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延禧攻略》以另類的視角,

上演著一個瑪麗蘇的神奇,

人們舔著屏刷著劇。

好劇圈粉,

真的停不下來,

愛屋及烏,

就連故事的發生地,

紫禁城也成為了大家爭相討論的話題。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你可以當回魏瓔珞,

跟國小旅進宮走一遭,

野生系的你要知道,

皇宮大院,

與影視劇中不完全一樣,

來來來,

看看真實的皇宮生活中

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看這裡,看這裡。

關於吃

劇中的皇宮有這樣的橋段:

《延禧攻略》正在播放中,而這次一改往日大紅大綠的主題,可謂是下了真功夫了,而最近的劇情是主角瓔珞,開主角光環,竟然造出了冰箱,當然按電視劇裡的叫法是冰鑑!冰鑑裡擺著葡萄、梨子和蘋果等。

而且劇中竟然為了吃鮮荔枝,竟然要連根運輸!這是不是有些浮誇?!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真實的皇宮生活是這樣的:

NO.1劇中的冰鑑不是穿幫,《延禧攻略》中魏瓔珞製作的冰鑑,這種相當於現代冰箱的工具,其實遠在春秋之前就已經被老祖先給製造出來了。在《周禮》這本書中就有記載,說當時的王室為了對水果進行保鮮,就製造了一種箱子,箱子裡面放上冰塊,能很大程度上對水果進行保鮮,這大概就是人類有記載的最早的“冰箱”了,而且人在旁邊站著也很涼快!

NO.2在清代宮廷御膳檔案中,還有許多關於清代皇帝在宮內食素膳,吃水果的記載。如遇已故先帝忌日,宮內各處膳房“止葷添素”,御膳房早晚兩膳供皇帝食用均為素膳。而食用應季瓜果,也是清代宮廷的特色。如初夏吃桑葚、白杏、枇杷果,仲夏吃西瓜、櫻桃、荔枝、水蜜桃,初秋吃葡萄、山奈子,冬季吃桔子等。這些新鮮水果,有北方產的,也有南方產的。南方距離北京遙遠,而且鮮果運輸又困難,但是為了清宮皇帝、后妃們吃上新鮮瓜果,創造了“荔枝連根運輸”的奇蹟,這些是真實發生的。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不過劇中也有BUG,那就是蘋果。其實古代中國是沒有蘋果的,真正的蘋果是從19世紀中葉歐洲蘋果入籍中國後才出現,歐洲蘋果先在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一帶落戶,這個時期正是清朝的道光年間。如果清宮戲中慈禧吃蘋果是可以理解的,乾隆吃蘋果就離譜了。

關於仇

劇中的皇宮有這樣的橋段:

《延禧攻略》,瓔珞最開始進宮的目的只是為了給姐姐報仇,在知道是皇上的親弟弟害死了自己的姐姐之後,即使是後來的弘晝已經做出了搶救,但是瓔珞的心裡報仇的種子早就生根發芽。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真實的皇宮生活是這樣的:

在清朝,想進宮報仇,不是那麼簡單,首先進宮的宮女要經過嚴格的政審和身體檢查,有復仇心理的人,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宮。紫禁城固若金湯!

清朝還實行門禁制度,腰牌是人員進出的通行證。清代的腰牌是用木製成,為長方形上面刻有持牌者的姓名、年齡、面貌特徵和編號,並註明製作年代及該人所屬衙門。

紫禁城裡就連廣場上的地磚都是鋪了十五層那麼厚,為的就是防止刺客挖地道進宮行兇。太和殿廣場的地面,居然鋪設了整整十五層的地磚,而且還是橫七層,豎八層交叉鋪設。原來,太和殿是皇家舉行重大事件的地方,如果這個時候刺客挖個地洞再趁著典禮人多時來個刺殺,那皇帝就危險了,哪個刺客見了這十五層地磚也只能呵呵了。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不過也有不怕死的刺客,在嘉慶年間,就有一支起義隊伍殺進了紫禁城,好在太監們拼死抵抗,才把刺客消滅在了隆宗門前。今天你要逛故宮,你會看到隆宗門上還留有一個箭頭。

關於取暖

劇中的皇宮有這樣的橋段:

在《延禧攻略》第10集中,有一個取暖神器豬脬,它其實就是豬的膀胱。在《延禧攻略》中,瓔珞將豬脬用來裝熱水保暖,送給傅恆少爺,以燙傷他為目的。其實,豬脬的保溫能力非常強,好比我們在冬天使用的熱水袋,而宮中的女人們則使用炭火燒著的手爐。

