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扶志扶智讓羣衆盡享詩和遠方——岷縣創新模式開展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系列活動側記

岷縣:扶志扶智讓群眾盡享詩和遠方 ——岷縣創新模式開展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繫列活動側記

後斌傑 馬明義 甘肅經濟網

“脫貧攻堅講習所,連接幹群你和我,就像當年紅軍來,田間地頭講政策,你傳技術我學習,多種藥材促致富,扶志扶智拔窮根,日子紅火像紅綢”,日前,一聲聲悠揚的花兒歌聲從岷縣秦許鄉文化廣場上傳來。

連日來,岷縣創新模式,把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與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結合起來,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在文化廣場舉辦,伴隨著義診義寫活動,一堂堂實用的課程在田間地頭講解。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正如春雨般滋潤著全縣貧困群眾,讓群眾在學習致富技術的同時盡享文化大餐,真正擁有了詩和遠方。

部門聯動,組成政策宣講的大講堂

近日,記者走進岷縣十里鎮大溝寨村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看到一大幫群眾真圍著來自縣委黨校的郭緒懷老師聚精會神的聽講。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郭老師好,我想了解一下土地承包的,土地可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由於兒子出門務工,70歲的是十里鎮大溝寨村陳留生老大爺來也來聽課,當聽到郭老師細心的講完土地承包的政策後,陳大爺開心的露出放心的笑容。

據瞭解,岷縣以縣委黨校為依託,創建縣級講習所,並抽調縣委黨校教師4名,扶貧辦、農牧局、人社局、司法局、文廣局等單位專業人員50多人組成專職講習團。根據鄉鎮、村實際,突出“七有”創建標準,搭建“縣、鄉、村”三級講習網絡,對2018年預脫貧的43個深度貧困村實現講習所全覆蓋。

通過講成就鼓幹勁。著重講習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及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再鼓幹勁,再立新功。講政策明方向。著重講習中央和省、市、縣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使黨的各項政策惠及貧困群眾,為群眾指明發展方向講技能促增收。著眼脫貧攻堅“一號工程”,著重講習市場經濟、農村實用技術和實用技能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貧困群眾從事生產經營的能力,運用科技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能力。講法制明規矩。加強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讓群眾做到在法制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讓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提高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能力。講文明新風尚。針對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文明新風尚講習活動。

岷縣中寨鎮馬崖村村民米紅霞聽完講座後高興地說:“在脫貧的道路上,我們要鼓勁加油,聽黨的話,跟黨走,到2020年全面脫貧奔小康。”

同時岷縣積極探索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新途徑,借鑑革命戰爭年代發動群眾、培訓農民的方式,讓廣大幹部從縣城、從機關走出去,到基層一線去,到田間地頭去,到最貧困的地方去,形成了幹部直接與農民面對面,圍著農民轉,帶著農民乾的良好氛圍。

盡心設計,烹就移風易俗的營養大餐

扶志扶智,決勝小康。連日來,岷縣2018年文化助推精神扶貧文藝演出在各鄉鎮先後展開。

“安全出行不違規、節儉用餐不浪費、言談舉止不粗俗、垃圾汙水不亂倒、紅白喜事不奢辦、旅遊觀光不任性、文明上網不低俗、經濟生活不失信、孝老愛親不失德、讀書明禮不失範”,梅川鄉店子村文化廣場上,伴隨著舞臺上節目的表演,不時傳來一陣陣喝彩聲。

據瞭解,此次文化助推精神扶貧文藝演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小品、花兒、情景劇等表演形式。尤其是新編的《懶漢脫貧》《我不要彩禮》等節目,用本地方言把扶貧精神融入到節目中寓教於樂,令觀眾捧腹大笑,真正把“精準扶貧”等政策知識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一朵朵鮮豔奪目的文明之花競相綻放,釋放出無窮活力。同時還把節目拍成微電影,在活動場地製作微信二維碼,供群眾掃描,群眾隨時隨地可觀看微電影,形成了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掌上移動”講習所。

為了把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的講習活動辦的有聲有色,岷縣文化、科協、衛生、司法等部門精心準備,印製宣傳資料,組織單位業務骨幹深入基層為農民群眾提供服務。此項活動開展以來,各部門共計出動人員600多人次、免費送書15000多冊、宣傳單8萬多張、張掛橫幅10餘條、製作展板20餘塊。縣科協編印的《科學養生100問》《岷縣農業實用技術》《畜牧養殖及飼草加工與調製技術》等宣傳資料和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展板,解決了農民群眾養殖技術上的難題和群眾面對自然災害時的防護辦法;衛生部門選派臨床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小分隊,現場為群眾開展義診活動,發放《公民健康知識系列讀本》《嬰幼兒腐蝕營養包使用手冊》《婦幼保健知識手冊》等宣傳資料,增強了群眾的防病治病意識;司法局開展法律諮詢、農民工維權、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保護等法制宣傳,印發《法律八進》知識讀本,向群眾免費發放,增強了廣大群眾的維權意識;縣文廣局、縣文聯組織書畫志願者,為群眾義寫書畫300多幅,為脫貧攻堅增添了文化氛圍。

活動開展以來,岷縣在城區重點路段、十字路口、公路隔離帶、建築工地圍擋,利用燈箱、LED顯示屏、公交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文明岷縣建設“十不”行為規範,在縣廣播電視臺開闢專欄,製作了文明岷縣建設“十不”行為規範宣傳小視頻,使“做文明公民活動”深入人心。

繡花功夫,打造脫貧致富的加速利器

“縣上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的老師們來了,我對我們村今年的脫貧致富更有信心了,我們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規劃都有了方向”,日前,在茶埠鎮耳陽村村址內,看著縣上講習所派來的各位專家團隊,茶埠鎮耳陽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峻嶺高興的說。

通過了解,原來耳陽村今年規劃組建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三變”改革要求帶動貧困戶發展,年內計劃對家庭主要勞動力進行中藥材加工等的勞務技能培訓,實現中藥材合作社勞動力就地用人,減少合作社資金外流,實現年底分紅,增加收入。同時,計劃組建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前期通過申請,岷縣畜牧局同意為合作社提供200箱中蜂項目幫扶。正在愁農業種植培訓和養蜂技術的事,看到講習所帶來的農業技術專家和養蜂專家,一顆懸著的心一下放下了。

據瞭解,岷縣在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開展中堅持“課堂講習大集中”與“互動講習小分散”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基層導向,防止僵硬固化。開展集中講習,把講習活動與與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緊密結合起來,採取定主題、定地點、定人員的形式集中開展講習。開展分散講習,堅持送教到村、到田間地頭、確保不同群眾都能聽到政策、學會技能。開展網絡講習,把各級講習所開展的示範講習、經典講習編輯成圖片、視頻、文字,群眾突破時空隨時觀看。開展巡迴講習,組織縣級講習員隊伍,集中優勢講習力量,根據群眾需求和實用技術,開展有針對性的點對點“菜單式”講習。開展互動講習,以專題學習討論會、報告交流會等形式互動交流探討講習,通過談體會、講認識、說感想,不斷深化講習效果。開展掌上講習活動,打造掌上學習模式,各鄉鎮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平臺,及時上傳、交流、更新講習內容,拓寬了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使講習活動 “講得實”、“聽得懂”、“記得住”、“入得腦”、“用得上”,使講習所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據瞭解,活動開展以來全縣18個鄉鎮組建講習各級各類隊伍達到1970人。開展集中、分散講習2680場次,受訓貧困群眾3萬多人次。

https://mp.weixin.qq.com/s/vrkQKrMZul4qKjrtAw3XC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