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观察


前段时间,诸多家庭经历“金榜题名”之喜,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分享喜悦必须有纪律护航,这份喜悦才真正踏实。

没了排场,大了格局。

对大操大办的“升学宴”说“不”,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发力。今天,党参君(微信号:党员生活)推送一篇文章,为良好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呼吁、鼓劲!


“升学宴”观察


“升学宴”观察


记者:段曼;通讯员:湖纪

曾经,“升学宴”泛滥成灾,“红色炸弹”让人们叫苦不迭。作为教育大省、高考大省,跟风操办“升学宴”现象在湖北较为普遍。

前不久,烫红的录取通知书陆续踏上征途,但细心的人们发现,以往大张旗鼓、热闹哄哄的“状元宴”“升学宴”“谢师宴”却近乎绝迹,酒店的门庭上也没有了名目繁多的“升学宴”促销横幅。

要刹住“歪风”绝非一日之功,但近期记者多方了解发现,大操大办“升学宴”的现象确实正在改观。


“升学宴”观察


不敢办:

禁止违规操办渐成压倒性态势


作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可谓根深蒂固。然而当“升学宴”变成“升学厌”,就该出手整治,扭转社会风气了。

对于一些乡风民俗的东西,政府其实很难下令禁止。在“升学宴”愈演愈烈之时,一些专家建言,先从党员干部抓起,规范他们的行为,以党风政风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风气变化。

2014年7月15日,正值大专院校、中学新生录取时期,湖北省纪委向全省发出《关于禁止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明确为党员领导干部划出“四条红线”:

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禁止党员干部参加亲戚以外的“升学宴”,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禁止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之机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品;禁止巧立名目用公款或找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子女学习费用。


自此,大张旗鼓操办“升学宴”就意味着违反纪律规定,必须接受纪律处分。不仅如此,此后,每年暑假省纪委都会部署此项工作。

据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人士透露:2014年省纪委的规定出台以及专项整治之后,每年到重要时间节点,例如高考之后,省纪委及各地纪检监察部门都会运用短消息、发文通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敲警钟”。

经过多年的“洗礼”,不能大操大办“升学宴”的意识,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了,“顶风作案”的现象也递年收敛。


“升学宴”观察


记者微信朋友圈里有位党员干部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一次偶遇,记者开玩笑问这位家长,何时请大家喝喜酒。他回答:哪还敢办喜酒!到时候请几个亲戚在家里吃个家宴就算庆祝了!

不敢办“升学宴”,渐成压倒性态势。


不能办:

禁止大操大办制度化常态化


不可否认的是,打预防针、纪律提醒等措施,对一些政治敏感度差的党员干部来说,“不痛不痒”。他们总有侥幸的心理,认为“往年也办,没有事”“不会被纪委发现”。例如,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

2017年7月30日,荆州市江陵县白马寺镇荆州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玉山在家中违规为其女操办高考“升学宴”,邀请亲属130余人参加,收受礼金共计62800元。



“升学宴”观察



对于这部分“顶风违纪”的,各级纪委在加大巡查暗访力度、出“狠”手的同时,还鼓励社会举报。此外,各级纪委每年都要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处分一批违纪的党员干部。如陈玉山案件——

除他本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外,因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江陵县白马寺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别受到工作约谈处理。该镇党政办主任、联村干部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升学宴”观察


当然,对党员干部办不办“升学宴”,纪委也并非“一刀切”。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人士介绍,在保障规定执行“硬”的同时,他们也充分考虑到人性的“软”。只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相关程序,党员干部同普通群众一样,可遵照习俗为子女庆祝、分享喜悦。


不想办:

大操大办“升学宴”现象正在改观


一位纪委干部向记者透露,现在很多党员干部不想办“升学宴”,直言“不划算”,因为碰触纪律“红线”的成本太高。

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人士表示,抵制“升学宴”渐成风尚。

一方面,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观念在变化,讲排场、要面子等传统文化心理逐渐变成“老黄历”;

另一方面,各级纪委对“升学宴”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让党员干部们不敢办、不能办,进而不想办。


“升学宴”观察


记者梳理还发现,今年6月以来,全省各地纪委已行动起来,坚决刹住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不正之风。例如:

荆州市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既查违规操办人员,又查违规参与人员;鄂州市鄂城区组织辖内各单位自行摸底,对有子女升学的党员干部提前打招呼,抓早抓小;洪湖市根据前期统计的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子女参加高考情况,发放不操办、不参与“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致全市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的一封公开信……



“升学宴”观察



党风政风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但愿曾经变味了的“升学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回归最初的本色。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18年第08期·下,有删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