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牛麻麻说:

“下定义”,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学到的一种方法,大多用在说明文上。意思就是,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用简洁而又明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精通此法,他的诗里面更是把“下定义”用到了极致,成为名副其实的诗坛“定义哥”,他就是——

李峤!

李峤这个人,官做得挺大,入朝当过宰相。但他的仕途并不是特别的顺利,几番大起大落,光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就被封了撤,撤了又封,多达三次。最终,七十岁那年病逝在庐州别驾任上。

李峤历仕五朝,跟过的主子包括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韦皇后、唐睿宗,为官的资格很老,但是历史上对他的人品颇多争议,主要是因为他在这期间,先依附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以及武三思,后又追随韦氏一党,贬抑居多。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但是,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的官做得如何,我们不做评价,今天牛麻麻要与大家聊聊的是李峤的诗,比如这首: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如果不看诗题,光从诗面上去琢磨,也能猜出八九分,答案就是

把诗当做谜语一样来写,不止李峤一人,唐朝还有一个著名的“谜语哥”——张打油,比如那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不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雪景。张打油的诗通俗易懂,虽然受欢迎,却登不了大雅之堂,相比李峤,那级别不是差一阶。李峤的诗,无论从意境上,还是从文采用词上,都属上乘佳作。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话说在一个秋季的午后,李峤和老朋友在竹林间对酌,你干一杯,我干一杯,很是惬意。一阵风吹过,树叶摇动,发出“唰唰”的响声,一片落叶不偏不倚被吹落掉在了老朋友的杯中。于是老朋友兴致浓起,想要考考李峤现场作诗的能力。

“大家都说你会很写诗,怎么样,以风为题,来一首?”

李峤哪能推辞,他四下一打量,心中便有数了,于是脱口而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你看,这风的力量如此细腻而又伟大,秋天一到,它便轻柔地来了,把满树的落叶都片片解除吹落。到了春天,它又悄悄地来了,一阵微风,让满地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老朋友听罢李峤的两句吟诗,拍手叫好,忍不住称绝:世人都爱说“秋风扫落叶”,不稀奇!你李峤偏用一个

“解”字,不急不缓,不狂不躁,让落叶,慢慢儿、慢慢儿自行离开枝头。

“这个‘解’字用得好,用得好啊!”老朋友对李峤大加赞赏。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强劲的秋风吹过,平静的江面瞬间被掀起千尺浪花,挺拔的竹竿也被吹得摇摆倾斜,李峤赶紧补上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四句诗通篇看起来没有风,但细细一品读,却能捕捉到风的身影,并且像百科知识进行普及一般,让人了解了,原来三秋指的是农历的九月,指代秋天;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指代春天。

和李峤做朋友真好!还能学知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风》。如果你再仔细去推敲,就会发现,李峤写诗是不带感情的,他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景象,仿佛下定义一般去提炼概括。并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棒的摄影师,特别会选角度,你不仅能够在他的定义中学到知识点,还能够欣赏美景,比如“三秋的叶”、“二月的花”、“千尺的浪”、“摇摆的竹”,一幅幅画面,是不是顿时跃然纸上,映入眼帘呢?

牛娃学唐诗|唐朝有个诗坛“定义哥”,读他的诗仿佛看百科全书!

诗坛“定义哥”这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既能形象客观地来表述,又能淋漓尽致展现诗的优雅,李峤的过人之处,张打油之辈,自然是望尘莫及啊!

Tips:李峤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别驾”是啥东东?

一个官名而已,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一个叫法,叫做“长史”。皇帝老儿没事干,想要创新词汇,一会改成“长史”,一会改成“别驾”,改着改着,“别驾”就给改没了。

官名来源,大概就是这个人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称。

(精析唐诗宋词,挖掘诗词后面的故事!欢迎订阅头条号“牛娃学史”,有趣、有料、涨见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