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
和文博圈一起看看
藏在博物馆里的娃娃们
究竟有多可爱
三岁见小,七岁见大。
司马光这个熊孩子,从“砸缸”那天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
▲著名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故居
玩耍、嬉戏是儿童的天性。
最早的儿童玩具应该是陀螺了。
▲商县紫荆遗址出土的陶陀罗 陕西商县博物馆藏
1977-1979年,在陕西商县紫荆遗址出土的陶陀罗。
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商县紫荆县出土的陶陀罗侧身刻有螺纹沟槽
有记载的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在明朝时期,陀螺这个名词已正式出现于词语上,陀螺成为汉族民间儿童们大众化的玩具。
古代娃娃们玩耍,除了打陀罗,还有骑竹马、捉迷藏、推枣磨、摸瞎子、蹴鞠、荡秋千、傀儡戏、叠罗汉、倒立、踢球、下棋等等。
秋庭戏婴图
绘画一直都是记录历史最佳的方法之一,画儿童(婴孩)不得不提苏汉臣。
苏汉臣,宋朝人,师承刘宗古,得到刘宗古用墨笔及淡彩的表现技法,擅长儿童画,他的婴戏图画风被认为是"着色鲜润、体度如生"。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绢本 设色,纵:197.5公分,横:108.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他们那样全神凝注,眼神交并,集中在桌面上那个小小的世界中,忘记了一切!
“推枣磨”是以枣子和牙签组合的平衡游戏,需取鲜枣三枚、细竹篾一根,将一颗比较大的枣子削去上半部的果肉,露出枣核尖,下边插上三根牙签作为磨台,另外各取两颗大小相当的枣子插在竹片的两端,完成后把竹条放到磨台的枣核尖上平衡,用手指推玩转动,形似二人推磨,故而得名。
据台北故宫李霖灿考证,这种游戏在民国时期还流行于北方地区。
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婴戏图》页 绢本设色 18.2×22.8cm 天津市博物馆藏
同样,苏大师的作品《婴戏图》中两儿童在院子捉蝴蝶,亮点是衣服,真正的“薄如禅翼”啊......
▲宋 苏汉臣 《婴戏图》绢本设色 22.4x24.7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幅旧传为南宋宫廷画家苏汉臣的作品。图中两个儿童也是在玩“推枣磨”,感觉他们玩得很惬意,左边的娃子躺在地上抠脚心,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嘛!
长春百子图
▲宋 《长春百子图》(局部) 旧传为苏汉臣之作 30.6x52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等各种游戏。
户外庭院,四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个个天真活泼。
蹴鞠,类似现在的踢足球(想起国足,我想哭...)。
傀儡婴戏图
▲南宋 刘松年 《傀儡婴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四个孩子在模仿傀儡戏的场景。假山围栏、蝶穿牡丹的背景下,一个孩子在幕后操纵着木偶,前面两个孩子饶有兴趣地充当观众,旁边一个则敲打乐器,煞有介事的样子,娃子们的形象也十分逗人喜爱。
百子图
▲南宋《百子图》团扇 高28.8厘米,长31.3厘米,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图中百子分成左右两边,每边正好50个。这种区分是为了避开扇面中间的一条扇骨。此外,每边又都分成下、中、上3组。
扇面左右两边相呼应,一共是6组表演队伍。每一组都可分成外围的乐队、中心的演员以及穿插其中的龙套,错落有致。他们身穿不同服饰,扮演各种角色。
有的戴髯口假须,有的戴面具头套,有的脸上涂抹粉彩,也有的操持着乐器,这画面足以让人感受孩子们的无限欢愉。
斗草图
▲《婴戏图》册之《斗草图》,清,绢本 设色,纵11cm,横21cm,故宫博物院藏
百子团圆图
▲清 焦秉贞 《百子团圆图》册,绢本,设色,全册十六页,每页:高27.5厘米,宽20厘米。国家图书馆藏
李白有诗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就是“青梅竹马”的由来。骑竹马,说明唐代比较流行。
《百子团圆图》册里除了游戏,当然还有一部分上进心强的孩子在读书、写字......
古代娃娃读什么书?
