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原文标题:《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大家在三国演义里经常看到战争的场面,不管是书中还是电视剧里,两军交战,主帅一马当先出来叫阵,未尝交兵先以气势夺人。一方面能够压制对方,另一方面还能鼓舞士气。当然战败的时候必定是有死有伤,有一个成语叫溃不成军,可见战争的残酷。从作战角度看,单人单马更符合战场的实际需求,进退都十分灵活。当年选择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正是看到了这当中巨大的利好,才大力培养骑兵。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大帅哥诸葛亮却逆其道而行之,在北伐的时候选择了坐他那个标志性的四轮木车,没有选择骑马。就当时的工艺水平来看,车的便利程度远远不如马匹,然而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交通工具呢?分析来看,大概有以下几种猜测。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在诸葛亮之前,有个人在战场上也是坐车,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他就是孙膑。孙膑因为双腿残疾不适合骑马,以木车代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难道诸葛亮也是身体有毛病吗?其实不然,北伐初期诸葛亮身体可以说没啥毛病。说个事情大家应该就能明白,我们非常熟悉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为了能见刘备一面,诸葛亮也是飞骑榻前,以表愿竭股肱之力效忠刘氏!好身体才能有力气骑马,说明诸葛亮身体还是不错的,而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不仅会骑马,而且能骑得很好。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其次,诸葛亮乘坐的四轮木车,没有极尽华美,没有软座敷设,而是一辆未经任何装饰的木车,这种车在当时被称为“素车”。所谓“素”除了含有朴素的意思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素车在古代是用来办丧事的。所以,如果君上让臣子坐素车,是处罚下臣的一种手段。《左传》中就有文字记载,所谓素车朴马,即下卿之罚。对于统帅兵马的诸葛亮来说,兵戈之争,若要取胜,一定要上下一心,赏罚分明。而向来信奉法家思想的诸葛亮之所以坐素车,就是要告诉将士,自己在北伐中对违令者绝对毫不留情。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再有,孔明是在打一场心理战。诸葛亮乘坐的四轮木车,给人一种“稳健”的视觉感受,通过这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想告诉将士:信我,咱们能赢。他选择了这种交通工具,实际上是在阵前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由此看来,诸葛亮败少胜多不是没有道理的。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两军对垒,有一种行为能够稳住军心,这就是:兄弟们不要怕,不管前进还是后退,我始终都在你们身后,我是你们坚实的后盾!我们知道,北伐的时候,魏国强盛而蜀国则偏弱小,发动北伐生死未卜,无论是兵还是将,他们的心里都十分犯疑,但是大家又都知道诸葛亮的帅才无人能比。所谓知己知彼,诸葛亮深知一定要消除这种思想,而且要时时刻刻提醒将士:我诸葛亮是靠得住的!诸葛亮选择四轮木车,就是想告诉大家,我的车快不过你们的马,我都不怕,你们还怕什么。看到如此自信,全军上下一定都从心底相信他。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最后,素车与治丧有关。诸葛亮想以这种方式,告诉蜀军,汉亡皆因曹魏,我们是带着复兴汉朝的使命和魏国战斗,我们做的事情是天下人都支持的国家大事,我们一定要赢,也一定能赢。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乘四轮木车不骑马?背后原因用心良苦

人们常说,会打仗的人善攻心。诸葛亮在北伐中,坐车不骑马,首先拿下了蜀军的心,上下一心,最终才会取得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