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因沪杭铁路在此设站而商贾云集,其历史虽然比不上建县久远的松江、嘉定,甚至远晚于邻近的七宝。但莘庄作为后起之秀,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发展之前,从上海开埠说起

莘庄镇跨莘溪而名,故又名莘溪。明嘉靖、万历年间因市业兴而成集镇,崇祯年间有居民数千人,富有江南水乡风貌。

说起莘庄近代的商业大发展,不得不追溯到上海开埠。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中最后商定,中国有五个城市对外通商,从南到北,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城市在当时的清朝的行政级别是不一样的,广州、福州是省城),厦门、宁波是府城,只有上海是一个县城。也就是说当时的上海,比广州行政级别低两级,比宁波还低一级。

当时的清朝政府在被鸦片战争打醒之前依然是闭关锁国的政策,着眼于内河航运。但19世纪依然是海洋霸权的世纪,当时的外国势力是从海上来的,整个世界从工业革命以后已经进入蒸汽时代、轮船时代、海洋时代,所以从当时海洋时代来看上海,上海的发展潜力远比苏州和杭州重要,所以最后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中唯一的一个县入围。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

发展开端,沪杭铁路带来繁荣

上海开埠之后,中外的贸易中心不久就从珠江入海口的广州变到了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之后更是一举取代了广州原先在中国的第一对外通商口岸的地位。

上海的重要在于它对外可以通达世界各国,对内可以走向中国的南北各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上海的工商业发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上海早年的内河航运效率较低,加之西方铁路技术的日益成熟,沪杭铁路与1906年开始兴建。

一百零七年前的清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并在莘庄设站,莘庄陆运始兴,这是莘庄城镇在早期发展的开端。清末民初,商市日购销上布达2000余匹。

仰赖沪杭铁路,1930年代至1949年莘庄的商市日盛,棉花市场尤为繁荣。据《上海县志》记载: “1949年,有152家商店,从业人员300人,其中烟什店19家、米店16家、茶馆15家、南北什货店12家、鲜咸肉庄11家、棉布百货店8家、豆腐店和点心店各5家、药店和饭店各4家,还有地货行3家,花边号3家,水果行3家,砖灰行2家,茶食店2家,竹行、皮毛店,旅馆、照相馆、苗猪行、浴室、盐店、碗店、野味店、寿衣店、弹花衣店、镶牙店、香店、木行各1家,大多为单开间或两开间小店。”

解放之初,沿街商铺比家挨户

莘庄在解放初,72家地主有房千余间,屋宇宽敞,不少是中西合壁民国风格建筑。

1949年,莘庄共有152家商店,从业人员300余人,其中烟什店19家、米店16家、茶馆15家、南北什货店12家、鲜咸肉庄11家、棉布百货店8家、豆腐店和点心店各5家、药店和饭店各4家,还有地货行3家,花边号3家,水果行3家,砖灰行2家,茶食店2家,竹行、皮毛店,旅馆、照相馆、苗猪行、浴室、盐店、碗店、野味店、寿衣店、弹花衣店、镶牙店、香店、木行各1家,大多为单开间或两开间小店。

20世纪50年代,莘溪依旧东西向横贯全镇,狭窄的东西市街沿北岸而建,绵延千余米。街面住房多属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莘溪北岸东、西街上塘尤多五六进深宅大院,南、北街多为平房。南北街约250米,与东西街相交于平桥北堍(今海星商场处)。街多弄巷,东西街有杨家、商会、王家、莫家、汪家诸弄。镇多桥,跨莘溪和其他市河,凡17座,自东向西为莘龙、财神、典当、会龙、东混堂、西混堂、登云、吊桥、武家、金龙、永济、营房、张家花园诸桥。平桥为镇中,东西街东起典当街,西至杨家弄,沿街比家挨户店铺、作坊。

