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个人信息 民警被判刑

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的汪百川律师VS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马文涛律师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收集

个人信息泄露,大家可能司空见惯了,比方说你买了房,立马就有装修企业给你打电话。我们的信息有太多地方可以出去了,包括我们的APP里面,我们去某个地方做个登记 里面都会有我们的个人信息。

大数据包括了你个人所有的信息,包括通讯地址、你的喜好,在我们不断在享受社会服务的同时,那这些社会服务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营销等等。其实这个都是这种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给社会以导向 公权力不能滥用

很多人希望知道某人的信息,经常会通过公安去查,因为公安现在是天网系统,整个布局,对于某个人基本上的行踪也好,使用记录上都会有。但是因为正因为这种情况太多之后,也引发了恶性事件。比如,通过公安,我可以查你的什么开房记录,你的出行信息,我都查得到。

2017年出台的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解释里,就明确强调了,如果是国家机关或者是政府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那他是依法从重处罚的。 比如律师需要办理某个案子,需要个人信息,就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浙江省出台了律师查询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我们就要持着相应的申请表,

到指定的这个户籍窗口去调查。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公权力也不能随意侵犯到公民的隐私信息。

个人信息案件 难在哪?

一般的APP平台,它能获取的更多的是你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偏好。甚至你的定位信息。个人信息也分很多种的。司法解释里面规定了,比如说地址、联系方式,包括你的定位信息,这些非常重要信息,你拿出去出售、转卖,50条就够了法定标准,但是如果说你是周边的信息,可能要500条。

个人信息的案件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发现他在买卖?因为买卖过程其实非常简短,很多是通过QQ打包发送的。真正的到受害者这一层的时候,已经经过好几层转手了。比如说徐玉玉案这个诈骗案,她的信息倒卖,可能经过了十手。

关键是,有没有人去举报。如果要查比较难查,因为一般买信息的人,不会去举报你的,所以还是需要在执法层面上,进行一个加强。比方说各个机构的电话营销,对于他们个人信息的来源,要进行一个比较彻底的这样筛查。

个人怎么去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信息?

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开wifi,如电脑,手机连接wifi等,尽量避免输入个人信息;不要浏览一些危险网页,手机和电脑中的信息会因为中毒而被窃取;在各种应聘、比赛、活动、借贷等不明情况下,一定要提前审核好该公司或者主办方的资历,自己判断是否安全后,再将个人隐私信息提供。

当然,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这个说实话 ,我个人觉得比较难,在智能信息时代就是一种裸奔,自己既是看客又是被看,所以也需要国家法律不断的,完善, 我们永远不可能去禁止某一个人去违法,但是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如果一旦有人违法的话,必然有法律的制裁等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