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来啦!
东南沿海的小伙伴们,
你们这周过得还好吗?
这周大家都在关注的头号热点,就是台风山竹。
广州人民全副武装准备迎接山竹的到来。
有人说这种心态就像怀春的少女等待自己的男朋友。
怕他不来
又怕他乱来
因为台风来了可以放假。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关于台风的冷知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台风的概念。
台风,就是热带气旋,或者说,达到一定规模的热带气旋。
台风这个称呼,是我们中国人惯用的,这个称呼是一个很好的音译。
来源是单词 Typhoon。
但是其他国家对于大规模的热带气旋,则有着不同的称呼。
比如孟加拉湾,管台风叫“风暴”。
菲律宾则叫“碧瑶风”,听起来还挺文艺的。
墨西哥人则叫:“鞭打”。嗯,看来是经历过不少大台风的。
除了统一称呼外,对于每年不同季节的台风,各国也有自己的命名方式。
虽然台风是一种很古老的大自然现象,但是我们人类开始给台风起名字,其实也就是这一两百年以来的事情。
19世纪末期,一位澳大利亚天气预报员用他讨厌的政治家的名字来给台风命名。
1941年,一部在美国出版的小说《风暴》里,给小说中的台风取名为玛利亚。
从此,以小女孩的名字来称呼台风的习惯就流传了开来。
后来,因为女权主义者反对这种做法,她们认为以女性名字为台风命名,有贬低女性的嫌疑。
于是美国开始给台风起名字时,就是一半男性,一半女性。
到了我国,给台风命名的方式一开始很简单。就是年代+序号。
你比如1970年的第一次台风,就叫7001,第二次就叫7002。看起来很敷衍,但是确实很有效。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气象学家们发现了问题。
台风路线图
一个台风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很多时候一股台风可能会经过很多个国家,这个时候,命名的不统一,就不太方便这几个国家相互联系,组织抗灾。
于是人们决定统一给台风命名。
开了很多次会之后,方案出来了,那就是由: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提供10 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根据台风的产生地和途径地,来决定轮流使用。
这命名也是有规矩的。
每个名字不得超过9个字符。 发音不得拗口。 名字尽量温和(以祈求造成的伤害小一点)。 名字没有不吉利的含义。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防止广告)。
我们国家给出的十个名字,分别是:
龙王(现已被海葵代替)
悟空
玉兔
海燕(现已被白鹿代替)
风神
海神
杜鹃
电母
海马(已经被除名)
海棠
根据上面这份名单,我们会发现,台风的名字会更换。
原因就是,如果一次台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为了纪念在这次台风中死亡的群众和损失,就会让这个名字永远属于这一次台风。
也就是说,你太讨厌了,人们不想再看到你了。
代表就是2005年的台风龙王,造成了百人死亡,给福建省带来了70多亿的损失。
他的名字就被永远地留在了2005年。
要我说这也怪你们起名字的人,大家都说好了,尽量温和,你们怎么还弄出龙王悟空电母风神这种名字,是觉得龙王没牌面吗?
这玩意哪里温柔了,你告诉我……
当然,起名字温和也不一定代表无事发生。
13年的台风海燕,造成了6340人死亡,所以和龙王一起进入了历史舞台,由新的命名白鹿代替。
当然,也不一定全都是因为这种原因更换名字。
2003年1号台风婷婷和2008年8号台风欣欣,都是香港以小女孩名字命名的,后来港区天文台认为这俩名字不能体现香港特色,于是更名为狮子山和白海豚。
还有一种改名则是因为读音问题。
当初朝鲜代表提名的列表里有“Sonamu/青松”这个名字,但是他的发音和“Tsunami/海啸”有点像,被所以一度引起了马来西亚群众的恐慌,因此被替换掉。
由朝鲜的好兄弟韩国提名的“Nabi/彩蝶”因为读音与阿拉伯语的“先知”接近,涉及宗教,所以被换名“Doksuri/杜苏芮”。
看到了么,就是这帮科学家,口口声声叫我们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但是碰到台风这样强大不可控的自然力量的时候,他们自己都有点迷信了。
小编觉得,控制台风其实没那难。你把台湾某萧姓歌手控制好,不让他乱跑开演唱会,台风应该也能消停很多。
閱讀更多 新聞圈的那些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