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江津区产城景融合协调发展 启动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重庆加快江津区产城景融合协调发展 启动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

重庆江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一个总体目标、把握三个战略定位、建设三大功能区域、突出六个更加注重”的“一三三六”发展思路,着力于落实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格局、提升城市品质、挖掘城市魅力,对具体项目狠抓落实。

一、优化空间格局、落实产业布局

(一)完成江津区“多规合一”工作

2018年,江津区完成江津区“多规合一”工作。一是完成了建设用地范围内差异图版的问题,做好了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而是初步划定了三区三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空间;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空间;根据城镇布局和功能优化的弹性需要,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建设空间;三是实现资源共享。“一张图”制作同时兼顾后期与一个管理联动平台及一套应用体制机制衔接,最终各类规划形成统一平台,一套运行机制,实现数据共享。

(二)开展产业及空间规划

按照《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要求各区县今年内完成《江津区2035年空间融合发展规划》,提前谋划全区用地空间,落实规划布局,为《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为此,江津规划局已委托重庆市规划设计院对《江津区2035年空间融合发展规划》进行编制工作,积极研究我区2035年规划定位、空间保障等内容;同时,今年江津区启动《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17年,区发改委也开展了《江津区城市经济功能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江津区旅游生态功能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江津区现代农业功能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对三个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做出规划,对产业发展提出规划建议。

(三)完成同城一体化研究

2017年,江津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江津区同城一体化空间发展研究》,重点从道路交通、产业空间保障、用地功能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按照同城一体化的构想,构建“一轴两翼”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城市经济功能主轴,包括双福片区、高铁新城片区、滨江新城片区、几江片区、支坪片区。“两翼”,即“西翼”和“东翼”。“西翼”德感片区,包括德感工业园、德感街道;“东翼”为珞璜片区,包括江津综合保税区、珞璜工业园、珞璜镇。

(四)开展综合交通规划

江津规划局委托林同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江津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重点对融城同城一体化交通进行了专题研究,对产业用地周边道路与重庆道路网形成一体化发展,打通快速通道。强化交通联系,提升贯穿主干道的局部道路等级,提升通达各片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实施轨道交通5号线、17号线、轨道交通延长线鱼洞-珞璜,加强各功能片区的大运量公共交通联系;完善货运组织,加强水公铁联运体系。

二、加强城景融合,塑造风貌特色

(一)树立城市名片,打造城市特色

强化城市特色,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树立文化品牌。2018年,江津规划局委托了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江津区文态规划》,依托江津区六张城市名片,对城市源态、业态、形态、活态上研究,力争从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全向打造城市特色,倡导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具体建设中,通过城市景观、小品建设等具象形态进行表现。区城市管理局也将结合《江津区文态规划》中的文化定位,对小品及雕塑建设进行结合建设。

(二)强化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城市空间形态管控

为避免千城一面,江津规划局积极通过城市设计和专业、专项规划对江津的城市形态及风貌进行规划引导,展现美丽江津新形象。自2015年以来,江津规划局组织开展区县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工作。目前由江津规划局织编制完成《江津区城市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江津区支坪组团核心区、珞璜组团马宗片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并已经通过重庆市规划局专家咨询和江津区规委会审议。同时,江津规划局已开展了《江津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旨在从提升城市形象入手,打造美丽山水城市。2017年,完成了《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对中央商务区与周边空间形态关系、建筑形态、功能业态进行研究分析,完成了《江津北站广场设计》,对重要站点布局,铁路枢纽、轨道站点与长途汽车、公共交通换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2018年规划局启动了《高铁片区城市设计》,对江津北站周边城市形态和功能进行研究,完成对高铁片区城市形象提升。

(三)完成城市夜景提升,打造城市夜景观

至2018年,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加强了城市夜景观效果提升,完成了几江滨江路景观亮化工程、鼎山长江大桥南桥头楼宇灯饰亮化工程、鼎山大道和祥瑞时代广场灯饰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夜景观品质建设。

(四)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打造城市景观

2017年,江津区城市管理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江津区中心城区城市绿地规划》,规划至2020年,江津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绿地率达31%,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区城市管理局也在积极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江津中心城区建设成特色鲜明的花园城市,达到“四季有花、色彩多样、香飘四溢、形态各异”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开展“增绿添园”行动,推进德感滨江公园二期、浒溪公园、东部新城湿地公园、缙云山山体公园、大岭湖中央市民公园、中央湿地公园等公园建设;提质改造城市绿道绿廊,提升江津区端口形象,打造“入城第一眼”,打通公园与城市间绿道绿廊,启动了江津区八个高速路口及其延伸线路景观升级改造工作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

(五)同城一体化项目为抓手,落实城市品质提升

江津区城乡建委完成近期同城一体化建设项目,重点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同城一体化项目180个。截止目前,区城乡建委已完工项目15个,在建项目46个,目前已完成几江中学至污水处理厂管网改建工程、江州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挡墙美化工程。在建项目有美林小镇至鼎山公园上山步道工程、东关路道路工程、几江实验小学人行天桥工程;小官山停车场建设停车位等项目,改善市民出行。

(六)严格规划审批,提升城市品质

为打造城市精品,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江津规划局严控建筑方案审查,严格按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审查规划方案,对城市中的山、水、绿系资源实施保护,划定重要城中山体(崖线)的保护线和协调线,河道(水库)的保护线、绿化缓冲带控制线、外围协调区范围线等控制线,进行严格控制;加强专家审查制度,严格把关建筑品质和风貌, 城市建筑设计应当彰显山水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地方建筑特色风貌。建筑风貌应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粗制滥造、照搬照抄、采用形态怪异的建筑造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