县城年代,上海县的商业中心

因闵行卫星城的建设,闵行镇从原先的上海县析出,莘庄在1960年12月成为上海县县治,开始了一系列改造。

莘浜路是1965年填没莘溪改建而来,史称中街,70年代后期加快改造旧街,镇貌始为大变。拆除南北街旧房,在镇北、镇西兴建五、六层居民住宅楼。

莘溪被填改成莘浜路之后,莘庄建成了东西向的莘南、莘浜、莘建、莘松、莘潭和南北向的莘东、莘凌、莘中、莘建支路、莘西等道路。以莘浜、莘建、莘松路为骨干道路,莘浜路为商业街、并有镇政府;莘建路辟于1960年,有中共上海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机构、莘庄乡政府;莘松路有县医院、县体育馆、文化馆、工人俱乐部。

1979年改革开放后,莘庄逐步形成新街区,镇东北部和西部为工业区,市、县属工厂分布其间;北部和西北部为当年的新建住宅区,辟筑莘沥路、莘北路、西环路等等,莘松新村的街坊一再扩大;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集中于莘浜路,莘建路西段分列县级机关,东段开设五金、交电、百货、食品等商店。

1984年全镇有主要商店39家,有莘庄饭店、为民医药商店、新风面馆、等庄五金交电商店、莘庄百货商店、庆丰烟糖食品商店、莘庄菜场、康乐食品店、海丰楼菜馆、烽火陶瓷杂品商店、莘庄钟表文具商店、向阳照相馆、莘建什货门市部、新蓉理发店、洁民酱酒店、油漆涂料商店、莘庄旅社、莘庄浴室、莘庄书场、莘庄煤炭门市部、西街什货门市部、莘浜路售货亭、征途点心店、长虹点心店、莘庄点心店。百货商店和五金交电商店规模最大,商店面积均为490平方米。

80年代中期,莘东路、莘浜路路口的海星商场开始兴建,经营品种有针棉织品、大小百货、服装、鞋帽、毛线、钟表、搪瓷、铝锅、玻璃器皿、化妆品、文体用品等10多个种类,是当时上海县最大的百货公司。

地铁通车后,商业随人口不断导入

1997年7月1日,全长5.25公里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莘庄)正式通车,莘庄的城镇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口导入的同时,新的商业业态开始不断出现。

大型超市在莘庄的落地如雨后春笋,从早年的农工商(早年在莘东路,后迁至西环路)、世纪联华(莘松路莘凌路)、华联吉卖盛(曾经长期在莘庄地铁站的副楼之上,开了有十余年,因莘庄站改造而歇业)、乐购(莘庄、莘松、莘东三家分店)、家乐福(仲盛楼下)、大润发(水清路、春申路各一家)。加上不在莘庄镇域范围内,但临近莘庄的新镇路卜蜂莲花、梅陇的易买得、颛桥的欧尚、顾戴路的麦德龙、凌云路的沃尔玛等等,均在莘庄方圆三至五公里内,相较于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大卖场逐渐迁出的情况相比,莘庄的大卖场购物可以说十分方便。

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连锁便利店,从可的、好德、良友到罗森、全家、7-11……中外品牌十分齐全。

另外一个比超市、便利更全,几乎囊括世面上百分之百连锁品牌的商业业态是房产中介,这个我想大家深有体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莘庄的楼市火热,银行的贷款业务肯定也是同样热火朝天的。国内你能想到的大银行在莘庄几乎都能找到,差不多一半在莘松路,莘庄地铁南北广场也集聚了不少,四大行、交行、邮储、招商、浦发、中信、民生、光大、兴业、平安、华夏、上海、上海农商、上银村镇、杭州、北京、宁波、浙商、稠州、渤海、厦门国际、广发、江苏、渣打、星展……将近30家银行的几十家网点及数百条ATM机几年间开始在莘庄镇域范围内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新世纪,仲盛龙之梦双子星

进入新世纪后,莘庄的商业业态从数量上更加向质量上转变,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商业综合体的引入和体验经济的打造。

2009年的上半年,莘庄地铁南广场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的商业巨无霸仲盛世界商场正式开业,对当时的莘庄而言,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的事情。当年4月30日上影CGV影院开张,公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金钱帝国》。之后的5月23日在仲盛的中庭第一次请了诸多的韩国模特走秀。星巴克、哈根达斯、各类一二线品牌店、大量的餐饮娱乐连锁店开业,人气开始聚集。之后,产业又不断升级,欧舒丹、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品牌开始引入。

