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名以乞丐身份載入史冊的人

乞丐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真正的乞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活所迫、走投無路,不得已才乞討為生,我們耳熟能詳的乞丐如歷史上真正存在的朱元璋、伍子胥,他們早期都曾做過乞丐,只不過後來因為創建了豐功偉績而名留青史。再如戲劇小說中的乞丐,洪七公、蘇乞兒等等。但是歷史上的乞丐有千千萬,真正能夠以乞丐的身份載入史冊的,卻是我們今天講的清末的武訓。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名以乞丐身份載入史冊的人

武訓原名武七,武訓其實沒有名字,清廷為嘉獎其興辦教育之功,取“垂訓於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訓。武訓到底做了什麼,竟然能夠得到朝廷賜名,那就要從他一生堅持的事業說起。

武訓(1838-1896)是山東堂邑柳林鎮武莊人,家境貧寒,七歲時父親就去世,只能乞討養活家人,武訓從小沒上過學,因此特別羨慕學堂裡的學生,小時候他不懂,只是知道羨慕,但到了20歲,他恍然大悟,覺得自己要做些什麼。

清朝末年,百姓生活疾苦,能上學的孩子很少,武訓整日流浪街頭,這一現象他看在眼裡,自己沒能讀書,但他不想別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小小年紀就因為貧苦過上乞討生活,於是他立志要辦學堂。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名以乞丐身份載入史冊的人

有了理想就要付諸行動,21歲的武訓開始了自己的乞討生涯。武訓為了乞討,經常蓬頭垢面,但是他卻不以為然,內心充滿快樂。為了乞討他還自創多種歌謠,以期能夠乞討到很多的物品。他的足跡遍佈了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每每乞討到物品他就會及時拿去換錢存起來,就這樣積少成多,經過了30多年不屑的努力,武訓終於在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後來武訓又通過乞討在館陶縣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

武訓為了創辦義學,不娶妻生子,一心一意興辦義學。武訓的壯舉被清廷所知,光緒皇帝授予武訓“樂善好施”的牌匾並賜予武訓黃馬褂。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名以乞丐身份載入史冊的人

1896年,59歲的武訓去世,武訓據《清史稿》的記載,“病革,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為了表彰他的義舉,《清史稿》專門收錄了他的事蹟,山東當地也為他立傳、建祠,武訓因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事業,被譽為"千古奇丐"。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名以乞丐身份載入史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