劇中儘管有一系列取暖神器,但感覺始終冷呵呵的,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真實的皇宮生活是這樣的:

清代的皇宮真是不消停,紫禁城經歷明清兩代24朝,火災不斷。在這400年間,有記載的火災就有80多起,損失巨大,比如《延禧攻略》中出現的長春宮突逢大火,七阿哥不幸薨世。皇宮中的火災多與用火不慎有關,所以清乾隆爺開始對宮中用炭嚴格管制。宮中用炭,曾實行過限額定量供應辦法,例如正宮娘娘每月供炭80斤,皇太后每月供炭120斤,皇貴妃每月供炭75斤,皇太子、公主每月供炭30斤。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而且,宮中的太監還成立了消防隊,宮中308口太平缸春夏秋冬都裝滿了水。太監們一到了冬季用火高峰就加倍小心,因為失火是要掉腦袋的,巡更的太監也由兩班倒變成三班倒,而且手中必須要帶上滅火的機筒,以備不時之需。

關於住

劇中的皇宮有這樣的橋段:

《延禧攻略》中,皇上的房間總是富麗堂皇,有廳有臥,看上去少說也有150平方米,簡直就是豪華版總統套房。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真實的皇宮生活是這樣的:

事實並非如此。假如你去過故宮的養心齋,觀賞過雍正皇帝的臥室,你肯定會十分得吃驚,因為你會親眼看到:皇帝的臥室並不比我們布衣老百姓的臥室寬闊多少,本來也就十幾平米罷了,並且臥室中的那張龍床也不比我們平常睡的雙人床大。假如床前的那兩道簾子再放下來的話,皇帝睡覺的空間就更小了,甚至還不到10平米。偌大一個故宮,佔地多達72萬平方米,但是皇帝住的地方卻只要10平方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在我國古代的風水理論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叫“屋大人少,是兇屋”。老一輩的人對此都非常忌諱,以為“屋大人稀”是犯了風水上的大忌,要活不久的。所以,為了“聚氣”,皇帝們都住在只是只有10平米的臥室,並且睡覺的時候還要把兩道簾子都放下來,只有這樣,才能龍體健康,活得時間更長。

關於文化

劇中的皇宮有這樣的橋段:

乾隆放在當下絕對是一個骨灰級的文藝青年。劇中,乾隆常常詩興大發,而他的兩個文藝愛好就是作詩和印章。

劇中,乾隆的詩雖然不算精彩但卻有效推動了劇情,瓔珞為了讓皇上看見皇后的好,當場就唸了一首皇上作的詩,還說皇上的詩皇后都能倒背如流,這並非皇上做的詩是有多好,只是因為皇后想要從詩中知道皇上的所思所想。

乾隆還是位書畫狂人,要想了解這位對於書畫的痴迷程度,那就得從他蓋過的章說起了。不少觀眾在看劇時也發現了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劇中乾隆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印章。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真實的皇宮生活是這樣的:

乾隆的眼裡除了美女,就剩下詩和遠方了,六下江南也為它提供了詩歌創作的土壤。其實乾隆一生所作的詩總共能有4萬多首,是作詩最多的皇帝。但作的詩多卻並不代表著好啊,就連魏瓔珞都瞧不上,還敢當面吐槽乾隆所作的詩。

但這哥們讓人稱絕的還是無處不蓋的印章,據記載乾隆的印章有1800多枚,其中常用的就有500多枚。一般人看到好的詩畫稱讚幾句就行了,但是到了乾隆皇帝這,光用嘴誇完全無法表達內心的痴狂,便會拿出自己的印章蓋蓋蓋,戳戳戳。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王獻之的《中秋帖》也難逃乾隆的印章,上面便是乾隆看過之後的樣子。王獻之一共只寫了30多個字,乾隆皇帝在此卻蓋了80多個章。古代畫作講究的是意境留白,然而在乾隆這裡,一看到留白的部分,就會來勁。看劇發彈幕是抒發感情,這位爺在名作上留念是用來搞笑的,好比“到此一遊”。乾隆在唐韓滉的《五牛圖卷》上,蓋了至少8方印,讓唐韓滉筆下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消散了不少。乾隆,你連一頭牛都不放過!和街邊“辦證”小廣告有得一拼。

“延禧”帶你進宮,看看和電視裡有啥不一樣?!

邊看劇,

邊瞭解真實的故宮。

有故事,

活色生香,

有文物,

典雅端莊,

讓大腦做次旅行,

不如親自去逛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