可以说,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内容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有条件的儿童有的以《论语》开篇,有的以《诗经》开篇,后来以《三字经》开篇,然后再续讲其他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主要是交给他们有些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仪。然后是四书、五经、六子全书。
▲元 《论语》魏何晏集解 元盱郡覆刊宋廖莹中世彩堂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描金云龙笺 31.5×1172cm 宣和四年(1122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千字文》为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全文共1000字,四字成句,对仗工整,文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最重要的蒙学教材之一,并译有多语种传于海外。
▲《字宝》-P.3906-法国国家图书馆
敦煌文献里存有《字宝》(又名《碎金》)一书,从该书序可以看出:从唐代开始,在雅言通用的同时,俗语也很风行,并出现了雅言协俗的语言情况。为了适应唐代语言发展的通俗化的潮流,儒士们遂编纂了《字宝》一书。
该书在编纂上,依照四声排列,计收词语约420条,都是“经典史籍”未见的,全属当时民众日常生活中多已普遍使用的俗字,这些既按反切、又用汉字注音的俗语词典《字宝》,对于当时读书习文的儿童来说,自然也要学习和使用。
所以《字宝》一书,当属于应用类教材范围的字典工具书籍,有益于敦煌古代儿童学习应用的俗语、生字。
最著名的娃娃
博物馆里关于儿童藏品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娃——
▲北宋 定窑 白瓷婴儿枕 高18.8cm,底31X1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婴儿枕造型活泼可爱,儿童身穿衫裤上身套带花纹的锦缎长背心,趴在錦墊上,双脚往后交叉,一副悠哉状,令人疼愛。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造型相同瓷枕,不同的是背心为素色无花纹。
▲宋 定窑 白釉孩儿枕,高18.3X长30X宽18.3cm,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玉雕,儿童的造型做两耳,别致又很有趣味性。
▲碧玉镂雕双婴耳荷叶杯,清,口径6.8cmX6cm,高4.2cm。故宫博物院藏
下面这件,造型和双婴耳荷叶杯差不多但是材质不一样,雕工也简单些。
▲青玉双婴耳杯,清,杯高4.4,口径6.4,足径3cm。故宫博物院藏
▲宋 执莲童子 宽5.3cm 高7.3cm 上海博物馆藏
▲宋辽 婴戏荷叶形金枕 上海博物馆藏
▲清 象牙雕童戏盘 长11.8、宽8.4、高1.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清乾隆,高21cm,口径5.8cm,足径7.6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婴戏纹碗,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故宫博物院藏
国外的娃娃
尿尿小童
比利时的尿尿小童,快400岁了。雕像建于1619年,传说西班牙占领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打算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男孩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拯救了全城。为纪念小英雄,雕刻了此像。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藏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局部
时而像天使,时而像魔鬼的,也只有他们啦!
被打屁股的耶稣
▲马克斯·恩斯特《被打屁股的耶稣》
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列奥纳多·达·芬奇,约作于1483-1490年间 油画 198×123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画上的情节取自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三章《耶稣受洗》故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中间的圣母一手扶着约翰,另一手去抚慰耶稣,体现了人间伟大的母性的力量。值得我们品鉴的是这幅作品的金字塔形构图,四个人物统一在这一稳定的结构中,全景既显得庄重,又很自然,具有古典美的造型特色。
洗澡
▲《洗澡》 玛丽·卡萨特,1892 布面油画 (100.4x66厘米) ,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常逛博物馆的孩子要聪明很多
高智商 高情商 高品位
博物馆让我们成了三高娃娃
难怪现在的妈妈们,那么爱带娃逛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木艺匠心——读城与文化遗产的对话”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状元学堂”
▲济南市博物馆“手工拼宝”活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未来城市设计师”课程
最后,
问馆长一个问题:
这些娃娃逛博物馆时,
有没有特殊待遇?
赶脚老爸像是在打地鼠~嗯,桌子很棒!
突突突,前方请注意,火车就要开过来了~
吓到了吧,这里可有六只小黑~
还有美女骑行队
忙屎了,老爸尿布都来不及换了
东倒西歪
永远有一只不在节奏上~
你们都往我这边睡,太挤啦,怕怕~
睡觉的宝宝都是天使~
生完双胞胎再生六胞胎,这位麻麻好棒!
太累了,就这么睡了吧~
这四只也太可爱吧,表情很到位~
一家子出行喽~推车哪里有卖?
ABCD,傻傻分不清楚~
3号,你在干嘛呢?
不过这样睡觉真的舒服吗?
三男三女,萌爆了!
嘿,你们是在摆地摊吗?
我就想问问,为什么第四个孩子没有被包起来
文博圈
祝所有儿童
节日快乐
健康成长!
閱讀更多 文博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