨,但他卻是一位對黨組織滿懷熱愛與敬仰的人。退休前,曾有領導動員他入黨,可他卻認為自己還沒達到共產黨員的標準,怕加入了組織給組織丟臉,不肯入。生活中,他卻總是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還隨身攜帶一本《黨章》常讀、常看,可以說是一位組織上未入黨、思想上已入黨的“老黨員”。

學坡社區20組有24戶居民居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房屋裡,該房屋由原鐵路各單位的雜屋改建而成。由於鐵路系統體制改革,物業等後勤部門移交地方未妥,房屋年久失修,出現了電線老化、牆體開裂、上漏下潮等問題,已經成了危房。這些住戶大部分是鐵路系統退休多年的老職工和無業居民,無力在外購房。劉徵義老人作為這些居民的一份子,為了解決這一困擾大家多年的老大難問題,毅然挑起重擔,當起了這24戶居民的代表,在廣鐵集團和地方政府間奔走呼籲。在劉徵義老人的牽頭努力下,廣鐵集團終於與岳陽市政府達成一致,決定在位於八字門的原鐵路部門學農基地土地上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2013年,經濟適用房正式開工,居住在危房中的24戶居民都喜得合不擾嘴,期盼多年的安居夢終於成為現實。

在學坡社區裡,要是有人家庭不和,都會喊劉徵義上門來調解。此外,劉爹還樂於公益事業,熱心幫助他人。社區有一位80多歲的方姓老人,兒女在外地務工,不能在身旁照顧,幾年來,劉徵義一直幫她買米買油。在劉徵義的衣服口袋中,長期準備著一堆紙片,其中一張紙片上寫著10個名字和交電費和水費的號碼。他告訴記者,這10位居民的身體不好,不方便出門交電費和水費,每個月的12號,他都會拿著這張紙,為他們把水電費墊付上。而且交完費用回到社區,他又一戶戶通知他們,放心用水用電。

劉徵義的老伴是一位盲殘老人,常年臥病在床,一直靠劉徵義照顧。劉徵義常說,他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只要有人需要他幫忙,一定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現在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可能也有跑不動的一天,但是隻要自己還活著,就要繼續發揮餘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