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想想看,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哪件事情不与猜疑有关呢?

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多关于猜疑的教诲,如:“疑人偷斧”“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

再让我们看看,如果两个小孩在外面打架,出来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外国人。中国的母亲很可能指着对方质问:“你为什么打我孩子?”而那位外国母亲则可能说:“怎么?你们不友好了?”

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可见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两位母亲,会说出两种不同的话。也可见,猜疑对我们每个中国人影响之大,它是我们民族心理的劣根性。如果我们的“理解万岁”是建立在猜疑基础之上的,永远不可能理解,何谈万岁。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接受了猜疑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猜疑之心要摒弃猜疑,必须对猜疑有深器痛绝的认识。什么是猜疑呢?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已,也危害他人。

我们必须认识到,无故乱猜疑是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劣根性,猜疑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里,如果我们不采取解毒的手段,它就会像毒品一样把我们整个民族推向“窝里斗”的水深火热之中,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呢?猜疑是“窝里斗”的祸根,猜疑是化友为敌的障眼帘,猜疑是造自杀和他杀的毒品!

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真诚善良的心,可采用下面的方法调适自己和与猜疑者相处时的心态:首先培育爱心,从对小动物的爱到对人的爱,猜疑总是从的方面。是没有受心的表现;其次,培育宽容的心理品质。宽容就是承认差异,降低对别人的要求,能够宽容别人是坦诚与人相处的首要条件因为宽容是深思熟虑的素养,是内心深处去除荆棘的法宝。

猜疑者的思维方法是自圆其说,因为我丢了东西,看他近日行为异常,所以肯定是他偷的。所以不管是调适自己,或对待猜疑的朋友,调整思维方法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遇到了朋友乃至领导对你猜疑,如果解释不通,严重者可诉诸法律。

生活不是你猜我猜的游戏

为人处世只要我们坦然相处,便可以一身正气,走遍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