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陸游,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相信,他的很多作品朋友們都耳熟能詳,比如他的“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那是一個多情溫婉的才子形象。其實,陸游也有豪放、英武的另一面,他也曾寫到“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今天,我就和朋友們聊一聊他的一首非常有英雄氣魄的歌行體古詩《金錯刀行》。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步入官場後,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官場不暢。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入幕府從軍,投身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當時南鄭位於宋、金對峙的前線,在這裡,陸游認為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等來了,可惜次年幕府就解散。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陸游根據這段在南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這首《金錯刀行》。下面就向朋友們介紹這首詩。

金錯刀行(宋 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這首詩題為“金錯刀行”,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借寶刀來表述懷抱、寄託志向。詩裡沒有刻意雕琢之詞,直白又熱烈的感情毫無掩飾,充滿了咄咄逼人的氣勢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體現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開始一句借用寶刀寒光閃閃的形象,就讓讀者感覺到那種殺敵立功的迫切心情。第二句筆鋒一轉,寫作者雖心有豪情萬丈,但卻年近五十而未立功,只是提刀顧八荒,立即讓人為陸游壯志不得施展而空白少年頭的際遇,產生一種不勝惋惜之情。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第三、四句寫作者結識了很多和他一樣有才華又有深懷愛國情懷的朋友,都渴望能有機會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恢復祖國河山。第五句寫作者想到自己從軍的這段經歷,在那裡抬頭能看到終南山頂的白雪閃著銀光,和手中的寶刀之光交相輝映,想到祖國的江山美麗壯闊,想到祖國有著深厚文化和歷史積澱,又有那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定能將金人打敗,對勝利充滿希望。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這首詩最後兩句稍有變化,嘆詞“嗚呼”即是感慨也在引起注意,然後引用戰國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楚國民謠作比,最後用九字反問,讀起來顯得鏗鏘有力,彷彿擲地有金石之聲。這樣有力的結尾,表達了陸游對勝利之堅信,愛國之情深,民族之自豪,這也是當時社會那些愛國志士群體所發出的共同心聲。

一曲壯烈高歌《金錯刀行》,唱出陸游那顆拳拳赤子心和滿腔報國志

陸游年輕時就立下了報國志向,但無由請纓,終於在年將五十時獲得供職抗金前線的機會,親自投身到火熱的軍旅生活中去,大大激發了心中蓄積已久的報國熱忱。於是他借金錯刀來述懷言志,抒發了誓死抗金、“中國”必勝的壯烈情懷。這種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永遠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奮起的巨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