莘庄老镇的地标凯德龙之梦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至2012年间全部建成,与南广场的仲盛一道形成莘庄的商业中心双巨头。龙之梦裙楼的商业率先运营,一批与仲盛差不多类型的业态开始引入,甚至,很多连锁品牌同时在仲盛与龙之梦双店齐开。之后凯德龙之梦的办公楼开始启用,一些中大型企业开始入驻。这块莘庄老镇曾经闲置多年的土地,终于再一次焕发了活力。

仲盛世界商城、凯德龙之梦的双子星是莘庄近年来商业的门面,其快消品牌覆盖度基本接近徐家汇的75%,而在餐饮等行业中的品牌覆盖度基本与中心城区的主要商业中心相差无几,甚至也有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鹅夫人(莘庄店)。这也从侧目窥见了莘庄近年来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未来,莘庄的商业依旧值得想象

天荟(TOD TOWN)工程,想必了解闵行区的人都不会陌生,它就是莘庄地铁站目前在建的工程,由新鸿基地产、上海城开联合开发,号称“天空之城”。“天荟”建成后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70万平方米,是目前新鸿基地产旗下环贸iapm的两倍、莘庄仲盛的三倍,几乎与环贸、仲盛、莘庄龙之梦建筑总面积之和,其中涵盖了5万平方米写字楼、16万平方米商业、2万平方米酒店、10万平方米交通设施等。天荟除了现有的1号线、5号线外,未来也将有金山线、沪杭城际铁路在此设站,日均客流53万人次,活脱脱的一个小型西九龙总站。为了方便作为公共交通中枢的作用,天荟也做了整体抬高的处理,而地下部分将有三层,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单单地下的车位就预计预留3000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莘庄枢纽的交通功能,同时增强莘庄的商业商务功能。同时,作为热议中的TOD模式实践的先行者,项目的开发过程也将成为同类物业开发的宝贵模板。

而莘庄北部的莘庄商务区是由十多个项目组成的。目前已经入驻的项目有西子国际中心、中铁诺德国际中心、大虹桥国际、金源中心、安纳塔拉酒店(在建中)、上海丰树商业城、怡丰城(在建中)、强劲大厦等。另外,紫江集团总部、爱发科均是莘庄商务区已经落成的企业。莘庄商务区的定位是“大虹桥”现代服务商务区,目标是打造集办公、商务、商业、会议、酒店、公寓、休闲、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现代化、景观型商务区。集商务、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务核心区,成为莘庄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活力中心、上海主城区辐射江浙的纽带,带动外围片区发展。简而言之,莘庄商务区是莘庄未来发展商务办公、提供就业机会体量最多的区域,也是莘庄未来吸引中大型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孵化、科创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有着交通便利、开放性、现代性、景观性的特点,是让莘庄不仅仅实现“宜居”,更是实现“宜业”的公共空间。其中,12号线七莘路上盖的的丰树商业城、怡丰城体现了最新的设计理念,更是屡次获得国际建筑大奖,值得期待。

结语,“莘庄”二字的另类解构

莘庄商贾云集的历史悠久,并还将继续发展下去,天荟、莘庄商务区的推进,更多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在上海2040规划中对莘庄城市副中心的特殊定位,必将使莘庄未来的商业如虎添翼。

袁童鞋曾经与一位在莘庄经商的友人闲聊,问其为何选择莘庄置业?

友人曰:“莘庄”二字,解构一下,莘庄的“莘”有“草”,有“¥”,莘庄的“庄”有“广”、有“土”,连起来可以解释为“生草之土,¥源广进”……作为一个二十余年的老莘庄,我倒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到过。也许友人的这种解释大家看看付之一笑即可,但其对莘庄未来的前景与信心可见一斑。

好了,说文解字、故弄玄虚不是我们的态度,只是给大家多一个谈资。

生草之土也好,¥源广进也罢,希望在莘庄生活、工作、置业的各位都能对这座上海未来的主城副中心更加了解,对莘庄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1960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1988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1996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1998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2002

莘庄商贾云集史

莘庄2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